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干部基層服務機制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村(居)、機關各部門:
為進一步鞏固“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成果,健全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根據《中共包河區(qū)委辦公室關于深化“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完善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結合街道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進一步深化領導干部帶頭走訪活動
1.創(chuàng)新走訪活動載體。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居)干部要堅持以走訪調研、接訪下訪、問題排查處理、中小企業(yè)幫扶、社區(qū)走訪等為載體,重點走訪征遷戶、信訪戶、困難戶,走訪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走訪城鎮(zhèn)下崗失業(yè)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農村致富帶頭人,走訪私營企業(yè)或個體工商戶、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等,進一步了解基層情況,總結基層經驗,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與共性問題。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年住村(居)不少于5天,走訪不少于40戶;村(居)黨組織書記要把登門走訪群眾作為經常性工作。
2.嚴明走訪紀律要求。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居)干部走訪要嚴格執(zhí)行“四個不準”要求,即:不準增加基層和群眾負擔,不準以日常性檢查工作、現(xiàn)場辦公、項目調度等代替走訪;不準層層陪同、迎來送往,不準以任何形式懸掛、張貼、顯示歡迎標語。進一步強化“三不”紀律約束,即不走過場、不開“小灶”、不看“臺詞”。住村(居)入戶時,一律安排在普通居民家中食宿,按規(guī)定交納食宿費。
3.堅持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街道每個工作日至少安排1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值班接訪;村(居)“兩委”班子成員要做到群眾隨訪隨接。嚴格執(zhí)行包案包點制度。
4.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精減會議、文件,推動領導干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原則上把每月第一周作為“無會周”。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每年深入基層調研時間不少于70天,并向區(qū)委提交1—2篇調研報告;其他班子成員每年深入基層調研時間不少于50天,并撰寫1篇以上調研報告。
進一步密切與基層群眾的聯(lián)系
5.定期開展形勢政策教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及省、市、區(qū)黨代會等重要會議召開后,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居)干部要深入基層宣講,及時把中央和省、市、區(qū)委精神傳遞給群眾。要大力宣傳包河建區(qū)10年來的發(fā)展成就和經驗啟示,以及打造全省最美最現(xiàn)代化“首善之區(qū)”的奮斗目標、建設“中心、第一城區(qū)、善治包河”的美好藍圖,進一步把鼓足“立大志、擔大任、吃大苦、創(chuàng)大業(yè)”的精氣神,把廣大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包河新一輪跨越趕超,為“新跨越、進十強”勇挑重擔、多作貢獻上來。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要結合分工,就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群眾關切的重大問題,每年與群眾進行1—2次直接互動。廣大村(居)干部要采取“村口會”、“田頭會”、“板凳會”等形式,宣傳解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
6.不斷拓寬民意表達渠道。街道黨政領導干部要注意加強同派、工商聯(lián)和無黨派人士的聯(lián)系,每年開展1—2次談心活動。街道和村(居)干部要積極采取“入戶聽訴”、“駐點夜訪”等形式,開展民情懇談,記錄民情日記,建立民情臺賬。完善網絡問政平臺,街道、村(居)班子成員要通過公開電子信箱、辦理網友留言、在線交流、熱線電話等方式,聽取群眾意見和訴求,及時研究辦理并予以回復。鞏固和擴大“陽光村(居)務工程建設”成果,扎實推進村(居)民自治,認真落實基層黨務公開、村(居)務公開和辦事公開制度。
7.擴大群眾參與決策途徑。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的重要法規(guī)、重大決策等,要通過座談會、向社會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對反對意見較多或意見分歧較大的,要慎重決策。進一步完善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制度和經驗,充分發(fā)揮其在做好群眾工作、加強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助推大建設大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對大多數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項暫緩實施或不實施。
進一步做好服務群眾工作
8.完善聯(lián)系幫扶制度。街道黨政班子成員要結合各自分工,進一步完善村(居)、企業(yè)、“兩新”組織、學校等不同類型的基層聯(lián)系點,每年深入聯(lián)系點走訪不少于2次。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結對幫扶1個村(社區(qū))。
9.深入開展送溫暖和“三下鄉(xiāng)”活動。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在元旦、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期間和發(fā)生嚴重自然災害等特殊時期,要深入群眾集中開展走訪慰問、送溫暖活動。要建立健全困難群眾調查摸底和登記制度,廣泛開展機關黨員干部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活動,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結對幫扶1名困難群眾,在困難群眾遇到重大疾病和其他突發(fā)事件時,實施及時有效的幫扶救助。
10.暢通為民服務渠道。按照“統(tǒng)一受理、分級處置、歸口辦理、限時辦結、過錯問責”和“首接負責制”、“辦理實名制”的原則,構建群眾訴求受理一體化、處理快速化、服務優(yōu)質化的新機制,著力在“事要解決”上下功夫,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暢通、高效的服務。
11.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機關“效能革命”,進一步改進作風,優(yōu)化服務,辦好實事。深化為民服務全程制,拓寬和完善服務內容。推行社區(qū)網格化管理,探索實行網上辦事,充分發(fā)揮街道、村(居)的作用,努力提供治安、社保、養(yǎng)老、救助等服務。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弘揚踐行雷鋒精神和沈浩精神,到農村、社區(qū)等基層單位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進一步解決好基層群眾的具體問題
12.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納入民生工程組織實施,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定期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和疑難問題排查,認真梳理群眾訴求,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征地拆遷、房屋質量、社會保障、教育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干部作風等問題,以及群眾的具體問題、個案問題。嚴格執(zhí)行國家關于征地拆遷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規(guī)定,繼續(xù)堅持“三榜公示、兩級認照、房屋征收評估”等有效做法。
13.積極幫助企業(yè)破解發(fā)展難題。認真落實扶持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街道黨政班子成員、村(社區(qū))黨組織書記要經常性深入轄區(qū)小微企業(yè),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特別是街道經濟部門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企業(yè)解決實際困難。
14.完善解決具體問題的機制。繼續(xù)堅持動態(tài)排查問題機制,隨時排查、隨時匯總、隨時分析。堅持分級解決、分類解決相結合機制,根據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逐級負責包保解決。根據問題的性質,對符合政策、能立即解決的,及時解決;對需要一定時限、通過努力能解決的,明確責任人、制定時間表;對涉及面廣、普遍性強的共性問題,堅持黨政領導集體研究解決;對一時不能解決的,要及時向群眾說明原因。堅持問題解決督辦機制,實行跟蹤督辦、掛牌督辦、限時督辦、動態(tài)督辦。注重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中研究政策措施,及時制定、完善和廢止相關制度。
進一步完善科學的監(jiān)督考評機制
15.完善督促檢查機制。街道黨工委要定期研究部署干部聯(lián)系服務群眾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問題,采取隨機抽查和明察暗訪等方式,加強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對因制度不落實、工作不到位造成后果的,嚴格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16.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把街道機關干部聯(lián)系服務群眾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并采取適當方式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作為干部獎懲、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