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銀行金融經濟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發揮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支持城市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職能作用,促進經濟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圍繞“三大戰略”,推進城市轉型,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溝通協作,貫徹“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深化“兩轉一落實”活動,開展信貸精細化管理。推動地方法人銀行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加快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對重點項目、農業、中小企業、產業鏈融資等金融服務力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2012年全市銀行貸款增量120億元,增幅32.8%,確保貸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涉農和小企業貸款增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幅。
二、主要措施
(一)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搶抓“三大戰略”、推進城市轉型機遇,圍繞新冶鋼特鋼升級改造二期、有色20萬噸陰極銅改造、西塞電廠二期、中孚干法水泥等一批技術改造項目,積極向總行、省行爭取政策傾斜,采取維持授信和增加授信結合、項目融資和項目貸款結合,銀團貸款、聯合貸款、委托貸款、總行直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擴大規模,支持冶金、建材、能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配套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向優勢產業轉變,保持信貸增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
(二)支持產業集群建設。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信貸引導,整合資源,依托重點骨干企業,加強對華新、冶鋼、有色上下游深加工業企業的貸款、票據以及保理等融資服務,大力推進產業鏈延伸發展,促進我市黑色和有色金屬、水泥、紡織等“八大產業”產業群建設,擴大循環生產、循環利用產業集聚規模效應。
(三)支持節能節源產業成長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結合“三園一帶”建設要求,以節能型、成長型和潛力型企業和項目為重點,支持下陸循環經濟產業園和黃金山低碳工業園建設,增加對節能減排、污染防治重點工程信貸投入,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發展。以建市六十周年和首屆國際礦冶文化旅游節為抓手,加大銅錄山古礦冶等五大工業遺址、東方山、環保安湖生態休閑旅游等重點景區改造建設信貸投入,推進由旅游過境地向目的地轉變。
(四)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依托和發揮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城市、全省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優勢,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推進小企業專營機構建設,完善小企業服務機構體系,實施小企業專營機構單列信貸計劃、單獨配置人力資源與財務資源、單獨客戶認定與信貸評審、單獨會計核算的“四單”管理方式,科學設定審批權限,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積極采取貸款扶持、票據融資等多種方式,重點加大新型成套技術裝備、新材料、精細化工、精密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一批科技攻關項目的信貸投入,支持一批有創新基礎與需求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引導和扶持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走品牌發展之路。
(五)支持“三農”全面發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領會“兩轉一落實”活動的深刻內涵,積極拓展多種組合融資方式,打造特色專業化支農服務體系。按照“種植業建板塊、養殖業建小區、水產業建片帶”的思路,圍繞勁牌、富川油脂、中糧、雨潤、永大、聯海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重點支持優質糧油、蔬菜、生豬、家禽、名特水產品、經濟林等六大主業以及龍頭企業配套項目,支持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支持新農村建設。以信貸結構優化引導循環農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增強農副產品增值轉化能力,促進農業特色板塊基地建設,推進農業向產業鏈、特色園區發展。
(六)全力打造“窮人銀行”。各銀行機構要強化弱勢群體金融服務,關注民生工程。通過大力推廣社區小額擔保貸款等“五小貸款”,培育發展“窮人銀行”文化,支持大學生、農民、下崗職工等群體創業,擴大內需,推動社會就業,保持社會穩定。
(七)支持銀行重組改革。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市政府相關部門、股東單位、監管部門以及銀行管理層要加強溝通協作,成立專班,制訂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到風險關口前移、業務發展連續、風險防控到位、機構隊伍穩定,確保城商行重組順利進行。市、陽新縣政府要采取資產注入、資產置換等措施,解決農村信用社改制資金缺口,規范預約股金手續,盡早實現全面達標。農村合作銀行爭取在六月底前正式掛牌開業。
(八)推進金融創新。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以落實“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為契機,加快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轉變,完善“小企業金融業務中心”、“三農事業部”、“小企俱樂部”等專營服務機構建設,延伸縣域和鄉鎮金融服務機構,推廣“惠農卡”、“龍卡通”、“楚牛卡”等結算與信貸一體多功能服務工具,繼續做好做強小額農貸、小額質押、創業貸款,大力開展小額社區貸款、個人商務貸款試點,探討應收賬款、專利權、倉單、貨權、林權等質押貸款業務,優化和升級網點建設,增加自助設備,不斷創新機制和創新產品,服務經濟轉型發展。
(九)全面防范風險。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后危機時代經濟運行“短板”和銀行風險管理工作新老矛盾相互交織復雜程度的認識,建立由發展改革、財政、經信、人行、銀監等多部門參加的季度例會制度,加強經濟金融形勢研判和風險提示。落實“有保有控”信貸管理政策,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節奏,落實“信貸精細化管理年”活動各項措施,改造傳統信貸管理流程,規范信貸管理運作,建立科學的、市場化的信貸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信貸風險內控機制,明確風險防范職責。積極關注和防范平臺融資貸款風險、房地產貸款風險、票據融資業務風險和集團客戶授信風險。確保信貸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真正用于經濟發展最重要、最關鍵的地方。
(十)強化案件防治。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視案件防控和安全保衛工作,按照“鐵紀治行、鐵規管人、鐵面問責”的要求,健全內控機制,明確操作規程,加大重要業務、重要崗位和重點環節風險查訪頻率,建立與紀檢監察、司法機關信息聯系和溝通機制,加強員工失范行為排查,不斷完善防、查、處結合的案防體系。監管部門要采取與業務準入掛鉤、與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掛鉤、與業績考核掛鉤、與高管薪酬掛鉤等措施,強化銀行機構案件風險防控工作的引導和督促,杜絕大案要案發生,確保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
三、工作要求
(一)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各級政府要重視和支持銀行業發展,各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不斷完善治理非法集資工作機制,加大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的懲處力度;完善市場監測功能,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迅速介入,妥善處置;相關監管部門要關注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拍賣行等準金融機構風險,全面掌握情況,嚴控風險蔓延。
(二)落實差別監管措施。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要完善政銀企對接和溝通機制,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信貸結構調整等情況定期考核通報制度,通過有效監管、政策激勵、督促指導,引領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要科學把握小企業信貸風險容忍度,對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單獨考核,做到盡職免責、失職問責;對小企業金融服務發展快、占比高、質量優的銀行機構,在市場準入上實施“綠色通道”。
(三)落實各項激勵政策。各級政府要合理配置金融資源,維護銀行權益,出臺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經濟發展的相關激勵政策,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增量、重大金融創新、處置和化解風險、在服務薄弱地區增設網點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給予稅收減免、貼息、補貼和一次性獎勵等政策,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采取增設機構、增設自助銀行、自助設備、開展流動金融服務站等方式,增強和改進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