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對刑事訴訟文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刑事訴訟文化對刑事訴訟活動的運作具有內在引導作用?!?a href="http://www.gaoruijun.cn/xzgl/mkszylw/717438.html" target="_blank">互聯網+”的出現對刑事訴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表現形式的創新、傳播方式的更新和訴訟思維的革新上,同時刑事訴訟文化在“互聯網+”背景下也面臨著訴訟儀式減損和網絡輿論的不利影響等問題。為此,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提供的機遇并積極應對新時代的挑戰,以推動刑事訴訟文化的現代化,進而促進現代刑事訴訟制度的落實。
關鍵詞:“互聯網+”;刑事訴訟文化;司法公開;現代化
“互聯網+”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事物。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涉及經濟領域的新業態,還包含了政治、文化等社會其他領域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樣態,而無論是在哪個領域,都體現出互聯網技術與現代社會的深度融合,反映了互聯網時代下人類社會的新氣象、新發展?!盎ヂ摼W+”的出現不僅轉變了社會生產方式和民眾生活方式,也革新了國家治理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刑事訴訟作為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時代下也呈現出很多新變化,而透過刑事訴訟實踐中出現的新變化,我們可以感知到“互聯網+”對刑事訴訟文化的深刻影響。刑事訴訟文化是關于刑事訴訟活動的群體性認識、評價、觀念、思維或心理,可以從深層次上影響刑事訴訟活動的進行,對刑事訴訟制度的運行與刑事訴訟原則的落實都具有很強的內在影響力[1]1-3。以“互聯網+”為角度對刑事訴訟文化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刑事訴訟文化在新時代中出現的變化,也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措施,促進刑事訴訟文化的現代化,進而推動刑事訴訟文化在刑事訴訟制度運行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一、刑事訴訟文化概述
關于刑事訴訟文化的概念,目前學界并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觀點。綜合來看,主要存在著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將刑事訴訟文化限定為觀念上的文化,即人們對刑事訴訟所持有的態度,例如關于刑事訴訟的認識、感受、信念、評價或思維,這種觀點可以稱之為狹義上的刑事訴訟文化[2]61-67;第二種觀點則認為刑事訴訟文化不僅包含著刑事訴訟觀念、認知、態度等精神層面的內容,還包括刑事訴訟制度或刑事訴訟運作方式等制度層面的內容,即刑事訴訟文化是精神與制度兩個層面的綜合體,這種觀點可以稱之為廣義上的刑事訴訟文化[3]33-35。目前學界對刑事訴訟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多,并且逐漸將研究視角聚焦在觀念上的刑事訴訟文化,以期對刑事訴訟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狹義上的刑事訴訟文化因其以訴訟觀念、價值、思維為核心而具有抽象性的特征[4]58。由于思想意識對行動具有重要的導引作用,刑事訴訟文化對刑事訴訟活動的運行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了推進刑事訴訟現代化,筆者將著眼于狹義上的刑事訴訟文化,了解和分析“互聯網+”對刑事訴訟文化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尋求“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刑事訴訟文化現代化的對策。
二、“互聯網+”對刑事訴訟文化的重大影響
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性作用?;ヂ摼W技術的發展和新型生產、生活方式的運行,促使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在刑事訴訟領域則體現為關于刑事訴訟認識的變化,即“互聯網+”對刑事訴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取得的新成果
1.創新了表現形式刑事訴訟文化是存在于人們內心的一種觀念,但其往往會通過一些外在的形式來表現,在司法主體層面主要體現在訴訟活動的運作過程中,在民眾層面主要體現在民意的表達過程或者說民眾參與訴訟的過程中?!盎ヂ摼W+”背景下的刑事訴訟文化表現形式出現了新的變化:從司法主體層面看,實踐中很多司法機關都借助互聯網技術來開展司法工作,出現了“互聯網+警務”、“互聯網+檢務”、“互聯網+審務”等新型司法工作方式,無論是裁判文書上網公開還是庭審直播的出現,都體現了司法主體對程序正義、權利保障等現代刑事訴訟文化在內心深處的接受和具體行動上的踐行;從民眾層面上看,網絡傳播中信息的便捷性與低門檻性讓人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公眾開始通過“網民”這一新身份來表達其對刑事訴訟活動的認識與看法,無論是通過微信、微博關注刑事訴訟活動還是發表對個案的觀點,亦或是利用網絡了解刑事案件信息、學習刑事法律知識,都表現出民眾法律信仰的提高和刑事訴訟法律認知水平的提升。
