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和信息化安全生產管理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指導意見》,切實加強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安全生產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積極擔當,主動作為,指導工業行業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則
準確把握發展和安全的關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始終堅守發展不能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準確把握行業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的關系。發揮行業管理特色和優勢,將安全生產工作融入到行業管理的各環節中,關口前移,源頭管理,促進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提高。準確把握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關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安委會工作要求和職責分工,厘清職責邊界,明確工作定位,把握工作重點,依規依法履行工作職責。
二、落實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三)明確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定位。對于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民用爆炸物品行業、民用船舶行業,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履行監管職責,強化監管執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對于其它工業行業,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管理、指導職責,要將安全生產工作貫穿于行業管理的全過程,在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技術改造、產業布局等重點工作中突出體現安全生產相關要求;要結合日常行業管理,明確安全生產工作具體任務,指導工業企業強安全生產管理。對工作中發現的企業安全隱患,及時提出整改建議;對重大風險隱患應向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通報。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各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按照“三管三必須”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制定本單位
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建立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體系,加強對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要明確部門主要負責人、各分管領域負責人及相關內設機構的安全生產職責,對安全生產工作任務進行分解梳理,制訂責任到人的年度安全生產工作清單;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的工作理念,在召開各類會議、制定政策文件、部署業務工作、到基層企業檢查調研時,要將安全生產工作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和檢查;要高度重視節假日、國家和省重要會議活動期間和特殊氣候時段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布置防范措施并嚴格執行值班值守制度;要從人、財、物等各方面為有效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要加強溝通和協調,會同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建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管理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三、加強對工業和信息化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
(五)著力發現問題并積極化解風險。注重對安全生產問題的調查研究,指導重點行業梳理摸排安全風險隱患。針對重點行業存在的共性風險因素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或通報的隱患和問題,加強溝通協商,綜合利用產業政策、法規標準、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等手段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和應急、環保等相關部門綜合施策,形成合力,加大整治力度,促進源頭治理。
(六)以安全發展理念統籌行業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綜合類規劃要充分體現安全發展理念,明確安全生產任務和要求;重點行業規劃要設安全生產專篇,認真分析行業安全生產現狀,提出行業安全生產重點任務和措施。堅持用安全生產倒逼機制推動工業轉型發展,對安全條件差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促使企業加快改造升級。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淘汰落后安全技術裝備目錄,從源頭治理上指導相關行業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七)引導重點行業規范安全生產條件。推動行業標準、行業規范條件的制訂修訂和推廣應用,提升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撐和促進作用。用好相關部門建立的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把安全生產規范要求及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作為申報各類專項資金、園區及企業的試點示范、高質量發展考核及評比表彰等重要條件,不斷提升地區和行業安全發展水平。
(八)通過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將安全技術改造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支持范圍,更好地引導投資方向。鼓勵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安全技術改造投入,使用先進的工藝及裝備,降低安全風險,消除事故隱患。鼓勵安全生產適用技術和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的推廣應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廣泛應用,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及工控安全、數據安全管理能力,為安全生產提供有效的高質量供給。
四、持續推動民爆行業安全發展
(九)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確保安全投入符合標準,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及時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民爆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依法依規嚴格執法,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不斷提升行業安全生產監管效能。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把好安全生產許可審核關。
(十)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安全發展為目標,鼓勵民爆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開展兼并重組,鼓勵企業拆除低水平生產線、撤銷低效生產點,推動工業炸藥固定生產線逐步轉型為現場混裝炸藥,普通雷管轉型升級為數碼電子雷管,推動民爆行業高質量發展。組織編制民爆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謀劃行業安全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及主要任務。
(十一)不斷提升安全技術水平。建立健全民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動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工業炸藥危險崗位實現少(無)人化操作,在工業雷管、火工藥劑、震源藥柱等生產過程中的高危崗位實現人機隔離操作,推廣數碼電子雷管裝配自動化生產技術和裝備。
五、做好民用船舶制造業安全監管工作
(十二)加快完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體系。有關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健全民用船舶制造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并配備工作人員。完善安全生產監管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使相關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強監管執法人員培訓,依法依規開展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工作。健全安全事故信息報送制度,及時準確報告信息。
(十三)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有關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梳理本地區民用船舶制造企業情況,摸清家底,明確監管邊界。加強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嚴格規范執法,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安全生產法定義務,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保障安全投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六、加大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力度
(十四)推動敏感區域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全面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長江沿岸1公里范圍內、太湖一級保護區、
京杭大運河沿岸1公里等敏感區域?;飞a企業的搬遷改造。梳理轄區內現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科學評估其安全生產和環保條件。堅持“一企一策”,因地制宜用好異地遷建、就地改造、關閉退出等方式,鼓勵搬遷改造同兼并重組、轉型升級等有機結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搬遷改造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低?;脑?。鼓勵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
智能化工廠,提升本質安全和污染治理水平,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
(十五)推進化工園區綠色安全發展。綜合考慮化工產品作為原材料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統籌規劃布局,堅持危險化學品企業進園區的發展方向不動搖,推動化工園區的規范發展。引導園區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化學特性相容、產業耦合發展、資源“吃干榨凈”、能源梯次利用的產業鏈。推進智慧化工園區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化工園區安全、環保、應急一體化管理體系,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化管理水平。
(十六)做好民用飛機安全生產工作。結合本地區實際,根據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變動情況,進一步明確相關工作職責,加強民用飛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要梳理本地區民用飛機制造企業情況,摸清家底。督促企業切實履行安全生產法定義務,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保障安全投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規范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七、推動安全(應急)產業加快發展
(十七)加強安全(應急)關鍵技術研發。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把安全(應急)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優先扶持發展。聚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四類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需求,鼓勵企業研發先進、急需的安全(應急)技術、產品和服務,引導社會資源積極參與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增強科技對風險隱患源頭治理的支撐能力。
(十八)提升安全(應急)產品供給能力。依托具有發展基礎的各類產業集聚發展區等,創建一批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
范基地(園區),支持發展特色鮮明、錯位競爭的安全(應急)產品和服務,提升安全(應急)產品供給能力。引導企業瞄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保障需求和應急物資保障需求。加強相關產品研發和供給。充分利用國家安全(應急)產業大數據平臺公共服務
功能,為園區招商引資、政府采購、供需對接提供信息共享服務。
(十九)加快先進安全(應急)裝備推廣應用。面向交通運輸、礦山開采、工程施工、危險品生產、應急求援和城市安全等重點行業領域,組織實施安全(應急)裝備應用試點示范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區域(市、縣)級示范工程,推動一批“制造+服務”新模式應用,構建企業、用戶、金融保險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多方共贏的生態體系。各市、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準確把握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定位,依法履職、正確履責。特別是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要綜合考慮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安全生產工作面臨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指導,為統籌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