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期體育工作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發展我區的體育事業,適應新時期體育工作需要,根據中央、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和國家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部署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我區的體育工作,大力提高人的素質,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身體保障、素質基礎和精神動力。
主要任務
統籌、協調發展區體育事業,廣泛開展群體活動,不斷增加健身設施,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的整體檔次;深化訓練體制改革,調整和完善運動項目布局,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加快體育場館建設,進一步加強訓練、比賽、健身設施建設;加強行業管理,依法管理體育市場,積極發展體育產業;結合我區特點,注重開拓新的運動項目,尋求新的體育增長點,為發展我區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強化服務,深入開展群眾體育活動
(一)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把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作為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的方針,立足于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努力構建群眾性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
(二)構建群眾性體育服務體系要以親民、便民、利民為出發點,著重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建設群眾健身場地,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體育活動。各級要逐步加大對城鄉公益性體育健身設施的投入,體育、規劃、城建、園林等部門要密切配合,統籌規劃,使體育設施建設和城鄉建設協調發展。規劃建設居民小區時,體育用地要達到小區面積的6%以上,并適當增加公共綠地、宅間綠地的體育活動屬性。二是健全健身服務網絡,加強群眾體育組織建設,定期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年前,要建成區國民體質檢測站,各街道要建國民體質檢測點,定期對國民體質進行檢測,開運動處方,指導群眾科學鍛煉。三是積極舉辦經常性群眾體育活動,抓好全民健身月、健身周及其他各類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
(三)構建群眾性體育服務體系要抓住三個重點,即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農村體育以街道為重點,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一是各類學校要認真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生體育健康標準(試行方案)》,上好上足體育課、課間操,保證學生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辦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體育特色班。二是加強農村體育輔導員隊伍和輔導站(點)建設,開展體育先進街道評比活動,促進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把體育設施建設納入街道建設規劃,高標準、高起點規劃體育用地,滿足群眾健身需求。三是健全和規范社區群眾體育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和群眾健身輔導站(點)網絡。到年,全區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40人,輔導站點達到160個,努力推進經常性社區體育運動會、社區體育大展示、社區體育健身節等活動的開展,提高社會體育發展水平。
抓住機遇,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水平
(一)科學制定我區競技體育發展規劃。從實際出發,調整項目結構,完善項目布局,鞏固田徑優勢項目,發展三大球集體項目,開發摔跤、柔道、散打、跆拳道、舉重、拳擊等重競技新項目,向上級輸送更多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突出我區特色,加強以女子足球為重點的特色項目的開發、研究和培育,形成競技體育亮點。加大競技體育的科技含量,使競技體育水平有較大提高,力爭在21屆省運動會上奪取8枚金牌。有計劃地引進高水平運動員,政府給予政策支持。
(二)進一步完善以區體校為龍頭、各傳統體育項目學校和中小學業余訓練點為基礎的業余訓練網絡,完善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輸送機制。按照《省縣級體校辦學規定》,不斷改善區體校的辦學條件和訓練設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訓練水平,并在師資配備和招生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年前,建成集辦公、訓練、食宿為一體的綜合性訓練館;各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要結合各自特點,抓好校運動隊建設,開展好業余訓練。
深化改革,不斷轉換體育運行機制
(一)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體育工作運行機制的轉換,把不應由政府行使的職能轉移給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
(二)建立符合我區實際的體育競賽體系,改革和完善競賽制度。每四年舉辦一次全區非奧運項目體育大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區市民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區中小學生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全區職工、農民、中小學生越野賽;每年舉辦一次中小學生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比賽。各街道、各行業要充分發揮體育競賽的杠桿作用,定期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推動全區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
(三)積極探索經營體育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拓寬社會辦體育的路子,廣開融資渠道,提倡、鼓勵社會各界對體育事業的贊助、支持。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向公益性體育機構、體育設施建設、體育競賽的捐贈、贊助,符合有關規定的,可給予優惠。屬廣告性質的支出,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可按照稅法規定的標準稅前扣除。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包括新建)的捐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準予全額扣除。經稅務部門審核,對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暫免征企業所得稅。加強對贊助活動的管理和監督,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積極性,給予捐贈者相應的社會榮譽,對協助捐助的中介機構和中介人給予一定獎勵。
加強領導,保障體育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各級要把發展體育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創建文明城市重點工作目標考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規定,將體育事業經費、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確保體育事業經費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增加。
(二)各級要重視體育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將體育場館建設成為健康、科學、文明的陣地。新建居民小區和學校必須配套建設相應的體育設施。公共體育設施要向社會開放,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也要努力實現社會共享。嚴禁侵占、破壞體育場地設施,確因城市規劃、改造需要占用體育場地設施的,必須經同級體育行政部門同意,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償或者擇地重建。體育場地新址原則上應優于原址。
(三)加強體育法制建設,將體育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體育部門、法制部門要加強與人大的溝通、聯系和配合,做好體育法制工作。根據上級有關法規,抓緊研究制定市民健身、社區體育、鄉鎮體育、公共體育場館管理等方面的規章政策。加強執法檢查力度,確保體育法規能夠得到嚴格執行。
(四)進一步加強體育宣傳報道工作。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宣傳體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增強市民健身意識、文明意識和奧運意識,為迎辦奧運會、推動我區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借市承辦競賽項目的有利契機,開展持續、深入、扎實的“為加油,為添彩”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健身輿論氛圍,推動全區體育工作蓬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