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和鄉村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思路
2014年全鎮農業生產的基本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總攬農業全局,以農業增收為目標,以“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主線,以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為中心,以推進農業高效規模化為重點,著力提升鎮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水平,依靠科技支撐,優化資源配置,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穩步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發展目標
2014年全鎮農林牧漁業現行價產值2.31億元;全鎮糧食復種面積穩定在4.72萬畝(稻、麥),總產穩定在2.372萬噸,其中夏糧2.3萬畝,單產400公斤;秋熟水稻2.42萬畝,平均單產600公斤,其中機插秧面積10000畝;油菜種植面積1500畝,總產255噸;生豬飼養量4.8萬頭,上市2.8萬頭;家禽飼養量24萬只,上市18萬只;水產品總量433噸,其中特水產量90噸;綠化造林面積1500畝;全年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600畝,新增高效漁業面積130畝。
三、工作重點
1、創新機制,全面推進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根據市政府要求,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海鎮成德聯合中心村,面積4000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是高效農業規模化的具體體現,也是“618”工程核心內容,要通過招引能人投資,放大園區效應,做大做強現有項目,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格局,努力創新機制,全面提升園區發展水平。
一是精心打造海鎮村優質苗木生產基地。海鎮村現有三江林業、桃源綠化、菁菁生態園三大苗木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香樟、鐘山杉、銀杏、桂花等苗木。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花卉苗木檔次要求越來越高,通過現有合作經濟組織整合三大基地的優勢資源,淘汰低檔花卉苗木,擴大桂花、鐘山杉生產規模,引進紅葉石楠、香椽、紅豆杉等名貴苗木,同時發展設施花卉苗木生產,提升花卉檔次,豐富居民物質文明內涵。
二是精心打造成德村優質翠冠梨生產基地。成德村翠冠梨2004年試種成功,目前面積已達到300多畝,所產鮮果銷售形勢看好。2014年力爭擴大到800畝,形成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星陽”翠冠梨專業合作社將積極申報無公害農村產品項目,注重農產品區域優勢,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涉農收入。同時引進“陽山”水蜜桃生產,形成與翠冠梨相配套的水果生產區域特色,做大做強產業基地。
此外對威源生豬養殖、菁菁生態園散養草雞、休閑垂釣等生態農業項目,因時適勢擴大規模,提高項目質量,增加效益,同時繼續招引能人尋找項目,為園區注入活力增添后勁,著力提升園區高效農業的比重。
2、節本增效,全力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努力提高糧食生產水平。
糧食是事關國家安危的戰略性產業,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要進一步優化布局,擴大高效特色農業面積,不斷提高全鎮糧食生產水平。
一是積極開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高產增效創建活動是各基層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能,各村要有針對性科學選擇建設地點,集中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的推廣應用,積極參與高產增效創建活動,以點帶面,推進高產技術普及化,促進糧食增產增收。2014年各村都要建立1個百畝稻麥豐產示范方,參與省級萬畝示范片區建設的村,示范方面積不得低于1000畝。同時結合高產創建活動,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用足、用活各級各類土地流轉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大膽探索土地經營模式,促進土地經營能效,降低農業產業成本,放大農業高產增效效應,不斷提升土地集約化生產水平。
二是加大水稻機插秧的推廣力度,機插秧是一項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的實用技術,是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的支撐點,是改變水稻種植方式的有效途徑,2014年,市、鎮有關政策、項目將繼續向機插秧傾斜,繼續把控減直播稻、發展機插秧列為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參加示范方創建的水稻面積必須是機插秧。各村要努力改進育秧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天禾”農機服務隊的作用,積極探索供種-供秧-栽插一條龍的新服務模式,緊密農機與農藝結合,配套大田管理技術,充分發揮機插秧增產增效優勢,促進水稻高產穩產。
3、規模養殖,優化發展質態,全面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推進。
養殖業發展事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要以保持穩定增加收入為目標,以規模特色為導向,培植做大地方產業,放大產業效應,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檔次。
有條件的村要依托現有生產態勢,引導動員規模養殖戶搶抓機遇,承勢而上,要按照規模養殖、生態養殖的標準要求,積極創建優質、高效養殖基地,提高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本區域規模養殖附加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特色水產養殖要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框架優勢,合理資源配置,充實產業內涵。有條件的村要憑借良好的自然優勢和項目建設配套優勢,走休閑養殖、觀光養殖的新路徑,用較短的時間、較小的投入,切實改善一方環境,富裕一方民眾。
4、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生態農業建設水平。
一是開展綠化造林。綠化造林是美化農村和農業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必要手段。2014年市下達我鎮1500畝的造林任務,各村要充分挖掘造林潛力,在經濟林和國債林上做文章,以河道綠化、道路綠化和村莊綠化為重點,要把計劃細化到組、到地塊,把綠化造林工作做細、做實,確保全面完成市下達任務。
二是優化生態環境,夯實生態農業基礎。大力推廣生態種養技術,減輕農業自身污染,要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使用高效、低毒、綠色、環保農藥,控制主產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生產無公害農產品。進一步強化動物免疫,提高密度,保證質量。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必須達到100%,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強化動物檢疫監督,嚴格規范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檢疫,保證的畜禽產品生產安全消費安全。
5、監管到位,全力保障村級經濟的正常運轉。各村要繼續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用好用活國家惠農政策,自覺提高理財管理水平。要進一步理順財務工作秩序,強化財務管理責任意識,確保各經經活動健康正常,公開透明。
6、基礎設施,全面提高農業生產保障機制。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近幾年來,通過二、三級河道的疏浚和水利設施改造,全鎮水利建設取到了長足發展,引排功能得到很大提高,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鑒此,各村要切實加強對現有水利設施的管護力度,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對存在的隱患要利用冬閑季節,加緊修理。要認真做好農田設施的管理護養工作,扎實做好群防群控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做好2014年農業農村工作,立義在當前,立業在明年。各村要充分認識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始終站在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線,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拓展工作思想,創新工作方法。特別是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要按照文件要求。認真抓好落實,確保園區建設取得實效,以推動全鎮農業農村工作上檔次、上臺階。
2、強化政策扶持。各村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把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投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立足本村實際,根據自身優勢,用足用好政策,強化項目落實,爭取更多項目獲得上級資金扶持。
3、強化為民服務。鎮農口各部門要積極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主動參與現代高效農業項目建設,潛心投入農業和農村工作,在產業信息、技術指導、農資供應、機械服務等方面,謀實招,求突破,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工作健康發展。
4、強化考核機制。建立和完善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的考核體系,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有效保障。各村要切實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工作作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上來。鎮政府將采取階段檢查,單項考核,全面驗收的方法,進行總結評比,依據實績列入年終考核。對單位工作成績突出的村,鎮政府將根據完成實績另行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