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和諧示范社區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目標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城鄉統籌發展為目標,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以創建活動為載體,著力加強和改進城鄉社區制度建設、組織建設、設施建設、品牌建設,努力把全市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
“十二五”期間,每年20%的城鄉社區完成和諧社區達標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市統一組織市級和諧示范社區創建活動考核驗收。全市每年建成30個市級和諧示范社區,其中城市社區15個、農村社區15個。
二、創建內容
1.創新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按照人口數量和現行道路網線,科學劃分社區管理范圍。與時俱進,創新現行社區管理體制,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辦一網”管理模式;在新型安置社區,試行“中心社區+基本社區”的運行體制。
2.提升社區依法自治能力。“自治、互助、共建、分享”的社區建設理念深入人心,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有效開展,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普遍提高;社區組織體系建立健全,運行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完善,居民群眾認同感、歸宿感、幸福指數明顯上升。
3.提高社區服務設施標準。和諧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筑面積,建制村不低于500平方米、社區不低于400平方米;市級和諧示范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筑面積,建制村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區不低于800平方米。中心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建筑面積不少于5500平方米,其中日間托老用房按照不低于500平方米的省3A級標準建設。
4.健全社區服務居民功能。按照“資源向下、民生向前、職能細化”的要求,堅持公共資源政府供給的主體地位,繼續實施政府工作部門與社區結對共建制度,實施駐區單位資源免費向社區開放制度,實現社區資源共有共享。實施一社區1個服務品牌、配備3名社工、組建50名注冊志愿者隊伍的“1350”計劃,提高社區職業化專業化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服務民生的公益性社會組織,積極引進“以科技為支撐、以服務為主導”的現代新型服務企業,全面推行大社區服務形式,大力推進物業管理進社區活動,落實物業管理全覆蓋各項任務,不斷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5.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充實社區人才隊伍,提高社區工作者素質。建立新招錄公務員下社區鍛煉制度,選聘社工專業高校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每年開展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積極培養社會專門工作人才,建立社區社會專職工作者從社會專門工作人才隊伍中選聘的工作機制。
6.打造社區特色服務品牌。加強黨務群團、民政救助、社保就業、衛生計生、綜合調解、流動人口、政策咨詢、農資農技等管理和服務,城市社區按照“6+X”、農村社區按照“8+X”服務功能要求,積極引導社區利用社區資源、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創建居民群眾認同、樂于接受、共同參與的民主型、環保型、科普型、文化型特色社區,形成有影響的社區服務品牌。
三、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落實機制。和諧社區建設是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明確責任人,加強組織協調,加快達標創建;結合實際,將市級和諧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方案,落實措施,廣泛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完善政策保障機制,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辦發〔〕93號文)精神,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層;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實行市場化運作,發展社區居民服務業,逐步形成城鄉社區建設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2.分類指導,整體推進。以轄市(區)為單位,大力開展和諧社區創建活動,堅持每年建成一批達標社區,重點打造一批示范社區。從年開始,原則上按照逐檔遞進方式申報省級和諧示范社區、國家級和諧示范社區。堅持個性與共性相結合,按照新建社區、老社區、安置區社區、撤村建居社區、集社區、農村社區等不同類型,分類制定創建措施,指導解決突出問題,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以點帶面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的創建積極性,全面提升和諧社區建設水平。
3.嚴格考核,打造精品。和諧示范社區創建采取“考核申報、評估驗收、命名表彰”的步驟進行。每年11月底前由各轄市(區)將創建市級和諧示范社區名單報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年底前,市組織檢查、考核和驗收。采用定量檢查和定性考核相結合的辦法考核驗收,對考核驗收分值85分以上的社區,命名為“市和諧示范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