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前,在高校實施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過程中,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導致選修課教學質量問題日益凸現,削弱了開設選修課的意義。有鑒于此,積極開展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管理、質量監控、評價研究,進行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改革,對于解決高校目前在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法學本科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法學專業選修課;教學現狀;教學改革
近年來,各高等法律院校在實施法學本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除了開設了14門法學必修主干課程之外,都根據各自院校的特點、師資情況、生源情況,開設了不同門類的法學專業選修課程。選修課的開設已是普遍現象,并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效果的顯現,選修課的比重還在不斷地增加,與必修課程一同構成了高校課程建設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開設選修課,對于教學主體的教師來說,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學術研究水平和專業特長,更好地促進教師科研與教學的協同提高,對于教學受眾主體的學生來說,有利于拓寬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引導他們廣泛涉獵不同的學科領域,促進多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和滲透,從而培養和提高法科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導致選修課教學質量問題日益凸現,削弱了開設選修課的意義。有鑒于此,積極開展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管理、質量監控、評價研究,進行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改革,對于解決高校目前在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法學本科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1法學專業選修課的教學現狀及原因剖析
筆者就職于一所地方政法類高等院校,多年以來,對在校學生開設了若干門選修課,在長期地教學工作過程中,筆者認為,雖然選修課的開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據開設選修課的宗旨還相差甚遠,法學專業選修課的實際教學狀況不容樂觀。選修課普遍存在“選而不修”“選而不學”等問題。造成此現狀的原因主要有:
1.1選修課程設置比較單一,沒有突出學科交叉應用性
法學本科教育是一種以職業教育為本位、以人文教育為支撐、以專業教育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范式。法學是一門偏重實踐、注重應用的課程。這就要求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應是具有多門學科知識背景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但目前,絕大部分高等法律院校的教師都是從法律院校畢業,專業屬于純法學理論,很少具備其他學科知識背景和法律職業實踐經驗以及相關人文學科知識。由于知識結構的單一和必修課教學任務的繁重,他們很少再有精力通過學習培訓掌握相關交叉學科知識,一些教師開設選修課程時,只選擇自己熟悉的學科領域即法學領域,例如主講民事訴訟法學必修課的教師,開設的選修課不過就是與之有關的課程,如民事證據學,模擬法庭訓練等,有的甚至就是其中一部分的簡單重復,根本沒考慮學校、院系、專業特色,更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課程設置非常單一,沒有突出學科交叉應用性。高等法學院校的教師法學理論功底不庸置疑,但很多沒有法律實踐經驗,在社會上兼職做律師、法律工作者的人很少,這也導致選修課大多是理論性課程,實踐應用性課很少,二者比例嚴重失衡。
1.2學生選課目的和動機存在偏差,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如上所述,設置選修課,其目的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培養、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其專業知識結構,促進其個性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在選課時,并沒有充分正確的認識,選課時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機性,功利性。目前,大多數高等法律院校對學生選修課的管理水平有限,學生選課時,多實行網上報名,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有關課程內容、教師知識背景等情況詳細介紹、說明的很少,只是根據開課教師意見、教室容納情況作出人數限定,又由于各高校都規定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選修課門數或學分,選修課與學生的學分掛鉤,為了盡早修滿學分,在學生不了解課程知識的情況下,往往喜歡選那些最容易、最輕松獲得學分的課程。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禮儀課》選修課,歷年來,都是“一座難求”。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往往會導致容易獲得學分的課程普遍出現課堂爆滿,學習起來相對較難的課程課堂上人數寥寥無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對該課程內容沒有興趣,課上不認真聽講、怠于思考、逃課、曠課現象屢有發生,課堂效果不盡人意。不僅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更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
1.3選修課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選修課作為法學本科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與必修課程一同構成了高校課程完整的體系結構,但二者應有所側重。選修課應注重在專業必修課基礎知識上,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拓寬知識面,引進更多更新的知識技巧,它的知識點應更多,應盡可能的體現學科較前沿的知識。但目前大部分選修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理論型授課方式——“填鴨式”“滿堂灌”教學,缺少與學生互動。一味重復、灌輸在專業必修課中已學過的法律基本知識、基本原理,不輔之以現代豐富、先進的教學技術手段,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失去了學習興趣和熱情。選修課考試,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衡量學生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和途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過程起到約束和監督作用。從各高校的選修課實際情況來看,在一門選修課程結束時,選修課的考核大多采用隨堂隨機考查的方式,一般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卷、隨意出幾道客觀題或分析一案例或上交一篇小論文,,大多數學生不去獨立思考而是相互抄襲或直接從課本上、網上下載,嚴重影響了教學風氣。筆者所在的學校,選修課期末考試成績占80%,平時成績占20%,平時成績一般只包括平時作業和出勤兩項內容,平時作業一般是讓學生在課外去完成,一學期一次,大多數學生也是抄襲他人或直接從網上下載,應付了事。由于教學時間有限,一學期下來教師很少點名,出勤情況掌握的也不是客觀準確。這種一次性評價方式很難對學生起到及時的督促引導和激勵作用,更無法對教學效果和學生課程成績作一準確的掌握與判斷,加重了學生認為選修課就是輕松混學分課程的錯誤認識。
