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2010年企業發展局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鞏固應對金融危機成果,為“十二五”規劃啟動實施創造良好條件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企業發展工作意義重大。為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掀起新一輪企業發展熱潮,現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2010年市企業發展局總體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繼續深化“企業發展年”活動,將2010年確定為“行業振興年”,以發展振興為主題,突出協會建設、搬遷改造和定向招商三個工作重點,爭取在企業做大做強、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融資服務、市場開拓、管理培訓等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掀起全市企業發展振興的新高潮,努力開創企業發展工作新局面。
二、總體目標
--工業經濟大發展。到201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0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40億元,同比增長18%(下同);工業增加值316億元,增長15%;銷售收入1189億元,增長18%;利稅150億元,增長16%。力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400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00家。
--民營經濟大跨越。全年新增民營企業600家以上,新增個體工商戶4000戶以上;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40億元,增長15%;稅收收入22億元,增長15%;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力爭達到160家。
三、工作措施
(一)抓住一條主線:就是要抓住“行業振興年”活動這條主線,打響行業調整振興攻堅戰,努力在全市企業中構建“政府推動、協會拉動、企業聯動、社會齊動”的發展格局,著力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召開一次會議--全市企業行業振興工作會議;出臺一個文件--《關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的意見》;創辦一個刊物--《直通企業》簡報;打造一個品牌--“企業之家”政務品牌;發起一項倡議--號召全市企業“激情創業、做大做強”的倡議。
(二)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全力加快行業協會建設。把行業協會發展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企業管理、實現產業調整振興的重要手段。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行業協會發展的意見》,全力推進制塔鋼構、木器家具、食品加工等10家行業協會組建,力爭用兩年時間,發展行業協會20家以上。配合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等部門,抽調全市精干人員組成工作組,負責各行業協會的組建、規范和發展工作,同時,承擔行風監督員職責,進一步摸清行業發展現狀,規范涉企檢查、收費、處罰等行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快行業調整振興步伐。完成企業家協會換屆和企業聯合會組建工作,實行“兩會合一”,開展企業家培訓、外出考察等活動,進一步凝聚力量,擴大影響。
二是大力推進企業搬遷改造。把企業搬遷改造作為壯大企業規模、推進產業升級、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實現破題的基礎上,全面落實搬遷政策,規范搬遷程序,加快推進青島酒廠、船用鍋爐廠等首批10家城區內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擇機啟動第二批搬遷改造計劃,爭取2010年取得全面突破,計劃年內完成投資3.8億元,10戶企業竣工投產,實現規模和效益的翻番增長。同時,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電網改造的機遇,全面推進東方鐵塔、武曉集團等項目的新建擴建,爭取通過企業搬遷擴產實現企業規模膨脹和產業升級。
三是合力開展工業定向招商。把實施定向招商作為轉方式、調結構和實現產業調整振興的戰略舉措。按照“抓增量、擴存量、提質量”的思路,制定我市《關于實施定向招商促進工業調整振興的意見》和《工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上下游招商、產業鏈招商,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裝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板塊,定向引進一批符合產業導向的關鍵項目,提升產業層次,實現產業調整振興。按照“高端、高質、高效”的原則,分類提出我市產業調整振興推進方案,努力構建“4+4產業模式”,即做大做強機械裝備、食品加工、服裝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傳統產業集群,做精做實高節能高端化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風電及超高壓輸電裝備產業基地、高檔紡織面料產業基地、生物制藥產業基地四大新興產業基地。爭取到2012年,重點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年均遞增18%。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定向招商中的重要作用,篩選100家各行業有招商意向的企業作為定向招商的主體,在全市開展“百家企業定向招商行動”,派出精干人員,作為協調聯絡員,全面服務和督導企業定向招商,在全市企業界掀起招商引資、膨脹規模的高潮。
(三)實現六個突破:
一是在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實現新突破。制定出臺《關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的意見》,鼓勵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強強聯合、搬遷改造、定向招商、增資擴產等手段做大做強。向全市企業發出“激情創業、做大做強”的倡議書。實施“百強企業培育計劃”,在各行業培育發展一批領跑企業。全年爭取新增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企業70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40家。爭取利用3年時間,發展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0-30家,過50億元的企業3-5家,過百億元的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二是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研究制定《膠州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力度。培育膠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15家、青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組織企業申報《青島市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劃》,爭取全年列入研發項目的數量不低于120項。制定《全市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意見》,組織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計劃”,重點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項目,重構我市工業技術改造管理體系。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年爭取30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技術改造資金3億元。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引導企業節能降耗,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力爭全年推廣使用散裝水泥20萬噸,散裝率達到40%以上。
三是在企業品牌建設方面實現新突破。抓緊建立全市企業品牌創建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加快企業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鼓勵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創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山東名牌、青島名牌,積極申請商標注冊。通過積極打造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行業品牌、區域品牌,改變我市品牌建設方面的落后狀況,再創我市經濟發展新優勢。2010年培育省級以上名牌3-5個、青島市級名牌5-6個。
四是在企業融資服務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強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多層次、多形式地組建擔保機構,積極扶持盛宇擔保公司、昊運擔保公司和海豐小額貸款公司等擔保機構加快發展。加大過橋資金扶持力度。開展組團擔保集合貸款試點工作,積極引導融資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建立組團擔保集合貸款融資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實現低擔保費率、低利息貸款,完善企業擔保融資服務機制,加快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鼓勵東方鐵塔、海眾鍋爐、康原藥業等企業加快上市,實現我市企業上市融資的突破。新晨
五是在企業市場開拓方面實現新突破。實施“企業上網工程”,引導企業加強營銷網絡和營銷隊伍建設,積極采用電子商務等現代化營銷手段,不斷創新營銷方式和方法。搞好工商聯手活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及時掌握各類展會信息,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各種形式的洽談會、展銷會、博覽會,加大產品和品牌宣介力度,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努力提高我市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六是在企業管理培訓方面實現新突破。爭取建立我市企業發展咨詢服務中心。指導企業按照科學、規范、精細、效能的要求,加強財務、質量、安全、用工等各項管理。鼓勵企業推行信息化管理,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努力向管理要效益。在全市樹立和推廣“管理樣板企業”,實現企業信息化、精細化、無縫隙管理。實施“千人培訓工程”,與有關學校和機構合作,分期、分批培訓企業管理人員,年內組織舉辦培訓班5-8期,力爭培訓各鎮辦經濟管理人員100名、企業家100名、企業中層管理人員300名、進網作業電工500名。
(四)打造一個政務品牌:即打造“企業之家”政務品牌。要充分發揮企業發展局作為企業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立足企業、服務企業、發展企業,真正成為服務企業發展的“好參謀”、密切聯系企業的“好朋友”、解決企業困難的“好幫手”,努力構建“服務之家、發展之家、溫馨之家、和諧之家”。對內突出一個“和”字,對外突出一個“實”字,對上突出一個“爭”字,對下突出一個“聯”字,形成“人人心情舒暢,個個爭先創優”的新型機關文化。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為經濟發展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積極在全市樹立推廣“企業興則膠州興、企業強則膠州強”、“支持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我自己”等思想理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激發企業奮勇爭先、做大做強的創業激情,掀起全市企業發展振興的新高潮,為實現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造“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核心圈層重要一極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