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先進文化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風整潔、管理民主的各個方面,這都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支持和參與。正如指出的那樣,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文化;和諧社會;農村建設
一、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提供了保證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發展,軍事的高科技等都離不開先進文明的發展,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科技成果面向現實生產力的加速轉化,是知識經濟的顯著特征,這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高科技的作用是巨大的,從經濟的角度來講是生產力,從政治角度來說是影響力,從軍事角度來看是威攝力,以社會發展而論是推動力,誰能奪得高科技發展的優勢,誰就可能在經濟上更加繁榮,在政治上更加獨立,在軍事上更加強大,先進文化建設中,智力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素質,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社會成員整體的過程,尤其是當前國際間靠發展高科技是不能過到的,所以,增加綜合國力,必須充分認識先進文化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先進文化在綜合國力的意義,必須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和大眾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科學精神,民主觀念和法制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成一個文明、民主、自由、富強的現代國家。
1.促進農村生產發展,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增強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各種技能和本領,提高農民建設社會新農村的思想認只和自覺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同時,文化也是生產力在經濟與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場經濟發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經濟發展的服務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陽產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有些地方已經變成了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2.推動農村鄉風文明,農村文化生活的豐富,可以架起溝通心靈的橋梁,粘合各種心理裂痕,給弱勢群體帶去人文關懷和感情撫慰,引領和啟迪思想,撫慰和激勵精神,疏導和緩解矛盾,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攻效,不僅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而且推動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目前農村中傳統陋習依然存在,迷信風、賭博風等死灰復燃,與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要通過為農民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長期不斷持之以恒地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接受文化熏陶,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積極倡導團結友愛,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塑造積極、和諧、健康,文明的公風民風,提升農民文化生活水平,培養新型農民,促進和諧社會中新農村的發展。
3.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提供支持和諧社會是一個社會穩定成熟的表現,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和遠大理想的追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當代社會主義中國,以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核心,以弘揚民族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特征的先進文化,具備了弘揚正氣凝聚人心,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提高素質,娛樂身心,增進融合等多種功能,這種先進文化對人際社會的和諧共存發揮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不僅能夠保證我們以較快的速度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而且能夠確保我們正確的前進方向,從而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始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趨向自由和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方向,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以及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
4.先進文化建設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輿論環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非物質、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規范、引導、調適、融合、促進作用等十分重要,而這些正是文化精神的本質,必須充分發揮這些非法律、非制度的作用,做到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結合,使二者相互補充。社會主義現金文化,在對與錯、善與惡、真與假、是與非等一系列問題上,提供了正確的判斷標準,指導人們形成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它使人們明確自己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指導人們形成正確的社會角色意識,使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和國家的利益相結合,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和國家利益的發展相協調,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促進民族意識民族精神的弘揚,并賦予一個民族與社會發展以特色和方向同,特別是在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需要變革時,通過思想指明變革方向,還有利于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使人這一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的能動性得到最大的限度的發揮,也是人作為文化創造主體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如電影《雷鋒》教育人民要善良、助人為樂,不要見忘義,損人利已,《焦裕祿》教育人們做人民公仆,就要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處理人的血肉聯系,全心全意國人民服務。通過優秀作品中的道德,理論的宣傳教育,有利于人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使全社會樹立和諧社會觀,逐步形成以和為真,為和為善,為和為美,以和為榮的共識,如《將相和》教育人民為官一任,就要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名利得失。通過這些文藝作品的宣傳,使全社會形成于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道德體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先進文化建設任重道遠。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全方位,多棱角的社會轉型時期,這主要包括社會類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社會生產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轉變,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政治體制從高度集中向民主化、法制化轉變,這些轉變經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了巨大變化,使我國社會日益趨向和諧,但也使我國社會在文化建設方面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翻蓋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突破,束縛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還沒革除,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一些基層單位領導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認識不到先進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對文化建設投入不足,支持不夠。二是基層文化建設薄弱,普遍存在場地小,經費緊張,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三是文化產業發展緩慢。
文化設施是群眾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場所,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和載體,哪里文化落后,必定滋生愚昧,在城市要加強社區配套文化建設,在居民小區要建設一批文化活動中心體育健身場所,在農村切實加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的建設,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一個集娛樂學習休閑等功能一體化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同進抓好文學,戲劇舞蹈等各藝術精品的創作,力爭創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貼近群眾,接地氣地域特色鮮明的精品之作。
在當今中國和諧社會中繁榮群眾文化中提升文化氛圍和品位,我們應進一步增強搞好基礎社區文化工作的責任意識,明確建設好社區文化的有利條件,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領會“三個代表”主要思想和“十七大”報告中關于文化的論述,增強工作自覺性和責任感,明確文化工作的方向構建和諧社會。
作者:馮元朝 單位:新蔡縣宋崗鄉文化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