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比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新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之爭由來已久。自凱恩斯大戰哈耶克以來,這兩種主張截然相反的思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辯論。兩大陣營紛紛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兩種主義也交替上位,成為一時的主流。本文試圖通過對新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的宗旨進行闡述分析,再聯系進幾次西方世界的經濟危機,進而得出結論:新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都是資本主義世界的“救市藥方”,它們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改良了或發展了資本主義,但是都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私有制與社會化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雖然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對這兩種經濟思想進行實踐,但是經濟危機依然不斷發生。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所引發的,只有對資本主義基本制度進行改革,才能徹底解決資本主義世界存在的諸多問題。
【關鍵詞】
新經濟自由主義;國家干預主義;分配
一、國家干預主義和新經濟自由主義的發展歷程及主要觀點
(一)國家干預主義國家干預主義是西方國家公共管理職能發展的一個階段,主要是指反對自由放任的經濟狀態,主張政府介入經濟,由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控制,并直接從事大量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其在當代則集中表現為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于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系統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和政策,并立即在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現象也被稱為“凱恩斯革命”。
(二)新經濟自由主義新經濟自由主義是從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自由主義思想繼承發展而來,強調自由放任理論與政策的經濟學體系。20世紀70年代之后,凱恩斯的需求管理和宏觀總量經濟學無法解釋“滯漲”現象而遭到越來越激烈的攻擊,代表新自由主義的各種學派應運而生,新經濟自由主義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并對之后乃至今天的世界經濟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哈耶克為代表人物的新經濟自由主義信奉自由放任的原教旨主義市場經濟,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之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通過對哈耶克的哲學觀、經濟觀的發展和繼承演化出諸多學派,觀點各異,但核心都是對自由市場的推崇,在此不進行贅述。
二、兩種主義對于再分配制度的觀點
新經濟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對國民收入再分配的干預和各種“不合理的”稅收,支持削減社會福利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認為政府對再分配領域的干預侵犯了人們的自由,違背了自由市場,降低了社會的經濟效率。哈耶克抨擊了政府通過累進稅制進行再分配以改變社會不公的做法。他認為,經由累進稅制進行收入再分配,不公是產生不負責任的民主行動的主要根源,而且還涉及未來社會之政體特性所依賴以為基礎的至關重要的問題。累進稅制的問題,最終是一個倫理問題,而且在民主制度中,真正的問題在于,如果人們充分理解了累進稅制原則的運作方式,那么它在當下所獲得的支持是否還能繼續。如果要確立一種合理的稅收制度,人們就必須將下述觀念作為一種原則予以承認,即決定稅收總量為多少的多數人,也必須按照最高的稅率來承擔稅負;如果該多數決定以一種在比例上較低的稅率形式給予經濟貧困的少數以某種救濟,則當然無可反對。為了防止濫用累進稅制,社會必須構建防御性的屏障。而國家干預主義則支持國家干預國民收入再分配,通過國家調節和干預經濟生活,以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為核心,通過財政赤字和舉債的方法可以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凱恩斯認為收入分配不公是產生有效需求不足的一個原因,所以要實現充分就業均衡必須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他認為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提高富人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加強對富人直接稅的征收。第二,消滅食利者階層。第三,凱恩斯認為只要國家立法,甚至通過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會福利,提高工資標準,即采取“普通福利”政策,就可以抑制經濟危機。
三、結論
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西方世界經歷了幾次嚴重的經濟危機。通過之前闡述的西方資本主義政府的國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看出,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新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交替“上位”,成為西方世界走出經濟危機的“藥方”。在經濟進行調整,經濟運行重歸穩定狀態的時期,西方政府也曾選擇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力圖使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無論西方資本主義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政策,經濟危機依然周期性的爆發,最近幾年更是危機頻發,各國政府黔驢技窮。
回顧西方世界幾次經濟危機,不難看出:如果我們真正“回到馬克思”,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危機的深刻根源將暴露無遺。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于由私有制導致的貧富階層財產性收入差距過大。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刻根源在于它的經濟結構和制度結構,其形成資本性收入和勞動性收入在分配比例上的長期失衡。這種分配結構長期積累的問題是公平缺失、貧富懸殊、消費萎靡等經濟現象,導致了社會性動蕩。這些問題反過來又會沖擊總需求并使經濟長期偏離均衡狀態,集中爆發的表現就是有效需求不足進而導致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
要想從根本上認識當代西方世界的“經濟新常態”,需要我們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市場經濟的運行有更深刻的理解、認識。西方主流經濟學在解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矛盾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論是信奉經濟自由主義還是強調政府干預,二者的理論都不能解決資本主義私有制所決定的財產權按資分配和由此而來的社會兩極分化問題。而西方政府施行的再分配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使這種貧富分化有所緩解,但是財產和財產權利問題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行使私人財產權利的自由,是資本主義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前提和基礎,這種根本性問題不能由再分配的方法解決,徹底擯棄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找到這個困局的出路。對資本主義制度最激進的批判來自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批判的焦點正是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制度。馬克思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和由此產生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經濟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這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缺陷,并概括出“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為人們認識資本主義經濟規律提供了正確地理論方法。
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了數次經濟危機。但是事實證明,即使資本主義國家對它的自由市場制度加以重新調整,他們也不會從根本上觸動私有制這個基礎,而只會力爭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自身的基本矛盾。除非從基本制度上進行改革,否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只會陷入“爆發經濟危機———政府救市———爆發經濟危機”的死循環之中,無法自拔。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學理論反思”課題組;楊春學;謝志剛.國際金融危機與凱恩斯主義.經濟研究.2009年第十一期.
[2]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危機與經濟學理論反思”課題組;劉迎春.國際金融危機與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反思.經濟研究.2009年第十一期.
[3]李菲雅;蔣若凡;鄧翔.后危機時代的抉擇:凱恩斯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年第十一期.
作者:聶鴻天 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