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的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縱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受“五四”運動和革命斗爭形勢的影響,以漫畫傳單、版畫、連環畫、年畫、中國畫等形式為宣傳手段,廣泛用于為革命斗爭服務,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強烈的戰斗性、形式多樣性等特點.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美術;特點
美術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不同時代的美術呈現出不同的審美特點,滲透著不同的時代精神.例如“境”是唐代審美意識的理論結晶,“韻”是宋代審美意識的理論結晶.[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歷史時期,美術受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思想引領,以漫畫傳單、連環畫、年畫、版畫、中國畫等形式為宣傳手段,廣泛服務于革命形勢的各類斗爭,將美術作品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正如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所說:“革命文藝是整個革命的一部分”,起到了“齒輪和螺絲釘”的作用,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革命美術.縱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帶有革命色彩的中國美術不斷地向人們宣傳革命、武裝群眾、打擊敵人,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強烈的戰斗性、形式的多樣性等特點.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指出:藝術永遠是一定階級、社會集團的思想斗爭的反映.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在現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于一定的階級,屬于一定的政治路線的.為藝術的藝術,超階級的藝術,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獨立的藝術,實際上是不存在的.”[2]綜上,藝術本身就是具有階級性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的階級性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以繪畫的形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形勢中,宣傳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主張和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以及工農紅軍改編的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戰事跡和人民群眾抗日斗爭的故事,表現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領導地位,維護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根本上呈現出其服務的立場、態度和對象.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瑞金創辦的報紙《紅色中華》文藝副刊《赤焰》的創刊宗旨就是:“為抓緊藝術這一階級斗爭的武器,在工農勞苦大眾的手里,來粉碎一切反革命對我們的進攻.我們是應該為創造工農大眾藝術,發展蘇維埃文化而斗爭的.”[3]報紙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建設和鞏固工農民主政權,引導人民群眾奮起抗爭,創作了大量革命斗爭題材的美術作品.如大幅漫畫《魯胖子哭頭》譏諷反“圍剿”時期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的形象.漫畫《國民黨飛機轟炸蘇區和平居民》描繪國民黨用飛機轟炸蘇區博生縣,造成人們傷亡慘重,蘇區軍民奮起反擊的場景.揭露國民黨的妥協政策,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反而一架飛機都不派.宣傳畫《對日作戰宣言》則是宣傳鼓動人們抗日救亡的作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的階級性具有鮮明的人民性.