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尊老敬老養老與和諧社會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的落腳點在于養老。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體比例不斷提高,呈現出來老齡化、高齡化、傷殘化、空巢化等特征。如何妥善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不僅是推動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我國目前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本文試從觀念、制度、技術、個人層面對目前的養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于目前養老問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尊老敬老;養老;和諧社會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為17764萬,占我國總人口的13.26%[1]。按照我國的人口基數,再加上每年遞增幾百萬老年人口,這預示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將長期處于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問題成為了我國需要重視的問題。由于我國是在經濟轉型階段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因此在尊老敬老和養老問題上顯露出了一些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
一、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正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社會人群比例不斷增大,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傷殘化、空巢化等特征。我國目前正在建設和諧社會,這就要求國家必須能夠妥善解決各個社會群體的矛盾。老年人是社會人群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也是矛盾比較突出的一個群體。因此,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妥善處理和解決老年人的問題,是推進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一環。尊老敬老包含社會和家庭兩個層面。從社會層面上來看,尊老敬老指的是社會人群對于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愛,包括在行動上幫助老年人,在心理上尊重老年人等。這個層面更多的是對待老年人的態度問題,即精神上的尊老敬老。從家庭層面上來看,尊老敬老除了包括對待老人的態度問題,還包含養老的部分,即物質層面的尊老敬老。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和睦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前提條件。養老是尊老敬老的基礎,可以說,尊老敬老的落腳點在于養老。如果子女都不能很好地對待自己父母的養老問題,尊老敬老就會失去根基。老年人是社會中容易被忽視的群體,也是必須高度重視的群體。不解決老年人的問題,年輕人則有后顧之憂,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這是國家應該重視的問題。但我國是在經濟基礎薄弱,社會化服務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因此我國目前的養老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二、我國養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和社會的重心在發展生產力、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上,從而造成了對部分社會群體問題的忽視,尤其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我國目前在養老的觀念、制度、技術和老年人自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地方。
1、在觀念上不重視
老人“一個民族的文明質量可以從這個民族照顧其老人的態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應,而一個民族的未來則可以從這個民族照顧其兒童的態度和方法中預測。”[2]目前我國社會和家庭呈現出不重視老年人的態勢,究其根本,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從社會層面來看,由于老年人不能再從事社會生產的相關工作,導致老年人易被社會忽視。大多數老年人退休以后,由于身體原因賦閑在家,因此在社會看來,他們的價值大打折扣。而整個社會更關注能夠創造物質利益和社會價值的年輕人,往往忽視了老年人。其次,從家庭層面來看,對老年人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家庭小型化弱化了家庭養老的功能。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結果往往是一對夫妻同時需要贍養四個老人。通常情況下,年輕人的大部分精力都在事業和孩子身上,很難再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顧到老人,從而不自覺地忽視了老人。再次,從社會群體層面來看,同樣是不從事物質生產的兩個群體:孩子和老年人。社會和家庭對于孩子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老年人。由于孩子的未來是可以被培養和預估的,社會和家庭認為對于孩子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而老年人的價值已經得到了變現,所以社會和家庭認為老年人的剩余價值較低,不值得太多投入。因此相對于孩子來說,老年人是被忽視的群體。
2、制度保障有待完善
由于我國是在“未富先老”情況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經濟基礎薄弱,社會服務化程度偏低。在此背景下,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也顯露無疑。首先,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范圍窄,保障水平低,城市和農村差異較大。從養老金方面來看,非正常就業和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老年人,缺乏穩定的養老金,生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其次,國家在醫療保險方面資金投入不足。雖然根據數字顯示,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覆蓋到全國12億人口,但依然有很多老年人尤其農村老年人由于經濟原因無法享受到醫療保險。而且我國當前的很多養老機構沒有與醫保掛鉤,導致很多老年人無法享受到醫保報銷[3]。
3、缺乏社會資金投入
目前的社會養老機構分為公辦和民辦兩種。老年人的數量持續增加,社會養老機構供不應求。雖然這樣,依然存在很多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低,入不敷出的情況。與公辦養老院相比,民辦養老院存在以下問題:
(1)硬件設施差。大多數民辦養老院都是租住的房屋。由于租住期限只有20年,導致很多養老機構負責人不愿意在硬件設施上投入太多。
(2)資金壓力大。由于民辦養老機構是自負盈虧。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后期只能靠入住的老人所交的費用維持養老院的運營。由于缺乏足夠的后續資金投入,導致很多民辦養老院無法生存。
(3)工作人員素質普遍低。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從社會招聘的低學歷人員和下崗職工。由于這些工作人員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系統的的培訓,對于關心、照顧老人意識不足。因而也頻頻傳出敬老院工作人員毆打、虐待老人的消息,引發了社會大眾一片嘩然。雖然存在以上情況,但是由于缺乏足夠的社會資金投入,很多民辦養老院條件相對較差,無法提供更好的服務。
4、老年人自身的問題
