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思想政治教育下學生勞動素養提升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勞動素養培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大學生中存在著勞動素養偏低的問題。根據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要求,通過堅持理想信念引領,培養勞動意識鍛造勞動精神,提升勞動能力,構建實踐育人網絡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當代大學生勞動素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勞動素養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接班人。勞動素養既是個人成長進步的基礎素養,更是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提升勞動素養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類,創造了人類社會。勞動素養的高低不僅決定著個人的發展與進步,更決定了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程度。勞動素養既是大學生成長進步的基礎素養,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深入推進的重要保證。
(一)勞動及大學生勞動素養的內涵勞動是人的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過程。人自身作為一種自然力與自然物質相對立。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質,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頭和手運動起來。[1]”勞動是人這一勞動主體在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中通過使用勞動工具改造自然界的實踐活動。勞動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性,不僅是指勞動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結成社會關系的前提下開展的實踐活動,更是指這一過程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的重要階段。素養,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技能和態度解決問題的高級能力與人性能力。[2]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公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提出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核心素養及十八個基本要點。該成果在最后實踐創新核心素養部分中指出,“勞動意識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為等。[3]”因此,勞動素養是指處于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實踐主體在掌握一定知識儲備和勞動技能基礎上開展實踐活動,特別是勞動實踐中所展現的優良品質的集合,包括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能力以及知識儲備和創新精神等狀況。具體而言,大學生勞動素養是指大學生在掌握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積極主動的勞動意識,具有良好的熱愛勞動的心態和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不僅能夠扎實開展學習、生活、工作中的腦力與體力實踐活動,而且能夠根據條件變化創造性地開展活動。
(二)良好的勞動素養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優良品質歷數史上的優秀馬克思主義者,無不都具有良好的勞動素養。正是多種多樣的勞動實踐使他們具有了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心態進行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創作與實踐活動,為人類發展做出了不朽貢獻。恩格斯年青時曾投身軍營,為日后領導革命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利用21個月時間,深入英國曼徹斯特工人住宅區調查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又通過廣泛收集材料而寫成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根據親身觀察和可靠材料》。正是懷著對廣大無產階級的深厚情感、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才使他甘愿放棄資本家的優裕生活而投身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事業。鄧小平指出“為了創造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沒有極艱苦的勞動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參加勞動,特別要積極參加工農業生產的體力勞動。因為體力勞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最大多數人民都要負擔的光榮義務。[4]”在陜北梁家河的知青歲月里,帶領人民群眾建沼氣池、修堤壩,踏踏實實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梁家河的勞動實踐對于一生治國理政理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這種身體力行的精神更是當下年青人學習的榜樣。
(三)培養大學生勞動素養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類,創造了人類社會。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但是勞動的作用遠遠不止于此。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然而即使是最低級的野蠻人的手,也能做任何猿手都做了不了的數百種動作。任何一只猿手都不曾制造哪怕是一把最粗笨的石刀。[4]”在2016年寧夏考察時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就是靠著我們工人階級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我們才能夠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偉大目標,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豐碩成果。[5]”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沒有千千萬萬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是不可能的,沒有眾多的具有高素養的勞動者的付出是不可能的。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將達到3550萬。青年群體關乎未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是否源源不斷、后繼有人。因此,進一步提升當下高校大學生勞動素養事關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成敗。
二、大學生勞動素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青年大學生群體富有活力,充滿激情,對待生活和學習積極樂觀。但物質豐裕的環境決定了當代大學生缺少艱苦環境的歷練和艱難生活的磨練,導致部分大學生勞動素養偏低。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欠缺通過目前高校大學生的現狀來看,目前部分大學生不尊重他人勞動及勞動成果,對待勞動態度消極。輕視勞動、不熱愛勞動,不懂得勞動的艱辛和意義。對于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服務等需要勞動付出的學生活動,主觀態度并不積極,先看有沒有綜合素質測評加分等“回報”。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時對于“一線基層”的工作崗位唯恐避之不及。以上種種現象都表明相當部分大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有待提高。