正如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所說: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體是工人和勞苦大眾,只有發動人民群眾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勝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形象、直觀的“革命漫畫”等美術形式,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當時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農民,在中央蘇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30年許幸之在論文《中國美術運動的展望》中提出各左翼美術社團要走大眾化之路,美術家要深入群眾,進工廠與工人共同生活,了解他們的生活,使作品真正體現人民大眾,從而通過作品鼓動大眾的斗爭意識.1933年,由中央蘇區出版的《革命畫集》的前言中也明確指出:“在藝術中間,畫是最形象的.如果我們能夠利用線條或色彩表現我們的力,我們的動作,那么,這是我們最好的宣傳鼓動的武器之一,因為畫是最通俗的,因之,也是最能接近大眾的……”[3]如抗戰時期,美術家們借鑒和利用民間傳統美術形式———年畫,創作出轟動一時的《抗戰門神》,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在思想上具有強烈的戰斗性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美術在思想內容上緊跟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形勢,宣傳、動員、教育人民群眾起來革命,表現出強烈的戰斗性.一是再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的生活和軍民英勇抗爭的事實.美術家用畫筆深刻記錄歷史事件,揭露事實真相,通過豐富表現形式描繪緊張、激烈的氛圍,使觀者與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民眾的斗志,增強軍民抗敵的政治意識.如1919年沈泊塵作的漫畫《工學商打倒曹、陸、章》,畫著三個有力的拳頭,分別寫著“勞動”、“學”、“商”,代表工人、學生、商人,狠狠打擊寫著“曹(曹汝霖)、陸(陸宗輿)、章(張宗祥)”字的三個小丑人物,反映出要團結工人、學生、商人一起打倒反動軍閥.漫畫傳單《請看高麗現時之慘狀》,通過展現朝鮮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悲慘畫面,激發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決心.在中央蘇區的《紅色中華》報、《選舉運動畫報》、《墾荒斗爭畫報》、《革命與戰爭》雜志、《革命畫集》等報刊上發表美術作品,配合當時中央蘇區的斗爭任務和全國革命形勢,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本質,鼓舞軍民革命斗志.新四軍軍部出版的《抗敵畫報》、《大眾畫報》、《先鋒畫報》等大力宣傳抗日,動員民眾,鼓舞士氣,使民眾認清只有堅決抗日,爭取抗戰勝利,才是救國救亡的出路.木刻連環畫《鐵佛寺》以簡練、質樸、沉著的刀法表現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在抗擊日寇的同時,與暗藏在抗戰陣營中的漢奸特務作斗爭的故事.二是譏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丑惡面目.美術家們用諷刺的手法描繪帝國主義與反動軍閥欺壓、殘害人民群眾的丑惡罪行,激發人民群眾的抗爭精神.漫畫家黃茅在《略論戰時美術》中談到:“為了要加強抗戰最后勝利的信念,國家應該多多運用宣傳戰斗,美術工作者得全集合到抗戰的旗幟下來斗爭!讓一切的美術工作者都昂揚起來吧!”[4]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出現在群眾運動中的漫畫傳單《燒死他》、《望求老丈把冤伸》.漫畫《不把他們除掉,我們何以安生》是將地主、貪官、土豪、劣紳等比作害蟲,吸吮農民的膏血,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向“害蟲”作斗爭,消滅“害蟲”,翻身得解放.新四軍二師地區(淮南)出版《抗敵生活》文藝雜志(呂蒙、耿青主編)、《文化與娛樂》雜志,發表多幅揭露國民黨反動派陰謀發動“皖南事變”罪行的漫畫等.漫畫《大權在握》(又名《蔣主席》)是揭露發動“四•一二”政變,諷刺反動獨裁,及時讓人們認清其丑惡面目.還有《舍身炸碉堡》、《黃河從此非天險》等美術作品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充分體現了強烈的斗爭性.三是左翼美術團體從思想和行動上開展反壓迫的美術運動.1930年7月,“左翼美術家聯盟”在上海成立,標志著革命、進步美術家的第一次大聯合.隨后時代美術社、一八社、漫畫社、朝花社等左翼美術團體也陸續成立,開展反壓迫的美術運動.如時代美術社提出:他們的美術運動不是美術流派的斗爭,而是將美術作為一種武器反對壓迫階級的斗爭.漫畫社提出畫家要以繪畫為武器,深入街頭和工廠,積極宣傳無產階級,促進社會革命.
