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強社區黨建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堡壘,爭當轉型發展帶頭人”創先爭優活動主題;以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為主要內容;以“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為總體目標,緊密結合社區建設實際,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提高黨組織的創新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加快推進開發區“三區二帶二園”建設,為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為構建和諧開發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總體目標
通過強化社區黨建工作,切實使基層黨建工作整體再上新水平,達到“五個好”和“四有一工程”的要求,即:“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和“切實做到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活動載體、增強黨組織內在活力”。使廣大黨員做到“五帶頭”,即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努力爭當富民的領路人、發展的帶頭人、創新的先行人、和諧的引導人。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健全組織,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組織建設網絡。
根據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從便于黨員教育管理出發,設置基層黨組織,原則上黨員人數在100人以上的社區居委會,建立社區黨的委員會;社區黨委下設若干個黨的支部委員會,黨支部委員會的設置原則上按樓幢相對集中,30—40名黨員建立一個樓宇黨支部;每個樓宇黨支部根據黨員分布情況,按居住地相近、方便開展活動的原則,以樓幢或單元為單位黨員10人左右設置一個黨小組,形成社區黨建網絡,將黨建工作拓展延伸到樓幢。
(二)加強領導,進一步選準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
選準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關鍵。在黨組織班子選配上,原則上社區黨委設委員5—7人,其中黨委書記1名,專職黨務副書記1名,黨委委員3—5人;樓宇黨支部設委員3人,其中書記1名,委員2人,樓幢黨小組設組長1名。在社區黨委、樓宇支部班子人員的配備上,應按照“選優配強”和精簡高效的原則,通過換屆選舉真正把綜合素質高、奉獻精神強、善于做群眾工作、有較好群眾基礎的社區干部充實到社區班子中來。在社區黨委、黨(總)支部書記的人選上,要充分考慮工作的延續性,動遷社區要優先考慮原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副書記人選,在其他成員的配備上應考慮黨組織與居委會(村委會)成員的交叉任職,在動遷社區樓宇黨支部班子和黨小組長的選用上,應考慮有較好群眾基礎,有威望,有黨務工作經驗的黨員擔任。要加強社區(村)黨組織班子后備干部的選撥和培養工作,每個社區(村)黨組織都要確定3—5名的后備干部隊伍;要加強大學生村官的培養,提供鍛煉成長的平臺,適時充實到班子中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和戰斗力。
(三)強化教育,進一步提高基層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要針對社區黨員來源多樣、職業成分各異的特點,不斷創新黨員教育管理的新方法。要從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擴大參與率、有利于發揮作用出發,積極組織社區黨員開展主題突出、內涵豐富、喜聞樂見的主題教育活動。要針對社區黨員年齡、職業等情況,采用適合黨員隊伍狀況的管理方法,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要繼續鞏固先進性教育和科學發展觀學教活動的成果,結合創先爭優主題活動,深入開展爭創學習型社區活動,建立和完善黨員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要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做好社區新黨員的發展和培養教育工作,不斷改善黨員隊伍結構。要充分發揮街道黨員服務中心、社區黨員活動室和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等教育載體的作用,在廣大社區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新黨章學習實踐活動,加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開發建設成就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先進性意識。
要通過經常性教育管理,提高社區黨員干部三個能力:一是落實政策能力。有強烈的政治意識,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準確把握黨的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及時、準確、全面地向群眾宣傳黨的各項政策,把黨的政策傳達到千家萬戶。同時。要富于創造性。善于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實際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把新的經驗、新的成果,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確定符合本社區特點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二是為民辦事能力。要把“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于工作的全過程。要深入群眾、體察民情、聽取民意、反映民聲,及時了解和掌握群眾所想、所盼、所需、所求,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真心實意的為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三是建設和諧社會能力。