(二)動手實踐能力偏低動手實踐能力是勞動技能的重要體現,更是大學生綜合素養的直接表現。理論知識學習是大學生學習的主業,但動手實踐能力更是一種學習能力。不少大學生注重學習與考試,而對社會實踐活動不熱心。例如,組織、參加學生活動不知如何下手;吃飯以外賣代替餐廳;衣服不洗甚至寄回家洗;基本的家務勞動也由家長代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會處理。以上種種現象告訴我們,當前部分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需要加強。
(三)個人自主能力差大學生群體中,有不少同學個人自主能力差。集體生活處理不好,宿舍成員因生活瑣事出現矛盾糾紛;有的學生獨立能力差,人際關系緊張以致“不合群”是學生管理中經常遇到的;不能夠積極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失敗挫折,心理素質較差;艱苦樸素的作風、迎難而上的韌性有待提高等等。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學校勞動教育的不足,更有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學生主觀方面勞動觀認識的問題。
三、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的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底線”上,而應當進行引領和更高的提升。勞動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永恒的主題,勞動素養是一個合格大學畢業生必備的基礎素養。實踐當中,提升當代大學生勞動素養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堅持理想信念引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汲取營養當前我們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大踏步前進,要堅持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走中國人民自愿選擇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7]”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未曾中斷的文明。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8]”中國人民自古以來以勤勞勇敢著稱于世。培育提升青年大學生的勞動素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與動力。如中國自古倡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人們自強奮斗,敢于創新,知行合一。全國交通系統勞動模范楊懷遠,以小小的扁擔甘于付出,服務廣大乘客,受到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二)培養勞動意識,鍛造勞動精神較好的勞動素養首先來源于勞動意識的培養,這種意識不可能先天形成,只能灌輸。要培養年青人樹立科學的勞動意識,能夠積極主動勞動。要意識到親身勞動對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決定性意義,正確認識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關系,正確認識農業生產、工作生產、家庭勞動、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只有家庭、高校與社會三方聯動,形成工作網絡,才能切實提升勞動效果。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苦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9]”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尊重勞動就是尊重群眾。群眾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工作方法。因此,鍛造勞動精神要深入群眾的大海中去學習。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0]”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正是廣大勞動群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青年學生的一大不足是從家門到校門,從校門到校門,缺少了社會生活的真正實踐和勞動創造的直接機會。鍛造勞動精神首先是要向人民群眾學習。
(三)內植創新精神,關注勞動能力提升創新精神是一個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是一個人綜合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勞動中講求創新的基礎是扎實的常規勞動,創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是空中樓閣,有時像靈感一樣是非理性的。因此,對青年學生的一個前提是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在做好常規活動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進行創造性研究和創新性發展,爭取不囿于常規,取得良好勞動效果。勞動能力是開展各項勞動實踐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綜合能力。通常來講,判斷勞動能力的高低可以從是否具備勞動能力和勞動技能兩個方面來評判。是否具備勞動能力即身體心理健康狀況,這是勞動素養的基礎。因此,要關注廣大青年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包括身體和心理狀態。身心健康是施展勞動技能的前提。勞動技能即是否“會”勞動。青年學生的專業背景與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塑造學生良好身心的基礎上,具體工作過程中做到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要使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勞動的樂趣,提升相對應的實踐勞動技能。
(四)推動構建實踐育人立體網絡針對大學生的相關實踐活動是提升其勞動素養的有效途徑。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臺,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11]”除課堂的理論教育外,將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納入學校實踐育人立體網絡整體之中,將學生的勞動教育融入實踐活動當中。學分制培養模式下在教學計劃當中科學地設置理論學習與實習實訓環節的學分比例。相對應的實習、實踐環節在要相應學期中占到一定比例學分。高校可以更充分利用實習工廠、實訓車間、校外實習基地等作為勞動實踐的開展場所,加強對軍訓、社會實踐、勤工儉學等環節的管理和研究,不能流于形式。大學生勞動素養是其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勢下應當以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為重點,多方探索,加強研究,在新時代條件下進一步提高當代大學生勞動素養,提升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202.
[2]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8-19.
[3]汪瑞林,杜悅.凝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N].中國教育報,2016-09-14(9).
[4]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6.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989.
[6]李喆.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深刻內涵[N].寧夏日報,2018-08-15(11).
[7]張福儉,張紹元.黨章必修課[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7:1.
[8].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9].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1(1).
[10]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1]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
作者:邵長威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