2.更新了傳播方式受中國傳統刑事訴訟文化中“重實體輕程序”等觀念的影響,我國民眾的法律意識還是不能夠完全適應現代化法治的要求,這使得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符合現代法治要求的刑事訴訟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會陷入難以順利推行的困境。因此要解決這種困境,不僅要在立法、司法等技術層面進行努力,還需著眼于內在推動力量的加強,即培養現代刑事訴訟文化,讓刑事訴訟主體和其他社會民眾都能對現代刑事訴訟原則有正確的認識,堅定對刑事訴訟法律制度的信仰?!盎ヂ摼W+”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新途徑,隨之也為人們了解和認知刑事訴訟文化提供了新的方式,推動了現代刑事訴訟文化的培育與傳播。刑事訴訟文化的培養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線下工作方式,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傳播?;ヂ摼W所具有的交互性、超強時效性與全球性增加了民眾認知刑事訴訟文化的信息源,提升了培育和弘揚現代刑事訴訟文化的效果。
3.革新了訴訟思維“互聯網+”創新了刑事訴訟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傳播形式,并且在此基礎上對傳統刑事訴訟思維的轉變產生了重要作用。刑事訴訟思維是指人們在刑事訴訟活動運行中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角度及認識過程,是體現刑事訴訟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刑事訴訟文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出現變化的重要表現之一?!盎ヂ摼W+”的到來標志著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在物質條件現代化的同時催生了現代化的刑事訴訟思維。傳統刑事訴訟文化中強調集體和秩序、依賴人情和關系的訴訟思維,存在忽視個體權利和程序正義的不利影響,與注重人權保障和程序公正的現代刑事訴訟文化不相符合,而“互聯網+”在大力推進司法公開的過程中,也推動了傳統刑事訴訟思維的轉變,逐漸形成了“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并重”、“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等與現代法治要求相符合的訴訟思維方式。例如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建立了審判流程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等平臺,這些不斷增多的司法公開渠道和不斷拓展的公開范圍,有利于充分保障民眾的訴訟權利?!盎ヂ摼W+”為司法公開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可以讓民眾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對司法過程的參與和監督,有助于其消除傳統的訴訟思維慣性,能夠在掌握真實信息和遵循正當程序的基礎上理性看待刑事訴訟活動,而司法人員在這一過程中也轉變了之前對司法公開的抵觸情緒,逐漸形成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的觀念,體現出司法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對個人權利的重視和程序意識的增強。
(二)面臨的新問題
1.訴訟儀式感有所減損訴訟儀式是指訴訟過程中的一系列正式的、莊重的活動或者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對維護訴訟活動的莊嚴和訴訟機關權威具有重要意義,是訴訟文化在符號意義上的表現,以法袍、法槌、國徽、判決書等為代表的符號以及各種符號共同形成的訴訟場景都是訴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征著刑事訴訟活動中的法律秩序和法律信仰[5]90-97?!盎ヂ摼W+”在以技術推進刑事訴訟活動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對刑事訴訟文化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比如“視頻審判”(或稱為“遠程審判”)①的運用,雖然提升了刑事訴訟效率,但是卻可能會使刑事訴訟的儀式感降低,這也是刑事訴訟文化在“互聯網+”背景下所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刑事訴訟活動特別是法庭審理程序具有強烈的儀式性和場景效應。對于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來講,法庭代表著正義和公平,能夠引起當事人的崇敬和信賴感;對于法官來講,法庭代表著正義和約束,能夠增強其職業榮譽感和內心約束?!盎ヂ摼W+”背景下出現的遠程審判在形式上打破了傳統法庭的模式,可能會由于空間距離的存在,讓當事人和法官失去法庭出席的在場感,減損了訴訟活動的儀式性和威嚴感。
