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鎮園林建立工作安排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了加快我縣城鄉綠化進程,促進身邊增綠,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實現城鄉園林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據省政府《關于關中大地園林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市政府《關于城鄉園林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現結合我縣實際,就縣城鄉園林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城鄉園林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全縣以建設“活力生態新”為目標,依托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大力開展造林綠化,生態狀況明顯改善。截止目前,全縣共完成造林綠化16.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0%。完成綠色家園生態示范村建設128個,綠化學校40多所,綠化鎮5個,綠化道路180多公里。全縣生態環境實現了由“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向“總體好轉、局部良性發展”的根本性轉變。但是,近年來全縣造林綠化主要在高山遠山,縣域郊區、主干道路、河流水系、城鎮、村莊、旅游景區等人口聚集區綠化相對薄弱,城鄉差距較大。目前,全縣涇河流域綠化面積僅占可綠化面積的31%,高速公路、國省道兩側寬幅景觀防護林帶尚未成形,規模小、標準低、景觀效果差、生態功能薄弱;城市建成區公共綠地面積不足,綠化起點較低;村莊綠化才剛剛起步;出入境口、工礦區、重點旅游景區綠化落后的現狀依然存在,影響了我縣對外形象。
城鄉園林化建設是針對我縣城鄉綠化現狀,以主要交通干線、主要河流沿線綠化為骨架,以城市中心區、城市郊區、重點城鎮、出入境口、旅游景區、工礦區、村莊、單位、社區綠化為重點,多層次、立體化、遠近呼應、點面結合、城鄉一體、田林交錯、山川平原銜接的大型系統工程。實施城鄉園林化建設,對進一步提升全縣造林綠化檔次,促進“身邊增綠”,改善我縣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衛生縣城,實現城鄉園林化為目標,緊緊抓住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西咸國際化大都市的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我縣自然條件優越、人文歷史深厚、經濟基礎較好的區位優勢,堅持城市、城郊、道路、水系、村鎮、單位、廠礦區、旅游景點“八位一體”,統籌實施八大創建工程,全面提升城鄉森林生態系統,實現城市森林化、城鎮園林化、村莊林蔭化、庭院花園化、渠路林帶化、農田林網化、河流濕地生態景觀化、出入境口優美化、荒山荒坡全面綠化,使城鄉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更美。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城鄉一體;突出重點、逐步推進;生態優先,產業促進;政府主導,全民參與;項目整合,共建共享。
三、規劃目標
(一)總體布局
根據自然環境和經濟社會條件等,將全縣劃分為北部山地水源涵養林景觀區、中部生態經濟型防護林區和南部臺塬、城鎮田園生態景觀區。通過造林綠化,以縣區為中心,由涇河生態防護景觀林和包茂高速、咸旬高速、關中環線及待建西咸環線景觀林組成較大的防護林網。
(二)建設目標
到2020年,全縣城鄉新增綠化面積154369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其中: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以上,綠地率達到3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10平方米以上;鎮所在地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學校綠地率達到30%以上,機關、事業單位綠地率達到25%以上;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25%以上;路渠綠化率達到100%,出入境口實現綠化美化;農田林網化率達到90%;以涇河為主體的河流兩岸、濕地灘涂綠化率達到90%以上;荒山荒坡全面綠化,實現省級園林縣城、衛生縣城創建目標。
(三)建設標準
道路綠化:重點抓好包茂高速、西延高速、211國道、208省道、關中環線、沿山扶貧路。高速公路兩側營造5—10米的綠化帶,國道、省道兩側營造不少于5米的綠化林帶,結合通村公路工程的實施,搞好縣鄉村主干道路綠化,縣、鄉公路兩側營造不少于3米的綠化林帶,由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實施。扶貧路兩側營造不少于50米的寬幅林帶,由縣農林局負責實施。鐵路兩側營造不少于3米的綠化林帶,由縣交通運輸局聯系協調鐵路部門實施。
渠岸綠化:跨縣域干渠渠岸每側綠化寬度5米,縣域內干渠每側綠化寬度3米,田間支渠渠岸每側綠化寬度2米,由縣水利局負責實施。涇惠渠的綠化工作,由縣水利局協調涇惠渠管理局實施。
河流濕地綠化:涇河、冶峪河及主要水庫的綠化,重點抓好涇干段涇河橋至張家山水庫區的涇河濕地綠化。凡城市段河流以園林綠化為主,建設高標準的河濱公園或濕地公園,建設寬度不少于100米的生態景觀林帶;非城市段河流,有設防河堤的區段,兩側建設寬度不少于20—50米的護堤護岸林帶。由縣水利局負責實施。
城市綠化: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一是全面提升城市道路、城市門戶、城市水系綠化,重點抓好團狀、帶狀森林景觀和特色街道;二是加強城市街頭綠地、廣場、單位庭院和居住區的綠化,通過拆墻透綠、拆違還綠、見縫插綠,廣種樹木花草,使單位庭院綠化與城市公共綠化相互輝映連接成片;三是大力實施“身邊增綠”工程,抓好城市公園改造和新建。2020年前縣城區新建1個公園;四是在城市郊區和縣城周邊開展環城綠化,建設50-200米集防護、景觀、休閑為主的團狀、帶狀森林。五是大力建設“勞模林”、“黨員林”、“三八林”、“共青林”、“紀念林”、“企業林”等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文化傳承林,開展多種形式的綠地林木“認養”、“認建”、全民義務植樹和“園林式單位”創建活動。由縣住建局負責實施。
