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法治績效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鞏固已有的創建成果,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固城,根據《2010年縣“生態法治”績效建設實施意見》,結合本鎮實際,特制定2010年全鎮“生態法治”績效建設工作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2010年,“生態法治”績效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縣十屆七次黨代會工作部署,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緊扣服務發展、規范引領、保障民生的工作主題,突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工作重點,不斷加大機制創新、實踐創新、方法創新力度,充分運用各項法治手段,著力在“自然生態、政治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的法治化建設上下功夫,為加快推進“三個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產業特色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標
緊緊圍繞法治環境質量、依法行政能力、公正司法水平、法治為民實事和法制宣教成效等方面的創建指標,扎實開展“法治鎮”、“民主法治村(社區、單位)”、“誠信守法企業”、“基層站所執法評議”、“規范執法示范崗、規范執法標兵”等系列創建活動,努力爭創市、縣法治街(鎮)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三、工作要求
1、在自然生態法治化建設上求得新突破。繼續依法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做優生態環境,創建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
2、在政治生態法治化建設上求得新突破。全面健全黨委決策機制和議事決策規則、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決策評價制度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等,重點抓好“村官”防腐保廉體系建設,全力打造政治民主、參與有序、依法辦事的政治環境。
3、在經濟生態法治化建設上求得新突破。著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依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全面做好服務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全力打造高效特色生態農業基地、蘇皖邊貿重鎮。
4、在社會生態法治化建設上求得新突破。依法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更加惠民利民,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打造和諧安康之城。
5、在文化生態法治化建設上求得新突破。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扎實開展“掃黃打非”斗爭,深化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全力打造文化靈秀之城。
四、具體措施和責任分解
1、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圍繞確保生態縣創建通過國家考核驗收,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新增造林面積X畝,實施河道清淤、河塘整治工程。全面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加快農村污水處理、垃圾收運、戶廁改造等項目建設,強化集鎮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鎮村環境面貌。(責任單位:農業服務中心、企管站、水利站、集鎮辦、建管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2、全力優化服務發展法治環境。對影響和干擾經濟建設的不法活動,堅持露頭即打,及時快速查處;依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經濟犯罪,為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城市重大項目、重點民生工程、新農村建設等領域加強犯罪預防工作力度,不斷創新預防職務犯罪理念、方法、手段。緊緊圍繞全鎮“三個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在決策服務、法律咨詢、優化環境、化解矛盾、依法監督等方面發揮司法服務保障作用,繼續幫助指導企業積極應對和主動防范經濟風險,深入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慎重使用強制性措施,統籌政治、組織、司法等優勢解決經濟領域矛盾糾紛。全面構建多元化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綜合運用協商和解、調解、行政處理、仲裁、訴訟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全力化解集訪、群訪特別是涉企群體性事件,盡最大努力控制和減少越級訪。以“法律人在行動”為載體,組織廣大“法律人”深入農村廣泛開展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活動,有效引導公民依法表達利益訴求、推進社會和諧有序。(責任單位: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3、切實強化依法行政。繼續抓好《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的貫徹落實工作,著重加強社會保障、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強化政府信息公開。積極推進行政訴訟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工作。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優活動。整合鎮現有資源,以執法一線、窗口服務單位為重點和依托,建立便民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基層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水平。扎實開展“基層站所執法評議”、“規范執法示范崗、規范執法標兵”創建等專項活動,全面提升服務發展的工作效能。(責任單位:黨政辦、司法所、紀檢辦、各執法站所等有關單位)
4、最大努力滿足群眾司法訴求。探索推進不起訴案件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重點在保障民生、維護穩定和困難群眾合法權利方面有新作為,著重對農村“五保戶”、社會福利機構供養人員、重度傷殘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優先提供援助。(責任單位:綜治辦、司法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5、加快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大力度地實施工業企業扶優扶強戰略,進一步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全力做大工業配套園區經濟。(責任單位:企管站、科技局、農業服務中心等有關單位,各村)
6、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長效化、標準化建設。繼續開展清理食品經營主體專項整治工作,加大食品快速檢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不斷提高生產、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控水平,加強食品質量監管,實施食品放心消費工程。(責任單位:初保辦、農業服務中心、衛生院等有關單位,各村)
7、依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整合監管資源、注重本質安全、加強源頭管理、強化過程控制、及時消除隱患,杜絕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責任單位:企管站、派出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8、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開發就業崗位,新增就業崗位500個。提高就業再就業服務水平,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100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人,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家庭。繼續增加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應保盡保,城鎮職工養老、失業、生育保險分別新增200人。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求助制度。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健全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的執法力度,促進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責任單位:勞動保障所,工會、初保辦、民政辦等有關單位,各村)
9、推動計生醫療衛生服務更加惠民利民。建設固城人口計生“世代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用藥零差率銷售管理辦法。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農村不低于15元/人。(牽頭單位:衛生院、初保辦、財政所、計生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10、全面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積極推進各類學校績效考核,完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加快現代化小學創建步伐。加強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加大網吧、電子游藝廳等公益性場所管理力度,建立疏堵結合的綠色網絡空間,抓好學校法制教育和中小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等專項工作。深入推進扶貧幫困、愛心結對等活動,注重對留守兒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確保不發生適齡兒童因貧失學現象。做好外來務工就業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責任單位:中小學校、財政所、派出所、文化站、婦聯、司法所等有關單位,各村)
11、著力完善“大文化”格局。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優化廣電傳輸網絡,實施農村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加強掃黃打非工作力度,為構建完善“大文化”格局提供堅強保障。(責任單位:文化站、廣電站等有關單位,各村)
五、實施步驟與考核獎懲
1、各責任單位要在總結2009年創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認真分析研究,制定本單位工作目標任務。
2、認真落實責任制,按計劃扎實推進“生態法治”績效建設。各責任單位要把握時間節點,加大工作力度,于5月底前完成動員部署、組織推進階段的各項工作,在11月20日前全面做好查漏補缺工作,迎接上級考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