2法學專業選修課教學具體改革內容及對策建議
針對選修課開設和教學過程中暴露和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規范選修課的教學和管理,切實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選修課的教學改革。
2.1優化課程設置探索:注重知識的交叉性與應用性
針對目前高校法學本科選修課師資隊伍知識結構、課程設置單一、理論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比例失衡現象,應合理優化選修課程設置。從選修課的時間安排上,專業選修課應在相應的必修課結課之后,這既保障了學生學習選修課所必須的理論知識的支掌,同時也可以確保學生更好的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提高,順利實現知識的正遷移。從選修課內容安排上,結合院系專業、師資、生源特點,多增加開設實踐實訓課程、法學交叉學科課程以及人文課程,整合法學專業理論課程,面向現實社會需求,依據法律職業的基本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培養出更多的適格法律人才。
2.2教學方法探索: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全面推進選修課課堂教學方法改革
法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應當摒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采用以案例教學為主、以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為輔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法學類課程的學習中,法學基礎原理、基本理論的學習十分重要。一般來講,在必修課授課過程中,教師已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對基本知識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學生也進行了系統的學習。選修課課時較少,再重復講授、灌輸原理、理論,會減消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是教學資源的浪費。所以在選修課授課方式上,應更多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導、引出、加深學生對法學重要原理與制度的再思考。在分析具體案例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起他們學習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演繹與歸納推理的法學思考模式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運用思辨的方法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法律問題,這對他們今后的專業學習乃至職業素養建立都大有裨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案例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在案例的選擇上,應合理恰當的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和時效性、難易程度適中,和自己所學專業知識聯系比較密切的案例,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有充分的參與感,應讓每一個學生逐一發言,積極討論,充分發表達自己的觀點,相互展開爭論,產生熱烈的探究氛圍。在學生發表完觀點和意見之后,在求知欲、困惑度最高漲的時刻,教師再作全面分析、總結和歸納,這樣學生才能認識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次,在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及時點評并將其作為結課時評價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同時教師也可將課堂學生爭論焦點、討論結果和授課的心得體會加以總結,撰寫成案例教學分析報告,及時反饋給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法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授課過程中,始終將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思維貫徹其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以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其中,例如,在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可適當放映一些主題突出的經典法治題材的影片,將課堂上枯燥的法律問題生動展示開來,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考,教師再以及時的點評跟進,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2.3課程考核管理探索: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提升教學效果
目前,法學選修課考核方式單一、隨意、考核管理不規范問題最為突出。各院校應針對設置各門選修課程的目的,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地多角度地進行考核,制定嚴格、客觀、公正的選修課核管理制度,以形成多次評價代替一次性評價,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如實行嚴格的考勤制度,筆者所在的學校,對選修課的課堂出勤要求,參照必修課規定,學生無故曠課達3次以上的取消其該門課的考試資格。平時最少布置兩次課下作業,再根據學生平時課堂發言、小組討論的表現情況、對授課案例的分析和參與模擬法庭情況等等綜合起來,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加上期末考試,出題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題型多樣靈活、難易程度適中,全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這些考核方式如果運用得當,比單純開卷出兩道客觀題、一篇論文具有更重要的實際價值。
3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法律本科院校應當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教師的思想觀念、專業特色出發,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法學本科選修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性法律人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江國華.法學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河北法學,2012,4(8):49-51.
[2]鄧薇.法學專業選修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法制博覽,2015(10):294.
[3]馬麗.法學類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以行政法類公共選修課課程教學改革為視角[J].法制博覽,2015(8):44-45
作者:李菊明 單位:山東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