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教育科技工作安排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按照會議要求,現就年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以緩解“上學難、上學貴”工作為重點,堅定不移地實施“一保三放開”戰略
一是多管齊下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加大市、縣(市、區)兩級財政投入教育的力度,督促學校建設改造進度,有效增加學位,著力解決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問題,大班額比例較上年下降50%。二是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辦學機制。加大招校引資力度,大力引進社會資金參與辦學。年計劃引進各類民辦學校86所,其中幼兒園45所,基礎教育20所,職業教育21所,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三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人才需求,調整專業學科設置和培養模式,新建3-4個公共實訓平臺,重點支持呼叫中心、電子商務、旅游休閑等專業。四是著力發展學前教育。新建幼兒園223所,幼兒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1%,培訓專職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2000人,對幼兒園實行星級管理,力爭打造一批優質幼兒園。五是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改擴建城市區學校35所,繼續實施農村“校安工程”。啟動縣(市、區)中小學“班班通”、城市區中小學幼兒園取暖降溫、實驗室配備、體育器材配備及圖書配備工程,年分別完成總量的30%、30%、30%、30%和15%。六是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年全市新建、改擴建高中計劃投資8.5億元,增加高中學位15937個,高中階段升學率達到80.9%。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優質化,打造品牌高中、精品高中。七是大力實施推進教育提升工程。積極推進國際雙語學校建設工程、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等6大教育提升工程,推進教育的國際化、特色化和現代化。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二、以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是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依托612、613、158所及引進臺灣光電產業,建設光電產業園;依托725所、洛鉬高科等單位,建設納米新材料產業基地;依托中航鋰電、凱邁測控等單位,建設儲能材料及技術產業園;依托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以中信自動化及有色院為示范,剝離公司內部信息化部門,發展嵌入式軟件業務;依托國家863軟件園、炎黃數據處理產業園、恒生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園等骨干園區,加快信息產業園建設;依托中移動客服中心等項目的建設,打造呼叫中心產業園;以動漫衍生品、手機游戲、數字創意等為方向,搭建創意產品設計展示平臺,建設創意產業園;以云計算和互聯網數據中心、數據存儲及災備中心為主,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啟動大學科技園核心區建設,引導高校人才、技術從校區進入園區,以虛擬大學模式引進著名高校,探索大學科技園發展新模式;積極與中關村、浦東張江、深圳、大連、成都天府等軟件園接洽,承接信息產業轉移,建設基地。二是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體。在儲能技術材料與智能電網、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服務、光電等優勢重點產業領域組建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研發平臺培育和建設,建設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重點圍繞17個產業集聚區建設生物產業、儲能產業、光電產業和智能制造等產業孵化器,進一步擴大孵化規模;以9大信息產業專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做好園區規劃,明確各園區定位,錯位發展、良性競爭,盡快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打造信息產業集群,使園區真正成為吸引信息產業投資商及企業的主要平臺和重要載體。以信息產業鼓勵政策為帶動,用好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向移動電子商務、嵌入式軟件、創意產業和軟件外包等領域傾斜,加快信息服務業基地建設。大力推進三大運營商通訊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快以智慧校園、智慧廠區、智慧社區為突破口的“智慧”建設。
三、以推動高科技園區建設為抓手,引領經濟轉型
一是全面啟動新區大學科技城建設。加快科技城城市規劃及城市規劃的編制,成立科技城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加快微光機電技術及制造、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中國)研究院、中國電子11院分院等項目前期開工建設準備工作。二是掀起經開區項目建設新高潮。以市定服務業5大示范項目為龍頭,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開元門生態商務區項目一期工程于今年1季度建成投用,國家863軟件孵化器項目于年底前完成主體施工,恒生金融服務外包產業園項目一期于年底前建成投用,中移動客服中心項目下半年正式開工建設,天健呼叫中心項目下半年開工建設,積極爭取京北方基地項目6月份簽約入駐運營。三是大力推進高新區創新體系建設。以企業研發中心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大力推動以微軟技術中心、普萊柯國家生物工程中心等為代表的企業研發中心建設,促使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四是打造洛龍科技園云計算特色產業鏈條。充分利用園區有效空間,謀劃數據存儲及處理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打造中原經濟區云計算產業聚集區。力爭炎黃數據處理、景安IDC等項目于今年1季度全面開工建設,同時做好東軟()軟件與健康產業基地等5個項目的簽約落地工作。五是組織好第30屆中國牡丹文化節“臺灣周”活動。做好對臺招商宣傳推介活動,加強與臺灣地區光電產業、創意產業、研發機構及高校、創投機構的對接及產業轉移,專注產業一條龍招商,加強雙方在人才交流及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做好花會期間以光電產業及投資論壇為主的臺灣周各項活動,為新區科技城培育光電產業、創意產業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