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府2010年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川辦發〔2010〕2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意見》(川辦發〔2010〕2號),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為基礎,從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入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工協作、逐步推進”的原則,通過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監控,確保上市銷售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城鄉居民身體健康。
(二)目標任務。通過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管理制度,從2010年10月1日起,在我市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禁止有毒、有害農產品上市銷售,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證上市銷售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農產品安全標準。
二、準入范圍
凡進入我市各區縣主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銷售的蔬菜、水果、肉類、禽蛋、水產品等初級農產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規定,應當符合準入條件,否則禁止進入。
三、準入條件
(一)凡進入我市的上述農產品,應當隨附下列五項中的任意一項證明材料。
1.農產品生產單位或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的產地證明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證明或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出具的自律性檢測合格證明。
2.由畜牧獸醫部門出具的動物及動物產品產地檢疫合格證明。
3.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以及獲得農業、畜牧、商務、檢驗檢疫部門共同認可的出口農產品示范區資格等質量安全認證有效證書復印件,以及近一年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證明。
4.對于進口的農產品應具有我國政府認可的出入境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或衛生證書。
5.對未取得相關證明的農產品,除農民銷售自種自養的少量農產品外,實行入市登記、現場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檢驗不合格的,禁止在市場銷售。
(二)同一產地、同一產品連續3次抽檢不合格的,其產區的相應品種6個月內禁止進入市場銷售。
(三)具備包裝條件的農產品,在包裝、標識等方面必須符合國家或行業有關農產品質量標志管理規定。
對上述銷售的農產品,農業(畜牧、水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進行監督抽檢,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監管工作。
四、工作重點
(一)加強檢測體系建設
1.各類農產品主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應自主設立專用檢測室,配備符合檢測要求的速測儀器和相應的檢測人員,開展日常自檢工作。
2.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的檢測人員由轄區內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培訓,檢測人員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并接受轄區內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3.市、區縣各主管部門要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等設立的質量檢測室加強管理,監督各檢測室進行公正、公平、科學監測,確保檢測結果真實、準確。
(二)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
要按照市場準入及相關標準要求,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以市場準入農產品為重點,加快標準化基地技術條件、種養技術規程、農業投入品使用準則等農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加大農業標準培訓和推廣力度,擴大標準的使用范圍,嚴格按照標準要求組織生產;指導和督促農產品生產者建立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產品檢測、產地準出和質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從生產環節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加大認證審核和證后監管力度,不斷提高“三品”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三)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
要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不斷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行為,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
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改造經營設施設備,增強服務功能,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查驗購銷登記制度、質量抽檢制度、不合格農產品清退制度,提高經營人員素質,改善經營環境,規范市場經營行為。
(五)搞好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
各級農業(畜牧、水產)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規的規定,做好農產品市場準入有關服務工作。一是指導農產品生產單位或村民委員會、鄉鎮政府、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產地證明,規范格式,做好證明材料服務工作。二是開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農產品監督抽檢力度,及時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把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關。三是指導和監督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基地、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連鎖店)建立自律性檢測機構,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開展檢測工作,確保所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產品流通和市場開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市政府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農業局、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水務局、市藥監局、市商務局、市質監局、市財政局、市檢驗檢疫局(市商檢局)等為成員單位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指導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具體負責市場準入日常工作,各成員單位要定期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相關工作信息,對重大、緊急問題要及時報告。各區縣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具體負責轄區內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各區縣、各部門要把農產品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級農業、工商、衛生、畜牧、水務、藥監、商務、質監、財政、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農業、水利、畜牧部門分別負責對生產環節的技術指導,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檔案,加強生產環節的監管,依法開展農產品檢疫檢測工作,加快農業行政執法隊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疫檢測機構建設;衛生、藥監部門負責組織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質監部門負責農業地方標準、技術規范的立項、審批、編號和工作;商務部門負責農產品市場規劃建設和生豬屠宰廠(場)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搞好農產品流通市場的管理,指導市場主體方建立農產品入市登記、信息公示、不合格農產品退市等制度,依法處理、處罰農產品銷售企業和批發市場經營者銷售違法農產品的行為;檢驗檢疫部門負責出入境農產品檢驗檢疫監管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工作。新晨
(二)加大投入,強化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資金投入力度,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檢測體系建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要進一步落實農產品“三品”扶持政策,鼓勵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企業加大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創建和“三品”認證力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等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三)廣泛宣傳,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加大對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有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質量安全意識,促進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按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生產和銷售,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督查,逗硬考核。將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切實推行“首責管理制、屬地負責制、責任追究制”。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該項工作的日常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