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社會責任感在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當前,建設和諧社會不僅是黨的新時期重要決策,還是新時展的必然需求。樹立起崇高的社會建設理想,培養起高度的社會責任心,是作為社會新時代青年的高職學生的重要課題。在高職學生中進行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育,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不容小覷的價值和作用,本文主要對其中所蘊含的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諧社會;價值探析
進入本世紀以來,人才和科技已經變成國際競爭中的關鍵因素。當前新興產業的崛起趨勢,對人才也提出了綜合性、復合型的要求,不但包括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素養,還需要具備思想品質、社會責任、社會公德方面的素養。作為建設社會新鮮力量的高職院校學生,應當構筑起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促進和諧社會的良好構建。樹立起崇高的社會建設理想,培養起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已成為作為社會新時代青年的高職學生的重要課題。
一、和諧社會的含義
和諧社會當中的“和”,是指和睦、相安、協調,意指“和衷共濟”;“諧”則指順和、配合得當,沒有沖突和抵觸的意思。因此,和諧社會的含義就是指:全體社會成員間關系協調而融洽,每個人之間相互協調、尊重,營造出良好、和諧、和美、大同的社會氛圍,沒有根本上的沖突利害和矛盾。它的含義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是個人的和諧,每個社會成員具備良好健全人格,尊重他人,樂觀進取;第二,是人際間的和諧,每個人之間和諧融洽相處,相互協調和尊重;第三,是社會各系統和階層的和諧,各階層間關系融洽,沒有根本沖突;第四,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實現生態和諧發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目標,一方面貼近馬克思思想里所推崇的高級和諧社會,另一方面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中的“大同思想”的最佳體現,與我們民族文化當中的謙遜、仁德、家庭和睦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是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所追求的美好民族愿望和最佳社會模式。
二、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探析
要構建起和諧社會,必須要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作為精神觀念上保駕護航之法寶。若缺少了責任感,社會是難以獲得良好發展和進步的。教育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已日益重要,在當前高職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在高職學生中推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各高職院校不容忽視的任務。這一任務的完成程度,將會對和諧社會之發展有極大影響,它所體現的是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和價值追求。首先,責任感教育工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方式之一。缺少責任感的青年不是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和時代青年,因為現代社會的建設工作是社會各方面聯系與合作的完整體系,它對于當前社會的年輕一代有著以下的要求:具備群體意識、完整獨立人格以及崇高的社會責任心。近十幾年來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致使社會價值觀迸發出多元化、多方向、多樣性的趨勢,年輕一代容易被這些價值取向所影響和搖擺,顯現出自我膨脹和功利主義的不良傾向。由此可知,對當代青年學生包括高職學生進行責任感的教育,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來說是必然的任務。
其次,當代勞動者素質要求需要高職教育事業重視學生責任感的培養。當前世界區域經濟聯系日趨加強,區域市場經濟也在相互交織和滲透的過程中彼此聯系和影響,對于現代勞動者的素質要求也有了時代性的更新:要求勞動者具備高度紀律精神、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以及高度的責任感。高職學生是未來的社會從業者和建設社會的主力軍,若沒有樹立起對社會的責任感,則極有可能使他們的能力使用拐入了不正確甚至是違法的方向。只有具備強烈責任感的青年學生,才會意識到建設社會的內涵與意義,才會懂得學習科學知識、職業技能對于建設社會的作用,才會在責任感的推動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術水平,才能夠使自己朝著新時代高尚勞動者的方向努力。再次,具備社會責任感也是解決人類生存危機、人類發展危機的最根本精神要求。作為同樣居住在地球上的居民,我們每個人之間的聯系和命運都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的子孫后代的命運也是緊密聯系著的。近年來人類社會工業化、科技化的進程,使得地球這一人類共同居住的家園遭到嚴重的環境惡化,臭氧層空洞、冰川融化、氣候反常、海平面上升等問題接踵而來,無一不為我們傳達地球悲鳴之信號。因此,作為新時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的強烈程度,將會對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走向有直接影響作用。最后,具備責任感也是社會信息化趨勢對社會公民所提出的新要求。本世紀的網絡化、信息化發展使人類社會面貌日新月異,網絡已像血液一般融進人類社會軀體里,成為人類社會運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并對人類生活、出行、工作、學習、社交方式產生革命性的革新。傳統的觀點包括道德觀念也在這信息化網絡化社會中遭受沖擊與挑戰,使得人類對社會的責任感也遭受弱化的危險。當前網民群體中大部分是青年學生,是網絡價值觀體系中的一個重要來源與部分。青年學生所認同的價值觀體系里是否包含社會責任感,將會是影響社會穩定性甚至安全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培養起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社會信息化趨勢對他們所提出的新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和諧社會所倡導的是良好、和諧、和美、大同的社會氛圍,既貼近馬克思思想里所推崇的高級和諧社會,又是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中的“大同思想”的最佳體現,是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所追求的美好民族愿望和最佳社會模式。高職學生培養起社會責任感,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有深遠的價值意義,不但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主要途徑,還有助于培養出高素質的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新時代勞動者,不但能緩解人類社會的生存危機與發展危機,還為信息化社會中的價值導向提供正確方向。在高職學生中進行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育是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任務。
參考文獻:
[1]謝四平等.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04-107.
[2]嚴平昌等.社會責任感教育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12):73-76.
[3]劉申輝.高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其培養[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6).
作者:馬進 單位:冀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