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發展農村信息服務業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以及改進黨的建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服務作用。為提升全區農村信息化水平,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貫徹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堅持以提高“三農”信息服務水平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以整合為基礎,以應用為目的,以信息網絡建設為支撐,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共享為核心,用信息設施裝備農業,用信息技術改造農業,用信息網絡提升農業,用信息服務推進農業,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小農戶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加速我區農業現代化進程。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
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區“十一五”規劃,到“十一五”期末,全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為:
(一)信息應用成效明顯。農村所有的企業單位、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接入寬帶網,產業領域率先廣泛利用信息資源,鄉(鎮)務管理和村務管理信息化及各類惠農信息化項目加快實施,信息化全面助推“三農”工作。
(二)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信息化組織有力,形成區、鄉(鎮)、村三級信息服務站點體系,擁有近800人左右的專(兼)職農村信息員隊伍,基本實現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可持續運行。
(三)信息化培訓開展有力。區、鄉(鎮)、村相關領導干部、信息技術骨干和專(兼)職農村信息員的信息化培訓面達100%。通過網上技能培訓,更好地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廣大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明顯增強,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普遍提高。
(四)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通過電子政務建設實現鄉(鎮)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使干群關系得到不斷改善。積極引導村級組織、廣大農民充分運用科技信息和農業知識,實現網上貿易、網上引資和網上招商等,壯大集體經濟,擴大知名度。通過農村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村物質和文化生活質量全面提高,樹立文明向上的村風、民風。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近階段的重點任務
圍繞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從完善網絡基礎、突出信息應用、構建長效機制等方面著手,結合年初楚州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并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相關要求,近期要重點實施以下五項工作:
(一)加快推進農戶寬帶上網工作。農戶寬帶上網是農村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寬帶網絡進村入戶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扶持一點、電信投入一點和用戶拿一點的辦法,加快推進農戶寬帶上網工作,要通過鄉鎮、村推動和典型戶示范帶動,大力普及農民上寬帶互聯網,迅速提升基于互聯網信息服務及應用的農村信息化水平。今年要力爭實現所有村(居)寬帶戶達到8戶以上。今明兩年,各村(居)農戶上網普及率要達5%以上,有條件的村(居)要力爭15%以上,進一步改善信息基礎條件,滿足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各鄉鎮政府要配合做好農民上網培訓工作,大力推廣農民學電腦、學上網的“致福工程”,普及計算機應用水平。區電信局作為主導推進者,要積極開展社會合作,努力攻克農村信息化建設中電腦與寬帶上網入戶率低的瓶頸,向農民提供“買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終端和系統。
(二)建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向鄉鎮、村及七所八站延伸,加強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建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拓展信息致富功能,進一步推動政務、村務公開。建設以市場化為方向,集信息服務、遠程教育、科技服務、文化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站點體系,做到鎮有服務站,村有服務點。初步建立一支服務到組、到戶的村專(兼)職信息員隊伍,為農民提供普遍信息服務,實現信息入戶和信息資源共享的總體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網上登記求職,協助進行求職分類與人才培訓,逐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輸出和轉移問題。
(三)要加強涉農信息服務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農村信息服務水平。在鄉鎮、村兩級組織積極推動的基礎上,以農村各類企業單位、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先導,加速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提高各行業廣泛利用信息資源的程度。優化整合特色農產品網站,推廣電子商務,鄉親網,通過村級網站、號碼百事通和村級特色彩鈴等實體應用及宣傳媒介,進一步強化農業招商工作,按照“一鎮一色、一村一品”的建設理念,今明兩年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村級組織網站、村級組織特色彩鈴開通建設工作。在突出產業引領的同時,以需求為導向,穩步實施村務管理信息化和其他信息化的惠農項目。
積極創建信息化示范村、示范鄉鎮,以典型示范引領農村信息化進程。
(四)推進鄉鎮、村管理和社會服務信息化。面向我區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進一步整合涉農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建立協調暢通的信息傳輸渠道,做好農村合作醫療網絡與各村級合作醫療站相聯接;做好平安楚州社會面集中監控延伸等工作;完善校校通工程;要抓住鄉鎮工業集中區興起的機遇,推進集中區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縮小城鄉信息化差距。
(五)切實做好農民遠程培訓工作。要結合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和校校通網絡,推廣網絡視訊,推動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提升農村教育水平。區、鄉鎮各相關單位要通力合作,設立鄉鎮遠程網絡學校,加入職業大專院校的遠程教育網,讓全區的農業從業人員和農業大戶通過遠程教育網絡盡可能的就地享受高級專家授課、接受技術咨詢和技術指導。同時也要積極與科研機構、專業化公司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讓廣大農民獲得更多的種養技術、就業技能和創業本領,實現文化共享。
四、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要求
各鄉鎮、各涉農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農村信息化的戰略意義,要按照“政府推動,電信實施,統一規劃,注重效能”的總體要求,切實抓好這項惠及全區百萬農民的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已成立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統一組織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實施。各鄉鎮要成立信息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兼職人員,認真做好農村信息化的推進工作。鄉鎮長是各鄉鎮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各村(居)應明確一名專兼職信息員,從而健全區、鄉(鎮)、村三級工作網絡。
(二)加強基礎實施建設。區電信部門要調查楚州區農村網絡覆蓋基本情況,認真規劃,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精心組織施工,在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基礎上,將寬帶網絡向各自然村延伸,力爭2014年年底前實現自然村村村通寬帶的目標。
(三)加強輿論宣傳。農村信息化建設屬于新生事物,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體現,目前還不被社會和群眾所了解。因此,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政府網站等媒體,大力宣傳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內容和目標等,提升農民群眾“信息致富、科技興農”的思想意識。組織開展新聞報道、展覽展示、經驗交流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展示信息化助農惠農的新成果,推廣各地的成功經驗和新鮮做法。要通過宣傳,動員社會各界都來關心、支持農村信息化建設,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優質高效的信息化新農村建設環境。
(四)加強目標考核。各鄉鎮要圍繞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目標,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制訂好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工作方案,要細化目標,層層分解落實,精心組織實施。區委、區政府將把農業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區新農村建設目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區農村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要建立農村信息化工作考核評估制度,完善考核評估辦法,每年12月中旬前,對相關的信息化鄉鎮(村)進行考核。通過明確責任,嚴格考核,嚴明獎懲,充分調動各地工作積極性,實現我區農業信息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