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農機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各開發區、園區管委會,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提升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省政府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市政府關于推進農機化重點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加快推進農機化重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協調推進現代農業生產各領域、各環節機械化,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努力提高全縣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推動農業機械化科學健康快速發展。
二、工作目標
根據《省農機化評價指標體系(試行)》測算,2010年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3%。對照2015年基本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目標,至2015年,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要達80%,其中糧油生產機械化水平達85%,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90%,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55%,農機合作社機械化作業覆蓋面達65%,初步形成農、林、牧、漁生產機械化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期間,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每年平均增長1.5%,農機總動力平均每年增加1萬千瓦,農機投入每年1個億,其中縣級以上財政資金補助平均每年2000萬元。今年,縣級以上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00萬元,引導農民投資農機將達1個億,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4.5%,其中糧油生產機械化水平達81%,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80%,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45%,農機合作社機械化作業覆蓋面達35%。
三、重點工作
(一)著力提高糧食機械化生產水平,全力實施水稻種植機械化推進工程。繼續把提高三麥、水稻種收機械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廣三麥播種機、水稻插秧機、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高效植保機械、大中型拖拉機等先進適用機具。同時要充分發揮已有機具的作用,通過宣傳引導、合理調度、優質服務等措施,提高機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擴大三麥、水稻機收、機種面積,尤其要全力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進程。“十二五”期間,全縣推廣插秧機1500臺。今年,全縣推廣插秧機300臺,確保完成機插面積40萬畝,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到80%。各鎮都必須建成一個千畝稻麥豐產方,其中核心方不少于200畝,園區內實行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各鎮70%以上的村建成機插秧村(機插秧率占水稻總面積80%以上),確保今年建成省級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縣。
(二)圍繞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突出實施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推廣工程。為切實提高全縣的秸稈綜合利用率,有效解決露天焚燒秸稈的問題。借助今年我縣被列為省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示范縣的契機,各鎮要根據當地實際,圍繞秸稈機械化還田、秸稈養殖菇類、秸稈燒鍋爐或發電、秸稈桑園覆草等經我縣多年試驗示范推廣的成功做法,廣泛宣傳,強化培訓,落實配套措施,切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現象。突出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工作,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機械,推行機收、秸稈還田、機插秧等一條龍訂單作業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具使用效率和效益。“十二五”期間,全縣推廣大中拖及配套秸稈機械化還田機1000臺套。今年,全縣推廣大中拖及配套秸稈還田機100臺以上,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面積45萬畝以上,建成3個以上秸稈機械化還田示范鎮,每鎮建成2個示范村。
(三)實施項目帶動,積極推進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結合主導產業特色和高效規模農業、設施農業發展實際,積極引進先進適用、高效低耗、節能環保新技術新機具,探索農機化水平提高的途徑和辦法,形成與現代農業發展相匹配的農業機械化。重點扶持建設有規模、有實力、有影響的農機化示范基地,使之成為農機新技術和新機具示范、推廣的有效平臺,推動農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全縣現代高效規模農業農機裝備水平穩步提高。“十二五”期間,全縣每年建成縣級以上農機化科技示范基地3個,從而推動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整體提升,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四)切實提高農機服務產業化水平,大力實施農機合作組織建設工程。
1.擴大覆蓋范圍。今年實現合作組織鎮級全覆蓋的目標,擴大農機戶入社比例,大力組建農機合作社,規范拓展已建合作社的規模。農機合作社作業面積占農機總作業量的占比要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合作社作業面積占比達到65%。要鼓勵各類農機服務組織成立合作社,引導種田大戶、農機大戶和農村能人興辦合作社。要積極發展農機協會、農機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培育壯大農機經紀人隊伍,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今年,農機合作社機械化作業覆蓋面達35%。
2.提升服務功能。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上規模、創特色,加強自身服務能力建設,引導各類農業專業化合作服務開展橫向聯合、跨社合作。農機合作社要拓展服務領域(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從常規作物向高效作物延伸、從露地生產向設施農業延伸),拓展服務范圍(跨村、跨鎮、跨縣、跨區作業服務),拓展服務內容(種、管、收、加工一條龍)。要重點探索水稻生產服務新模式,培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示范點、商品化育供秧與機插秧一體化服務示范點,以及水稻病蟲害機械化防治服務示范點。到2015年,全縣從事農業生產全程服務的農機合作社占合作社總數的50%。今年,全縣從事農業生產全程服務的農機合作社占合作社總數的30%。
3.規范運行機制。要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幫助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全規章制度,推行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提升經營水平,促進合作社規范發展、可持續發展。圍繞全省“合作社建設規范年”活動要求,組織開展市級農機示范合作社建設活動,積極創建省“星級”農機示范合作社,推動農機合作組織上規模、拓領域、增效益。到2015年,全縣建成省四星級以上農機示范合作社不少于20個。今年,全縣新建省四星級以上農機示范合作社不少于3個。
(五)全面提升安全監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農機”示范工程。各鎮、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鞏固全國首批“平安農機示范縣”創建成果,全面貫徹落實各項農機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農機監督管理能力,強化對農機化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促進農機依法行政,全面提高農機安全生產水平。要繼續深入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和裝備建設,改善農機安全生產設施裝備條件。要繼續強化源頭管理,進一步開展以上路運輸拖拉機和下海作業拖拉機為重點的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活動,積極開展農機質量調查、投訴監督工作,組織開展農機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切實維護農機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建立政府牽頭、部門負責的組織推進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協調,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推動農機化事業快速發展。要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把農業機械化作為推進農業基本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依法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實解決農機科研、生產、流通、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扎實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鎮、各部門要廣泛宣傳、規范操作、嚴格監管,認真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農業機械裝備升級換代,支持農民購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復式作業農機裝備。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農機技術培訓、安全監理、農機推廣等工作,增強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支持農機生產企業圍繞各地農機化發展現狀和農機現代化要求,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能力。積極向上申報并建設好相關項目,支持特色農業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建設。
(三)落實稅費政策。各鎮、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稅費優惠政策。對從事農業機耕、排灌、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以及相關技術培訓的單位和個人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企業從事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企業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分別向當地人民政府、主管地稅機關申請減免。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農機企業,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繼續落實好農機批發、零售免征增值稅政策。工商、稅務部門要為農機專業合作社進行工商、稅務登記提供便捷服務,辦理登記不收取證照工本費。農機專業合作社從事農田排澇、灌溉、脫粒、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現代化或專業禽、畜養殖業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電價政策。落實企業研發投入稅前扣除政策。對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新型、大馬力農機裝備和產品,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四)強化考核獎勵。制訂《2011年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性目標》(見附件),對年終考評全面完成今年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指導性目標且工作創新在省市有影響的鎮,將在2011年農業農村工作考核中作為農業亮點工作進行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