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結合十堰城區人口結構和人口數量現狀,分析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現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產業;十堰市
人口老齡化是目前世界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而十堰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增長期的城市行列.據統計,截止2015年,十堰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14.42萬,占城區總人口17.6!,預計2025年將達到33!以上.隨著人口結構和人口數量發生顯著變化,家庭人口的日益小型化與老年人供養比例呈現出逐年增大的反差,突顯出推進十堰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已迫在眉睫.
1充分認識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養老服務需求快速釋放.養老服務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雖然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普遍不足、布局與結構不合理,總體發展明顯滯后.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養老服務產業項目,既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也有利于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增加就業,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十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研究養老問題,每年都將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2016年“十件實事”,有力推動了我市養老機構設施的建設發展.2017年7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按照本通知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完善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市場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做好項目組織實施、服務引導工作,促進社會資本愿意進、進得來、留得住、可流動[1].
2十堰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現狀
據市民政局2015年調查統計,城區大約有7%左右的老人愿意入住養老院,更多的老年人可能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一直以來,十堰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應對群眾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的新形勢,在新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個層面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子,以保障城鎮“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孤殘優撫對象、高齡老人等服務對象為重點,大力推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試點,已在90%的社區建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0%的村建立農村社區互助照料中心,以幫助老人在家或家附近就能享受到養老服務.力爭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90%居家養老、5%社區養老、5%機構養老的“9055”社會化養老服務格局.
3十堰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在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城區養老服務設施明顯改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建成,全面建立高齡生活補貼制度,老年人低保、醫保等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得到落實[2].
3.1是加大投入改善城區養老服務設施
3.1.1開展鄉鎮農村福利院提檔升級建設
重建、改擴建鄉鎮農村福利院72所,新增床位5590張,全部配備了取暖室、太陽能浴室、活動室、康復室和健身器械等配套設施,功能齊全、設施現代、環境優美[3].
3.1.2積極支持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
十堰城區新建了壽松苑老年公寓、康德養老公寓、君和老年公寓、慈濟老年護理院和太和合眾養老會所,新增床位704張.其中太和合眾養老會所是鄂西北首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引進太和醫院入駐,合作共營,有效整合政府、社會和醫療機構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優質資源,實現了政院聯合和資源共享,設施一流化、服務精品化的特色品牌走在養老服務機構前列[4].
3.2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依托試點搭建平臺
城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起步較晚,近幾年在興辦試點基礎上,總結經驗,逐步推進,現已建立2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即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城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覆蓋率為80%以上,為轄區的老人提供日間活動的場所和基本的日間照料服務,截止目前累計為社區1.35萬名左右60歲以上的老人建立了服務檔案,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5].
3.3各項養老惠老政策落實到位
自2012年4月起,十堰已全面實施了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城區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享受到了生活補貼,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年滿百歲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享受300元生活補貼;將城區困難老人(包括村)納入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占享受低保總人數的25%,農村“五保”對象納入了五保供養范圍,集中和分散供養的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9600元和6000元,有效緩解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面困難;城區農村老年人全部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城鎮95%以上的老年人享受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70歲及以上老年人看病免收掛號費;老年人持“優待證”進入場館景區可享受優惠;城區5萬多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持“壽星IC卡”可免費乘坐公交車.[6]
4十堰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十堰城區的養老服務事業雖然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規劃相對滯后、配套政策跟不上、保障能力不足、機構運營困難、各類人才匱乏等問題,制約著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
4.1規劃相對滯后
省政府已按照鄂政發〔2014〕30號文件制定下發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我市城區經過3年努力,市政府于2016年8月24日批準實施了《十堰市城區養老設施專項規劃(2015-2030年)》,雖設有規劃地點,明確了目標方向,但相關規劃政策文件至今尚未出臺,直接影響了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導致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數量、布局與群眾需求、市場需求脫節.對于市政府出臺的養老服務政策文件比如鄂政發〔2014〕30號文件要求的人均用地標準,新建城區和新建居住小區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落實到位,根本沒有辦法按照要求實施.
