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村委生態環保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推進我縣城鄉環境保護及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健康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以“建設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力爭到2015年底,使我縣農村生產生活質量和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生態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規模化養殖業、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村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公眾對環境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
二、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切實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和建設。要把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一是環保部門要會同水利部門建立城鎮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加強水源地保護區防護工程建設,加強監測和監管,完善各類標示牌、界樁及警示標示,堅決依法取締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保護區。二是環保部門要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保護和監測工作,及時掌握農村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防止水源污染事故的發生。三是各鎮人民政府要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明確保護目標和管理責任,切實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四是衛生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狀況的監測、評估,及時掌握水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村生活飲用水達到衛生標準。
(二)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治理。一是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住建部門要按照“村收集、鎮中轉、縣處理”的思路,對生活垃圾實行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衛生填埋的處理模式,在距離縣城較遠的鎮可就近選址建立垃圾填埋設施,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二是大力推進改廁工程。衛生部門要按照國家農村戶廁衛生標準,通過開展改廁,逐步推廣使用清潔衛生廁所,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三是大力推廣農村清潔能源。農業部門結合我縣實際,大力推廣太陽能、水能、沼氣、天然氣、煤氣、電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率,逐步減少秸稈、煤等傳統能源的使用,改善農村能源結構。
(三)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一是住建、發改等部門制定和完善鎮村工業發展規劃,按照我縣實際,合理規劃鎮村工業企業布局。二是經貿、環保等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污染企業向我縣農村地區轉移。新上項目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水土保持標準,必須嚴格執行環境評價、“三同時”制度。環保部門要加強污染源監管,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把企業污染治理同污染減排工作相結合,督促企業落實污染治理措施。三是經貿、發改等部門要積極引導、鼓勵村鎮工業企業實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對合理開發和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工藝技術先進、市場前景較好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
(四)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禁止直接將畜禽養殖產生的廢水、廢渣排入地表水體或隨意亂排、亂堆。畜禽糞便還田時,不能超過農田負荷量,避免造成水體污染。禁止在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城市和城鎮居民區、文教科研區、醫療區等人口集中地區內建設畜禽養殖場。環保部門要監督養殖業主嚴格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進行建設,對畜禽養殖業排污行為依法進行監管,確保達標排放。農業、經貿部門要科學規劃養殖規模、養殖區域,依法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同時,積極鼓勵畜禽養殖業主通過建設沼氣池或其他措施對所排放的污染物進行綜合利用,實現污染物的資源化。水利部門科學劃定水產養殖區域、養殖方式,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圍欄養殖和向庫區及其支流水體投放化肥、飼料。各鎮人民政府配合縣有關部門做好畜禽養殖業的監管,督促養殖業主依法履行相關手續、落實相關責任。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業、科技等部門要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力度和農業生產灌溉水源、農藥和化肥使用的監管力度,引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積極推行秸稈還田、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秸稈沼氣、秸稈氣化、秸稈生產飼料肥料等,嚴禁露天焚燒。環保局要做好全縣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摸清土壤污染現狀,加強全縣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監管。
(六)大力開展生態創建工作。環保、農業、移民、扶貧等部門及各鎮人民政府要把生態創建工作與移民搬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農民致富、農民素質提高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使生態創建真正成為解決農民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推動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舉措。環保部門要盡快編制符合我縣鎮村發展實際的生態創建規劃,細化生態創建措施,力爭“十二五”末實現完成創建市級以上生態村110個、生態鎮9個,基本具備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條件。同時加強監管,鞏固生態創建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作配合。按照“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協作、聯合推進”的工作機制扎實開展我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相關部門要積極履職,通力協作。環保局負責指導、協調和督促全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并會同發改局制訂全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規劃;發改局要嚴把項目審批關,防止高污染企業向我縣農村地區轉移;國土局負責農村土地用途管理;住建局負責制定鎮、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及村容村貌的整治規劃;農業局負責指導和組織農村沼氣工程、清潔工程、測土配方、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工作;水利局負責實施農村供水、人畜飲水、水保生態等工程;衛生局負責農村無害化廁所建設。
(二)積極籌集資金,建設環保項目。縣財政每年從國家生態補償資金中安排10%建立生態建設基金,用于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創建工作;鼓勵鎮村積極自籌,引導社會各方參與,多方籌措資金;涉農項目和環保專項資金捆綁用于生態建設工程;各單位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策劃編制環保建設項目,爭取中、省環保專項資金。
(三)落實相關政策,加快推進工作。落實國家有關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清潔能源、發展綠色食品、推廣使用有機肥等有關免稅、信貸等扶持政策;落實垃圾、生活污染等公益衛生事業運營政策;對通過驗收的省、市、縣治理項目按照“以獎促治”政策兌現獎勵。
(四)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環保意識。環保局要把農村環保宣傳納入年度工作內容,加大投入,大力開展農村環保宣傳,積極推廣循環經濟模式和生態農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我縣每年的“三下鄉”活動中要增加環保下鄉內容,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
(五)加強職能建設,提高監管能力。進一步加大環保機構建設投入,在加強縣級環保機構建設的同時增設鎮級環保職能和隊伍。各鎮人民政府要明確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落實環保監察員,組織村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夯實農村環保工作職責。環保部門要進一步理順機制、體制,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環境預警監控體系。加強農村環境監察、監測硬件設施、技術手段和人員隊伍建設,打造一支行為規范、運轉協調、業務精通、紀律嚴明、服務高效的農村環保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