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已初步建立。很多老年人仗著自己年齡大、資格老,倚老賣老,做出很多有失身份的問題,引起年輕人的反感。首先,部分老年人行為不規范。從社會層面來看,一些老年人認為自己年齡大、資格老,年輕人就應該處處讓著自己。比如部分老年人認為乘公交車時年輕人就應該給自己讓座,如果不讓座就是道德低下的表現。更有甚者主動要求年輕人給自己讓座,如果不讓座,就惡語相向。此類事件導致很多年輕人對一些老年人很反感,覺得老年人不值得被尊重。從家庭層面來看,部分老年人本位思想嚴重,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子女都必須聽從自己的想法。如果子女違背自己的意愿就是不孝。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經常跟子女的想法對著干,導致很多子女開始疏遠自己的父母。其次,老人失德的事件時有發生。2006年的彭宇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影響了老年人的利益。很多年輕人擔心向老年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遭到老年人的誣陷,從而不敢去幫助老年人。之后一段時間,各地發生的類似事件進一步導致年輕人對老年人抱有戒心。此類事件集中反應了老年人的道德素質有待提高。
三、針對尊老敬老養老問題的對策思考
老年人不僅是家庭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雖然他們已經不能再繼續為社會創造物質利益和社會價值,但他們積累了大量的社會經驗,這些對于年輕人來說都是寶貴的。樹立尊老敬老觀念,妥善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對于家庭和睦、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從觀念、制度、技術和個人四個方面入手,解決我國的尊老敬老以及養老問題。
1、大力普及“孝”文化教育,弘揚正確的尊老敬老養老觀念
首先,加強中小學“孝”文化教育。鄧小平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兒童在中小學期間,沒有建立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教育可以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只有從小培養他們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正確觀念,才能從根本上喚起整個社會對“孝”文化的認識。其次,大力弘揚尊老敬老養老觀念。從社會層面來看,社會物質財富是通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實現的。老年人曾經為了祖國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年輕人的尊重。從家庭層面上來看,世界上唯一無私的愛是父母對于子女的愛。父母將子女拉扯大,為子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當父母老了,子女理應盡到贍養老人義務。
2、大力發展經濟,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和社會保險制度
建立和發展社會保障體制和社會保險制度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我國是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經濟基礎薄弱,社會服務化程度偏低是我國目前的現實,短期內無法得到有效改變。發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要大力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大幅度提高國家財富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在社會養老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保險制度,有效地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
3、以政府為主導,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養老事業,形成產業化
我國目前經濟并不發達,經濟基礎較差。政府在養老事業上投入的資金自然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由于社會資金的逐利性決定了這部分資金只會投入到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領域,所以政府應該在對這部分社會資金進行引導,使其流入到社會養老領域。首先,政府應該在政策上給予支持。
(1)在稅收上做減法。社會資金投入養老事業,不僅可以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還可以緩解政府的壓力。政府應該對于養老事業降低稅收標準,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養老事業。
(2)在財政補貼上做加法。雖然社會養老機構的缺口很大,但是由于社會養老機構投入大、回本慢、風險大的原因,很多社會資金望而卻步。對此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降低社會資金投入養老事業后的風險。其次,應該大力發展養老事業,使其形成產業化。養老服務產業是一個正待開發的市場。全國老齡辦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居家養老家政服務和護理服務兩項,2010年潛在的市場規模達到1300億元,2020年將超過5000億元,養老產業從業人員將從2010年的2000萬人激增到2030年7800萬人,提高就業率約2%以上。如果按照老年人口與護理人員3∶1的比例配備,僅此一項就能增加就業1000多萬人。[4]市場一旦形成產業化,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再次,發展老年人護理人員職業化教育,培養大批專業人才。目前我國老年人的數量呈加速上升趨勢。預計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6億,約占總人口的16.7%,其中需要長期照料和護理的老年人將占到19.6%,近4000萬。假定按照1:4的護理人員配置,需要1000萬護理人員,但持證者現在只有2萬左右。不僅如此,護理人員的周轉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員周轉率高達100%,個別老年公寓甚至高達140%。[5]對此,政府部門需要鼓勵和引導專業學校的設置相關專業學科,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
4、加強老年人道德教育和法制建設
首先,應加強老年人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老年人的道德問題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通常人們認為老年人社會經驗豐富、辨別是非的能力強,在道德方面不會出現問題。而現實情況卻不是這樣。部分老年人由于退休之前身處要職,使其習慣于以自我為重心,對他人發號施令。當其退休以后,環境的落差使其無法適應,進而產生了尋找道德支點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對此社會有關部門應該重視并加強老年人的道德教育,使其糾正錯誤的觀念。其次,應該進一步加強針對老年人的法制建設。目前針對老年人失德的行為,執法部門往往會考慮到老年人的年齡問題,然后僅僅對其說服教育。這是遠遠不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在法律面前,老年人可以獲得一定的赦免,反而會縱容部分老年人繼續做出失德的行為。尊老敬老和養老問題的解決反應了一個民族對于歷史的尊重,也反應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同時,尊老敬老實際上是對老年人為國家、社會和家庭付出的一種肯定,是對他們的感激,也是對他們的愛。老年人對年輕人的尊重也是一種愛。如果社會上的老年人和年輕人互敬互愛,必將會大力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
[2]熊必俊:《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性發展》[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192).
[3]方麗娜:《老年社會倫理問題的成因與對策》[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11.
[4]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5]慕光宗:《我國機構養老發展的困難與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作者:杜巨昌 王銀鳳 單位: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