2.網絡輿論存在不利影響互聯網讓媒體的信息傳播更為快捷、信息報道更為及時、信息互動和交流更為密切,網絡輿論由此成為一種具有及時性、廣泛性的民情反映形式。在看到網絡輿論對訴訟活動發揮監督作用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網絡輿論的價值觀具有多元性,針對訴訟活動意見的媒體或個體的利益追求也是復雜多樣的,這些會對現代刑事訴訟文化的培育和傳播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網絡輿論會不當引導民眾對刑事訴訟活動的認識和看法。網絡信息具有虛擬性和流動性,媒體的夸大報道或其他一些虛假信息會引起非理性的、情緒化的輿論,容易激發民眾對傳統實體正義的片面追求,不利于民眾形成理性的訴訟思維,對尚未完全樹立起來的包含程序正義的現代訴訟文化產生弱化影響。其二,網絡輿論會對司法主體的訴訟思維造成不當干擾。網絡輿論的傳播范圍廣、速度快,在審判前就會使社會公眾形成對具體案件和訴訟的主導性觀點。司法主體可能會在輿論壓力之下對案件形成先入為主的看法,隨著輿論的感性化判斷進行審判而非依據邏輯判斷和正當程序開展訴訟活動,甚至會為了穩定社會秩序迎合網絡輿論。這些都與注重程序、強調權利保障的理性化的刑事訴訟思維不相符合,反而成為片面強調整體秩序和實質正義的傳統訴訟文化的延續。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刑事訴訟文化現代化對策
“互聯網+”在為刑事訴訟文化的發展帶來新成果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問題。因此,不僅要解決好新時代下刑事訴訟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還應當結合“互聯網+”的優勢來推進刑事訴訟文化的現代化。第一,運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化司法公開,為現代刑事訴訟文化的培育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白屨x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是現代刑事訴訟文化中的重要訴訟理念?!盎ヂ摼W+”為訴訟程序的公開提供了新的途徑,為此在推進刑事訴訟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善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司法公開的效率和效果,破除傳統的司法神秘主義[6]256,同時應當注重對訴訟儀式的嚴格遵守,保持訴訟活動的嚴肅性,使民眾在訴訟參與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對刑事訴訟法律的信仰,讓司法主體在程序公開的倒逼下逐漸培養理性的刑事訴訟思維。第二,規范和引導網絡輿論,樹立理性的刑事訴訟思維,逐漸形成以程序正義和權利保障為關鍵特征的刑事訴訟文化[7]105-115。一方面要通過法律規制網絡媒體,防止其在利益驅動下僅從道德、情感角度“炒作”刑事案件而不當左右輿論,引導民眾正確看待訴訟活動,避免情緒激化而喪失了對刑事訴訟活動的理性認識;另一方面,司法主體也應當不斷提升“互聯網+”背景下的工作能力,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不應受各種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私人情感關系等外部力量和媒體輿論的干預,應堅持司法獨立原則并嚴格遵循正當程序原則,貫徹無罪推定等體現現代刑事訴訟文化對人權保障、程序正義之要求的原則[8]22-32。第三,汲取并發揚傳統刑事訴訟文化中的優秀內容,對傳統訴訟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傳統刑事訴訟文化中有很多內容是當下仍需保留和傳承的,例如傳統訴訟文化中的“明德慎罰”理念在今天仍是值得推崇的,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處罰時也要注重法律與人情的結合,增強刑事訴訟活動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和效果[9]154-160。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推進刑事訴訟文化現代化時,應當在充分尊重優秀傳統訴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轉化和發展。例如在推進司法公開工作時,應當認識到在追求程序正義之時還要注重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兼顧,在培育和傳播現代刑事訴訟文化時也要注重挖掘傳統刑事訴訟文化中的優質因素,引導民眾在追求正義與和諧價值時也要增強權利意識和程序意識。
參考文獻:
[1]趙斌.法律實施保障機制運行中的文化、制度與實踐——“法律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學術研討會紀要[J].法制博覽,2013(6):1-3.
[2]孫記.訴訟文化的重新界定[J].內蒙古社會科學,2015(1):61-67.[3]沈寨.當代中國法律文化發展分析——以制度法文化為對象[J].長江大學學報,2010(3):33-35.
[4]汪建成.刑事訴訟文化研討[J].政法論壇,1999(6):58.
[5]易軍.訴訟儀式的象征符號[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3):90-97.
[6]田禾,呂艷濱.司法公開:由朦朧到透明的中國法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7]徐駿.司法應對網絡輿論的理念與策略——基于18個典型案例的分析[J].法學,2011(12):105-115.
[8]宋英輝.刑事訴訟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9]張晉藩.論中國古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法商研究,2013(2):154-160.
作者:張生旭 單位:遼寧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