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服務業拓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發展現狀
(一)發展現狀。
1、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億元,比年增長70.3%,年均增長19.4%,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3.5%;全市服務業實現稅收收入15.7億元,比年增長80.1%,占地方財政收入的32.5%。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2、傳統服務業優勢明顯。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7億元,市場成交額達412.8億元,分別比年增長60.9%和83%。全市傳統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2.54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44.4%,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及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1.77億元、34.63億元、16.14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8.4%、24.6%和11.4%。
3、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保險業快速成長,年,全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8家,保險企業35家,分別比年增加了8家和23家,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6.67億元。會展經濟發展迅猛,年全市共舉辦各類展會8個,實現交易額54億元,比年增長94.2%。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方興未艾,蘆城物流、舜發物流等一批物流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自年創辦至年底成交額超過1200億元,“中塑價格指數”已成為全國塑料行情的風向標。休閑旅游業日益興旺,至年底,市內共有國內旅行社20家,大小景區23個;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1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5億元,分別比年增長96.8%和108.3%。
4、服務業載體不斷完善。全市商貿服務業發展框架基本形成,以商廈為代表的百貨業和超市為代表的連鎖業初具規模,形成了餐飲休閑街、路服飾街、路汽車銷售街等一批商業特色街區,同時建成了一批鄉鎮、村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城鄉商貿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專業市場建設步伐加快,中國玩具城、中國科技城、水暖城等不斷發展壯大,中國毛皮城、燈具城等建成投運。各類展會活動頻繁,中國塑料博覽會、中國節、四明旅游節等節慶會展影響度不斷擴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建設不斷深化,文化、名人文化以及革命紅色文化等人文資源以及四明山自然生態資源得到不斷挖掘利用。
(二)存在問題。盡管近幾年來我市服務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服務業發展層次有待提升。我市服務業業態尚處于較低層次,低附加值的商業批零、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較大,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總量較小。同時服務業企業單體規模普遍較小,缺乏一批有實力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和有影響的服務品牌,服務業企業在經營理念、管理方法、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等與先進地區相比有明顯差距。
2、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相對滯后。雖然我市傳統服務業相對集聚發展的趨勢比較明顯,但微型cbd、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物流園區、總部基地、科創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相對滯后,規模集聚效應還沒有形成。
3、服務業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我市服務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在城市邊緣、各鄉鎮、社區和農村的發展則相對遲緩。隨著城市框架的拉開,服務業的設施、布局與城市化推進步伐不相協調的矛盾日益顯現。
二、發展趨勢
(一)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著服務業進入加速發展期。當前我市已進入人均gdp5000一10000美元的發展階段。國內外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經驗表明,在這一階段,城市化、工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將加速轉變,經濟發展將逐步形成“消費主導+服務業推動”發展模式。城市化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促進消費性服務業需求總量擴張和層次提升;工業化步伐加快促使產業分工進一步深化,工業經濟逐步轉型并重點向研發和營銷兩端延伸,服務外包步伐不斷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將迎來越來越大的需求空間。
(二)自然享賦及產業基礎為服務業加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我市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加上我市十分豐富的山水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為建設和諧宜居城市、發展休閑旅游業提供了良好條件。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市在農業、工業領域已基本形成一批產業基礎扎實、特色優勢明顯的優勢產業、塊狀經濟(產業集群),并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產業、龍頭企業;傳統商貿服務業以及中國塑料城等專業市場在周邊區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輻射力,同時,物流會展、信息服務、社區服務等服務業發展方興未艾。這些都為今后我市服務業加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發展的內外部環境變化為服務業加速發展帶來諸多機遇。今后幾年我市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越來越突出,而服務業對物質資源的需求以及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對較少,且現代服務業能促進三次產業的協調互動,加快發展服務業,既能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帶來的制約,又能促進全市經濟的轉型升級、持續平穩發展。隨著我市城市化和和諧宜居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消費服務業需求容量將不斷放大,而且中心城區“退二進三”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這為服務業發展既提供了發展需求,又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服務業國際資本、人才流動將轉向經濟相對穩定的中國的趨勢更為明顯,這為我市承接國際服務業資本、人才轉移,提升我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帶來難得的機遇。
當前,我市服務業內在發展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是我市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順應發展趨勢,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和諧宜居城市建設的必然選擇。
三、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區域性服務業高地為目標,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為導向,將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優化結構、擴大規模、增強功能,努力形成“附加值高、帶動力強、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經濟體系,并使之成為我市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導向,改革推動。發展服務業必須以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市場環境,促進供需互動。同時,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把創新制度供給、公平市場準入、擴大開放合作,努力優化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體制環境和開放環境。
2、發揮優勢,塑造特色。發展服務業必須立足實際,充分利用杭州灣跨海大橋開通和寧波港口經濟大發展帶來的大好機遇,緊緊圍繞豐富的山水、人文資源以及具有明顯特色的產業集聚優勢,實施錯位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能體現特色的服務業。
3、突出重點,創新驅動。按照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要,大力發展物流會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以生產性服務快速發展來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繼續抓好商貿、旅游、房地產以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消費性服務業,在持續擴大服務業發展規模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同時,積極引導服務業企業不斷進行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培育服務業發展新亮,點。
4、產業互動,城鄉聯動。堅持三次產業共生互動,引導服務業與制造業及農業間的互促、互動和融合發展,利用一、二產業基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好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一、二產業更好發展。同時,堅持以城帶鄉,在繼續強化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建設的基礎上,扶持農村服務業發展,大力推進城鄉服務均等化,實現服務業的城鄉合理布局。
(三)發展目標。今后五年,我市服務業發展要順應服務業加速發展態勢,努力在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創新體制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使服務業成為我市經濟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堅強保障。
1、總量進一步擴大。積極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規劃期內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2個百分點以上;到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254億元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左右。
2、結構進一步優化。積極推進物流會展、科技信息、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壯大傳統商貿、休閑旅游、專業市場等特色優勢產業,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服務業企業集團。積極推進服務業向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集聚,促進服務業由城鎮向農村延伸。
3、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著力深化服務業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加快形成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融資、用水、用地、稅費等政策體系,不斷擴大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營造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濃烈氛圍。建立健全統分結合的服務業工作機制,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制度,努力形成科學合理的服務業發展考核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