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農村局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治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小麥穗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危害盛期,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要重點防控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蚜蟲等重大病蟲,兼顧白粉病、葉銹病等常發病蟲。各鎮、街要堅持分區施策、分類指導、綜合治理、綠色高效的原則,突出重點病蟲、重點區域,及時開展應急防治,堅持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綠色防控相結合,切實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控,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綜合防治效果90%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實現科學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確保夏糧生產安全。
一、強化組織管理
嚴格遵循“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分類管理、科技支撐、綠色防控”原則,落實重大病蟲防控屬地責任,進一步細化分解任務,逐級壓實防控責任,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鎮街、到村、到地塊。充分發揮重大病蟲防控指揮部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完善組織領導和協調指揮機制,細化完善防控方案預案,適時組織開展應急防控。讓分配的藥物和服務,充分發揮作用,要整合村、鎮街資金,大力推廣統防統治,組織群防群治,嚴控條銹病擴散蔓延,及時預防赤霉病。切實落實好“蟲口奪糧保豐收”等行動部署,確保重大病蟲不流行成災,實現夏糧豐產豐收。
二、準確監測預警
務必提高警惕,加大監測力度,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發動群眾開展大田普查,對小麥條銹病等重大流行性病蟲開展拉網式排查,今年條銹病發病特點較往年有異,普查注意調查中下部葉片,實行網格化、信息化管理。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行動自覺性,營造群查群防的良好氛圍。堅持病蟲信息上報制度,新發重大病蟲情當日即報。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及時預報警報,爭取防控主動權。
三、落實關鍵技術
(一)防控重大流行性病害
加強對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重大流行性、暴發性病害預防和防治。防治條銹病,要堅持帶藥偵查,采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并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跟蹤調查防效,根據實際進行二次或多次噴防。防治藥劑可選用烯唑醇、丙環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如畝用80%戊唑醇可濕性粉劑8~10克,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0~4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對水噴霧防治。預防赤霉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松,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隔5~7天再噴藥1次。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氟環唑、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等殺菌劑。如畝用25%咪鮮胺水乳劑50~70毫升,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200克/升氟唑菌酰羥胺50~65毫升,對水噴霧防治。
(二)大力開展“一噴三防”
穗期一次混合施用殺蟲劑、殺菌劑、生長調節劑兼治多種防治對象,防病、防蟲、防干熱風,省時高效,減少施藥次數,減輕環境壓力。可畝用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0ml+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5ml+0.01%蕓苔素內酯水劑混配使用,起到“一噴三防”的作用。注意保護利用天敵控制麥蚜,當田間益害比達1:80~100或蚜繭蜂寄生率達30%以上時,可不施藥利用天敵控制蚜蟲。
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
充分用好各類涉農資金,完善政府購買植保服務機制,扶持引領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堅決貫徹落實“聯防聯控、統防統治、群防群治”機制,積極引導各類生產主體落實防病治蟲主體責任,把握關鍵節點,組織開展區域性大規模統防統治。要強化專業化統防統治的過程服務,為服務組織提供準確實用的病蟲信息、市場信息,做好對服務組織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避免藥害和中毒事故發生,切實保障防控效果,打好“蟲口奪糧”保豐收人民戰爭。
四、做好宣傳培訓指導
在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農業農村局組派專鎮、街開展巡回指導,督促工作落實,及時研究解決監測防控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防控成效。利用明白紙、條幅、網絡、廣播等宣傳方式,廣泛傳遞病蟲發生信息、防控技術,增強生產主體防病治蟲的主動意識和行動自覺,引導社會關注支持病蟲害防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全縣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