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的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內容.美術作品能否被欣賞者接受和審美認識,需要采用合理的形式去展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美術要被人民大眾所接受,首先要受當時的革命戰爭、經濟建設等方面實際情況和人民大眾的需要決定,曾指出:“中國人不識字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圖畫宣傳乃特別重要”[5],創作通俗易懂、容易傳播的美術作品是首選,如漫畫、標語畫等.同時,從畫家創作的美術作品來看,如馬星馳、錢病鶴、黃文農、黃鎮、力群、華君武、葉淺予等愛國藝術家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風格也呈現多樣化,有漫畫、壁畫、版畫、裝飾畫等.漫畫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將美術作為宣傳手段,服務革命斗爭的典范.它采用簡單、夸張的形式描繪出幽默詼諧的畫面,以變形、象征等為手法,表現譏諷或歌頌的效果,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敏銳的戰斗作用.它作為一種藝術武器,有的是在游擊隊伍中散發,有的則張貼在街頭巷尾,在揭露發動派賣國伎倆、喚醒民眾起來斗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26年,主持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專門開設“革命畫”課程,根據《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的思想,注重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宣傳畫配合當時的革命斗爭,宣傳教育鼓動人民群眾.蘇區美術宣傳還將漫畫與歌謠結合起來,如1933年《紅色中華》報社出版的《革命畫集》中刊登的《帝國主義的備戰狂》漫畫,就配上了一首江西流行的民歌.[6]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出現的戰地漫畫、兵畫兵等形式也得到廣泛應用.1937年,創刊于上海的《救亡漫畫》,就是刊載大量的漫畫,及時向人們揭露日寇的暴行,反映全民團結抗戰的.標語畫也廣為流行,是一種字畫結合的美術形式.在當時中央蘇區,到處可見房屋墻上用白色石灰漿、紅色泥土漿和鍋底黑灰漿畫成的壁畫、標語,以及在墻上張貼的各種石印和油印的標語畫.如《黨支部是火車頭》這幅畫在當時中央蘇區的不少建筑物上被放大復制成壁畫,廣泛宣傳加強黨的領導.[5]
江南抗日義勇軍在活躍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每到一地,總是繪制墻頭宣傳畫和標語,成為其抗日美術活動的特色.蘇區軍民在實踐中創造的一種新的展覽形式,即把講演的主題,用厚紙或白布,繪制成宣傳畫或連環畫,由講解員帶著畫深入村莊開展宣傳,成為流動性的圖畫展覽.木刻版畫也是運用廣泛的畫種.在延安、陜甘寧邊區等敵后根據地,由于木刻版畫可以不必另外制版而直接上版印在報刊上,節省資源,便于宣傳.1938年4月成立的魯迅美術學院美術系師生由于當時延安物質條件困難、繪畫工具缺乏等原因,美術創作主要采取工具材料簡單、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可多幅拓印的木刻版畫,由胡一川、羅工柳等人組成的“魯藝木刻工作團”,創作大量木刻版畫到敵后根據地舉辦以抗戰為主題的流動展覽.如鄒雅的《破碉堡》、彥涵的《狼牙山五壯士》、胡一川的《不準通過》等木刻版畫.魯藝畫家們嘗試采用民間木刻年畫的形式,創作新內容的木刻年畫,如古元的《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力群的《革命教師劉保堂》等.受左翼文藝運動的影響,上海一八藝社研究所創作的新興木刻版畫《紀念五死者》、《饑民》、《流離》等表現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在魯迅的倡導和支持下,舉辦木刻講習會,成立春地美術研究所、野風畫會、MK木刻研究會、野穗社等組織,創作大量木刻版畫,號召人民抗日救國.同時,還有剪紙、連環畫等,如東北畫報社創作近一百五十套連環畫,選擇數十套發行數百萬冊,將畫翻制成幻燈片放映,舉辦流動畫展,一路上作壁畫、寫標語,內容都是緊密結合革命斗爭形勢,幫助軍民有效的認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罪行.因此,革命時代造就具有時代特點的藝術形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人民大眾,宣傳革命斗爭形勢和黨的政策,教育、鼓舞人民大眾奮起抗爭發揮了積極有效地作用.反思當代美術,受現代高新科技的巨大影響,其傳播形式、規模、速度等都遠超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美術,如何從當前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角度思考美術的大眾傳播,特別是在網絡新媒體背景下,未來美術作為傳播載體的走向及變化值得廣大美術工作者深思.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
[2]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6.
[3]劉云.中央蘇區文化藝術史[M].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561.
[4]楊益群.抗戰時期桂林美術運動[M].廣西:漓江出版社,1995:418.
[5]黃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美術活動史話[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6]吳繼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美術運動[M].湖北:湖北辭書出版社,2003:64
作者:劉飛 單位:漢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