城鎮綠化:對各鎮所在地按照街道特色、廣場特色進行城鎮綠化。加強鎮所在地街頭綠地、廣場、轄區單位企業、居住區的綠化。由縣住建局負責實施。
村莊綠化:結合新農村示范村和綠色家園示范村建設,開展以庭院綠化、街道綠化、道路綠化為主的綠化建設,各鎮每年完成不少于2個村的綠化。實現路渠、街道、庭院全面綠化,圍村片林50畝以上,實現“一片庭院一個特色,一個村莊一片森林”目標。由各鎮政府組織實施,縣農林局負責規劃設計和技術指導。
重點出入境口及旅游景點綠化:結合道路綠化,在城市內的重點出入口和縣際間公路交接口,規劃營造較高標準的景觀林,綠化范圍沿路縱深不少于1000米,兩側輻射寬度不低于30米,也可結合實際營造小片林地、草坪、花壇等,由縣住建局負責實施。旅游景區內及出入口栽植高標準風景林,由縣文物旅游局、鄭國渠管委會組織相關旅游景點實施。
荒山荒坡綠化:縣境內交通干線兩側第一山脊線1000米內的直觀坡面,北部沿山直觀坡面的宜林荒山荒坡全面綠化。由縣農林局負責實施。
工礦區綠化:做好冀東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和聲威建材有限公司周邊綠化。2012年在兩個水泥廠外圍50—100米區域營造生態林帶。由縣農林局負責綠化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實施,環保局配合。
(四)建設任務
2012年,全縣城鄉新增綠地面積17205畝。其中:道路綠化35公里,綠化面積187畝;渠岸綠化60公里,綠化面積377畝;河流濕地綠化15公里,綠化面積1215畝;城市綠化面積470畝;鎮綠化面積230畝;村莊綠化面積1100畝;荒山荒坡綠化面積13626畝。(詳見附表)
到2015年,全縣城鄉新增綠地面積65820畝。其中:道路綠化面積748畝;渠岸綠化面積1508畝;河流濕地綠化面積4860畝;城市綠化面積1880畝;鄉鎮綠化面積920畝;村莊綠化面積4400畝;荒山荒坡綠化面積51504畝。(詳見附表)
到2020年,全縣城鄉新增綠地面積154369畝。其中:道路綠化面積1710畝;渠岸綠化面積3264畝;河流濕地綠化面積10770畝;城市綠化面積4225畝;鎮綠化面積2000畝;村莊綠化面積9765畝;荒山荒坡綠化面積122635畝。(詳見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為確保縣城鄉園林化建設的順利實施,縣政府決定成立縣城鄉園林化建設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綠化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h發改局、財政局、考核督查局、國土資源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林局、文物旅游局、鄭國渠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縣農林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把這項工程作為改善城鄉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大事來抓,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全力抓好實施。要將城鄉園林化建設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層層簽定責任書,明確任務,加強考核??h城鄉園林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考核督查局要積極做好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比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鎮、各有關部門要每季度向縣城鄉園林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進展情況。
(二)加大投入。城鄉園林化建設是一項長效的系統工程,要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原則,多渠道、多層次籌集建設資金。各有關部門按照任務分工,采取項目整合、資金捆綁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各鎮政府要把縣城鄉園林化建設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工程,列入基本建設計劃和財政專項預算。農林部門要把城鄉園林化與各項林業工程相結合,同時認真落實誰造誰有和允許繼承、轉讓的林業政策,吸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農民個人參與綠化工程,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創新機制。各鎮、各成員單位要因地制宜制訂本區域園林化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期限、責任和措施,并逐級分解落實到任務地塊,落實到單位和責任人,嚴格檢查和獎懲,確保綠化工程布局合理,近期質量高,長遠效果好。特別是城市綠化和環城綠化,要同城市規劃結合起來,留足綠化空間,挖掘綠化潛力,保證綠化用地。推廣專業工程隊造林,實行項目招投標制、報帳制和檢查驗收制,建立獎懲機制。通過拍賣、承包、租賃、合作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放開搞活林地使用權,依法確權發證,允許繼承轉讓,充分調動和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城鄉園林化的積極性。落實管護責任,將統一管護和農戶自管相結合,并充分發揮林政執法、護林隊伍的職能作用,加強巡查管護力度,保證工程質量,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四)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實現城鄉園林化對推進“活力生態新”建設,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意義,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實現城鄉園林化重要性的認識,形成全民參與、齊抓共建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