4.2配套政策跟不上
土地、規劃、房管、民政等多個職能管理部門相互制約,以致存在建房過程中手續繁雜、辦證難等問題;醫護人員的證件在養老機構無法行醫;有意于從事養老服務業的民間資本因規劃無位,用地障礙,政策缺失,無法參與進來.
4.3保障能力不足
十堰城區僅有一所市屬公立養老機構和一所城區公辦福利院,總共可供養人員為290人,而實際缺口達到2000余人,相當于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只有2.2張,遠低于全國20.6張的平均水平,離國家、湖北省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5張”的規劃目標存在巨大差距.現行的供養水平還比較低,城區“三無”老人的供養標準為月人均480元,難以滿足吃、穿、醫、用等各種需要.
4.4機構運營困難
近幾年來,國務院辦公廳、相關部辦委局、省委、省政府先后下發文件對建設養老服務體系做出了統籌安排,如省委省政府要求“地方政府要制定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由于尚未出臺具體實施意見,而且對于公辦養老機構目前執行的是2013年物價局的收費標準,遠低于市場水平,運營成本高,造成了各類養老機構每年呈虧損狀態,形成運營過程中社會資本參與不足、公共財力養不起的困難局面.
4.5各類人才匱乏
養老服務機構人員存在數量不足、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專業服務知識匱乏等問題,難以達到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優質服務水平.
5推進十堰城區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養老服務事業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工程.十堰市作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養老產業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鄂政辦發【2017】44號)、《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發【2017】25號)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4】30號)文件精神,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采取有效措施分布實施,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組織健全、規模適度、運營良好、服務優良、監管到位、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現結合本地實際,提出如下意見建議:
5.1科學編制發展規劃
要按照省、市“十三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精神,科學編制城區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和養老服務機構空間布局規劃,根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城區老年人口分布狀況和現實需要,在用地規劃上優先把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公益性用地和社區服務場所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5.2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要根據省、市現有政策,結合實際,細化城區支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政策,統籌、協調土地、規劃、房管、民政等相關職能管理部門聯合起來“一站式”解決建房手續及證件的辦理,并減免相關配套費用.二是借鑒四川省青岡縣醫養結合的成功案例,破解“養老院里不能就醫,醫院里不能養老”難題,真正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使老年人在養老院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和養老資源.三是要建設資金補貼、床位運營補貼、公建民營、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等優惠扶持政策,扭轉機構運營虧損的局面,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培育提供多種服務方式和不同收費標準的服務供給主體,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需求.
5.3規范建設保障有力
我國國情決定了絕大多數老年人要居家養老,要依賴社區養老服務.因此,要加大對社區養老服務的投入來解決滿足更多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巨大缺口.一是針對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要明確政府有關部門在社區養老服務中的具體職責,按照配套標準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的規范化建設,加強資產整合,多途徑增加社區養老服務資源,政策向社區傾斜,優先鼓勵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二是鼓勵建設小型社區養老院,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方便親屬照護探視.三是可通過公辦民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提供.四是要提高城區“三無”老人、村“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讓老人的衣食住行得到強有力的保障.
5.4培育服務人員
一是加強院校人才定向培養合作,考慮成立“十堰老年照護與管理學院”,招收養老護理等專業學生,加強老年保健與管理、康復治療、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畢業后招錄到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就職.二是建立養老機構入職獎補制度和養老護理員特殊崗位津貼制度,按不同等級,每月給予相應津貼.三是積極引導愛心組織開展養老助老志愿服務活動,讓老人享受志愿者長期結對幫扶服務.四是加強在職人員技能培訓,建立現有養老服務人員定期培訓制度,對培訓合格的人員由職業技能主管部門頒發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年終對服務人員進行年度績效考核.五是按照規定比例落實服務人員待遇,給予其福利性、公益性養老機構適當的事業編制.
作者:鄧娜娜 單位:中共十堰市茅箭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