增強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共同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四)狠抓管理,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建工作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的重要保證,要結合動遷社區的實際,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黨組織制度建設,用制度來規范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一是組織生活制度。黨委、黨(總)支部組織生活每月一次,民主生活、述職述廉會每年不少于一次。二是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班子人員每人每年聯系群眾30戶,黨員(70歲以下,身體健康)每人每年聯系群眾2戶。三是黨員教育制度。要創新教育方式,通過教育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宗旨觀念、法制和政策觀念,不斷提高他們依法辦事、服務群眾以及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三是集體協商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重大事宜集體研究,進一步完善黨務、居務公開制度,對涉及居民群眾的問題必須公開,主動接受監督。四是工作臺帳制度。要結合工作做好八本臺賬:1.上級有關黨建工作文件,社區黨建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臺賬;2.社區黨組織網絡,黨員花名冊臺賬;3.黨員干部責任區、黨員聯系群眾情況臺賬;4.各類志愿者隊伍花名冊臺賬;5.為民辦實事(扶貧幫因、結對、走訪)臺賬;6.社區黨組織活動臺賬;7.社區黨建品牌創建臺賬;8.黨員發展臺賬。五是考核制度。依據《社區黨建工作考核獎勵實施細則》(村參照),建立社區黨建工作獎懲機制,將社區黨建工作作為社區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年終進行檢查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確定社區黨委、黨(總)支部書記獎金基數的依據之一。社區工作的黨員干部獎金根據社區黨委書記基數的系數比例確定。從事黨務工作的非社區工作的黨員黨務工作補貼,根據社區考核結果進行發放。動遷社區黨員年終發放的慰問金,與黨員本人發揮的作用和聯系群眾工作情況掛鉤,由社區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考核結果匯總后,進行公示,并報上級黨組織。
(五)堅持創新,進一步探索黨組織活動的內容和方式。
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是黨建工作的靈魂,城市社區和動遷社區要根據各自不同實際,創新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一是進一步開展“雙結對”活動。圍繞創建社區黨建示范點,加強街道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組織聯手共建的“雙結對”活動,落實街道班子領導分片負責,各科室掛鉤結對等措施。二是廣泛開展黨員志愿者活動。繼續完善和拓展志愿都隊伍,圍繞“知民、為民、安民、樂民”,大力開展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黨員義務崗、黨員服務日、黨員服務熱線等多種形式的志愿者服務活動。三是豐富活動內容。要根據群眾的不同需求,加強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向下崗失業失地人員的培訓和就業服務;面向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活動;面向流動人口的維權服務。通過豐富服務內容,切實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四是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要充分挖掘社區文化資源,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加強社區文藝隊伍的組織和扶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六)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黨建經費保障機制。
按照工委27號文件精神,按照每年黨員人均600元的標準將村和社區黨建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設立開發區社區(村)黨建活動經費專戶。經費使用由社區(村)黨委、黨(總)支部按季上報活動計劃和用款申請,經陽山街道黨工委審核后,由開發區管委會分管領導審批,財政按年度預算比例下撥,專款專用,超支不補,結余轉下季度或下年度。社區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分別按管委會核定的社區黨支部書記、副書記工資和福利待遇標準執行;樓宇黨支部書記,凡由社區居委會、居民網點工作人員中的黨員兼任的,任職期間本人原工資待遇不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黨務工作補貼;凡由其他黨員擔任的,每年給予3000元的黨務工作補貼,分崗位補貼、電話補貼和年度考核獎三部分,其中崗位補貼每月150元,電話補貼每月50元,按月發放,年度考核獎600元,年終根據年度考核情況計發。凡社區其他黨員擔任社區(村)黨委、黨(總)支部委員的每年給予1000元的黨務工作補貼;凡社區其他黨員擔任樓宇黨支部委員和黨小組長的每年分別給予800元和600元的通訊補貼,年終一次性發放,兼任工作的黨務和通訊補貼按取高原則,不累加。動遷社區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和65周歲以下的黨員每年每人分別發放黨員慰問金500元、300元(經核定的社區、村工作人員中的黨員除外),慰問金的發放,由社區(村)黨組織根據黨員發揮作用、聯系群眾、參加組織活動等情況核定,報上級黨組織審批,凡有違法亂紀、非經常上訪行為的不予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