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創新行政管理教學模式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從學術型向應用型轉變。然而,根據我們對開設“行政管理”本科專業的吉林省屬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調查發現,這些學校行政管理專業基本上還停留在學術型人才培養上,主要表現為培養目標“全而雜”,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政治學理論課程設置偏多,特別是理論教學比重過大,實踐、實習環節缺失,導致畢業生職業技能偏低,無法適應現實崗位需求,進而造成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因此,吉林省屬高校應結合社會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專業改革,尤其要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技能。
一、明確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
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應緊密結合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而確立。由于行政管理專業適用面寬,畢業生擇業領域也較廣泛,黨政機關和一般企事業單位都需要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因此,吉林省屬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應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向,突出人才培養特色,并從管理崗位的實際需要出發,培養該專業學生相應的能力。但無論確立什么樣的人才培養方向,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都應具備政策把握能力、文字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這是明確實踐教學任務和目標、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的前提和基礎。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文、法律、計算機、外語、文秘等專業由于歷史悠久,應用性強,且畢業生專業能力較高,所以這些專業畢業生往往擠占了眾多行政管理崗位。相反,由于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較低,專業技能較弱,所以導致就業困難。因此,結合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素質與能力的新要求,并以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吉林省屬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應確立為:通過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開展校內模擬實踐(實訓)教學,強化校外實踐(實習)教學環節,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調查研究,并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全面培養學生的政策把握能力、文字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如果確立了具體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還應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和方向定位,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方向性專業技能。
二、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優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應涵蓋學生能力培養的各個方面。所以,實踐課程主要應包括“公文寫作與處理”、“文獻檢索”、“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公務員考試模擬系統”等。帶有實踐性質的課程主要有“社區管理”、“物業管理”、“政務禮儀”等。另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人才能力培養的要求,“大學外語”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翻譯能力,計算機類課程應重點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實施管理的能力。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安排“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人學教育”、“軍事教育”、“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畢業教育”中也應含有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各高校可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確定所開設的實踐課程,有的實踐課程可作為必修課程,有的可作為選修課程,但實踐課程的安排不能過少,要保障實踐教學的學時和學分。
(二)開展校內模擬實踐(實訓)教學行政管理專業雖屬文科,但與理科、工科一樣需要建有校內模擬實訓室,如電子政務實訓室、公務員考試模擬實訓室等。在模擬實訓室進行實踐模擬,不僅是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檢驗和應用,更是對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通過實訓,可以增強學生對行政管理基本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感性認識。另外,在模擬實踐(實訓)教學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可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有條件的吉林省屬高校應建設好行政管理專業實訓室,購買相關教學軟件,為學生搭建好校內實踐(實訓)平臺。
(三)強化校外實踐(實習)教學環節穩定的校外實踐(實習)教學環節應包括課程實習、學年實習、畢業實習,這一環節應安排在校外實踐(實習)教學基地進行。課程實習主要是根據具體課程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通過實踐或實習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結合起來,能夠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培養具體操作能力;學年實習主要是結合一學年所學的課程和應具備的能力體系,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或實習活動,通過實踐或實習將所學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不僅幫助重構知識體系,而且可以重構能力體系。畢業實習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時間最長、范圍最廣,這一環節不僅是對四年學習效果的一個綜合檢驗,同時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提高就業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行政管理專業應合理安排好校外實踐(實習)教學環節,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和具體措施,保證實踐(實習)教學質量。
(四)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調查研究社會調查研究是最能培養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研究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的實踐內容,也是促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而且,對于行政管理專業學生來說,無論其畢業后從事何種管理崗位的工作,都離不開調查研究,沒有調查研究能力就很難勝任工作。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應成為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不定期開展。如組織學生調查城市居民生活消費結構和水平,調查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調查城鄉文化建設的差距。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給出科學合理的問題解決對策,撰寫研究報告。事實證明,每一次有效的社會調查研究,都會使學生在各方面有更好的成長。
(五)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為使實踐教學能夠穩定有序并取得實效,應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應包括如下內容:實踐教學大綱是否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實踐活動的內容是否具有針對性,每次活動的目標是否明確;實踐主體即學生是否具有較高的積極性;實踐指導教師是否具備指導能力,有無責任意識;實踐教學經費是否有保障,使用是否有效;是否具有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訓室);實踐教學管理是否科學規范,有無安全防范措施;實踐活動各環節安排是否遵循實踐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實踐教學檔案建設是否完備;實踐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只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才能為實踐教學提供有效保證。
三、建立并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一)實踐教學經費保障目前,吉林省屬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經費普遍不足,嚴重制約了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而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必須具有充足的實踐教學經費作保障。為此,在行政管理專業建設中,應根據實踐教學需要,單列實踐教學經費,確保實踐教學經費逐年增加。而且,對于專項實踐教學經費的使用,要做好合理計劃,保證每一筆實踐教學經費都能用在必需之處,收到好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師資保障實踐教學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因此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組織開展實踐教學的關鍵。長期以來,各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更加注重理論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忽視了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很多高校實踐教學就是由理論課教師帶隊和指導。結合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校內實訓應有專職實訓教師,校外實踐(實習)應有實踐(實習)基地的相關人員作指導,這些人員應成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師資力量。為保障實踐教學的穩定性和長期性,應建設一支包括實踐(實習)基地指導人員在內的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加強實踐指導教師培訓,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三)實踐教學基地保障充足、穩定、針對性強的實踐教學基地是校外實踐(實習)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沒有穩定的實踐基地,實踐(實習)就不會具有穩定性和連貫性。因此,高校應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作為行政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與政府部門、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社會文化團體、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加強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政部門也要積極介入,為高校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提供充足的便利條件和各方面支持,以保證高校和接受學生實踐(實習)的單位與部門都能在實踐教學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