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產學研用模式的提出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提出了新的方向。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策略包括準確定位產學研用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產學研用四要素的有機組合,即“研、學”結合、“產、學”結合和“用、學”結合以及改革評價機制。為此,從加強過程管理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兩方面提出了該體系的實施和保障措施。
[關鍵詞]產學研用模式;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產學研用”模式是實現新型人才培養體制的有效模式。工商管理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這要求高校采用產學研用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產學研用概述
“產學研用”模式通過在生產活動中開展研究、以研究增強學習動力、把學習和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實踐、再以實踐需求指導研究的良性循環,將學生培養成全方位、復合型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產學研用”是系統和合作工程,對于高校而言,“產學研用”模式是充分發揮科研單位、企業與高校在研究環境和基礎、企業資源和教學硬件和軟件等投入方面的優勢,實現產、學、研、用四者的無縫對接,將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以培養實踐能力和積累實踐經驗為主的教育方式。產學研用中的“用”是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產學研用”模式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一是高校發揮學科優勢,與大型企業建立戰略聯盟關系,搭建全局性和長遠性的合作平臺;二是高校與企業構建聯合研發機構,由合作企業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并提供研發資金,與高校優勢專業共同組建研發機構或團隊,致力于企業、政府和科研機構無法獨立完成的技術和服務;三是通過技術研發成果來引領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四是學校要整合校內權威和重點學科的實力,搭建技術研發平臺,以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為目標。
二、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用”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工商管理專業“產學研用”模式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等特點,將產、學、研、用四個要素進行有機組合,整合利用多種教育資源,以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定位、培養方案設計、指導思想、質量保證體系等方面都不能滿足產學研用模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重構。
(一)準確定位“產學研用”模式
高等學校一直承擔培養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使命,這種獨家培養的教育模式導致培養出的人才因其創新能力不足而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因此,高校已意識到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僅僅依靠校內學生的“學”和教師的“研”是難以實現的,還需要綜合“產”(企業需求)和“用”(用戶)兩大要素,因此提出了“產學研用”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產、學、研、用四大要素進行兩兩組合,如“產、學”結合、“研、學”結合和“用、學”結合等,最終形成產學研用模式下的人才培養平臺。
(二)高度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學生的就業率是檢驗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標準。因此,在“產學研用”人才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設計等教學文件應根據社會發展、企業技術需要、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學校的發展狀況不斷更新和完善。在制定培養方案時,理論課程設置應增加創業教育、創新培養等必修課程,實踐課程設置方面,專業核心課程要有課程設計環節,加大實驗室資金和師資的投入,保證實驗課程100%開出。同時增加創新教育的學分,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等創新平臺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并指導學生參加“科創杯”、“挑戰杯”等高層次比賽,不斷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三)產學研用四要素的有機組合
1.“研、學”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維度應從工商管理的業務模塊及流程進行分析,構建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綜合結構,進而設置專業課程。將“研”“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和所學內容,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研、學”結合體現在參與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專業課程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項目和競賽、學術前沿講座等方面。通過“研、學”結合,企業收獲了能夠進行成果轉化的科研果實,學生收獲了動手操作能力。
2.“產、學”結合。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采用“產、學”結合的方式,設計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和假期實踐調研等實踐環節,高校要構建能夠實現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在實習過程中,“雙導師”進行嚴格的過程管理和監督,學生在完成實踐任務的同時,不斷提升創新思維和能力。
3.“用、學”結合。“用、學”結合是以企業中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崗位的設置為出發點,將具體的職業活動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發揮企業在教育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和推動作用,使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才能夠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并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具備獲取專業崗位、履行工作職責和完成工作過程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職業道德。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用、學”結合可以體現為專業的各類實習、企業技能培訓、職業認證考試、創新創業比賽等不同方式。通過“用、學”結合,真正培養出滿足企業和崗位要求的人才。
(四)改革評價機制
在“產學研用”模式下,要通過深化改革評價機制,激發產學研用各類主體的內在驅動力。首先要求教師提高學術理論水平的同時,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能力。提高主動開展產學研用結合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的基本內驅力和社會內驅力。其次,要以獲取長遠利益和發展為落腳點,從戰略的眼光培養人才,企業和學校要加大人才培養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積極主動地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
三、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與保障
(一)師資隊伍建設工商管理專業要探索適用于“產學研用”模式的師資隊伍建設方法。首先要開展和加強師德教育,樹立以“育人為先”的教育理念。鼓勵教師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深入應用研發和科技服務的實踐,在為企業解決技術性難題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創新實踐能力。設立科技人才培養專項資金,用以進行科學研究和獎勵。在公派出國交流和學習等方面向“產學研用”模式下的技術人才傾斜。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學術誠信教育、知識產權教育,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二)加強過程管理
1.構建校企結合的管理體制。高校和企業分別成立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聘請知名專家任重要職位,審批實踐教學的總體方案和布置相關工作。在實踐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由企業和學校雙方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培養方案,企業和各系部配合編制實踐教學指導書。從而保證學校內部、學校和企業之間有專門的人員進行聯系,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及時解決突發問題和事件,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
2.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包括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制度、“雙導師”指導制度、學生實習效果的考評制度、實踐教學文件的編制制度、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相關制度等。這些制度要進一步細化到每個實踐環節、每個實習過程和每個實驗、實訓項目,保證所有的實踐環節都有科學、量化的評價指標。
3.搭建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涉及的主體有三個:一是指導教師的評價體系,包括雙導師中的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二是學生實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三是實踐教學督導員。首先,按照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依據指導教師的評價指標,對指導教師進行評價考核。考核結果作為人力資源績效考核的依據,直接影響教師的聘用和薪酬。其次,按照學生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的實習效果,可以采取考勤、日記和報告、答辯、業績等成果進行成績評定,按比例記入課程成績。實踐教學督導員進行實踐教學全過程檢查,不僅要檢查實踐教學的完成情況,而且要重點檢查實踐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馬德秀.瞄準需求,突破障礙,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結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8-20.
[2]陳冬梅.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高校人才隊伍建設探析[J].高教探索,2013(2):43-46.
[3]王輝.略論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5):91-93.
作者:劉楠,孫艷春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