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興產業千億計劃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創新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打造千億級產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戰略目標,以規模化、系列化、集聚化為方向。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鼓勵發展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物聯網及其它新興產業。聚焦政策、聚集要素、聚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力度,加強產學研聯合,突出抓好一批產業化示范項目、研發平臺和特色產業基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實施“千億計劃”,實現千億級產業目標。即到2012年,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450億元,是2009年的3倍,年均增速超過40%。到2015年,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平均增速超30%,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比重達20%左右。其中、、分別達到200億元,區、城區、經濟開發區分別達到100億元,市新城、工業園區、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分別達50億元。
2.產業規模目標。2012年、2015年新能源產業分別達110億元、270億元,新材料產業分別達200億元、450億元,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分別達50億元、100億元,節能環保、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電子信息、物聯網產業合計分別達90億元、180億元。到2012年,形成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8家,其中超50億元的企業2家;到2015年,形成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15家,其中超50億元的企業5家。
3.創新能力目標。到2015年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3%;在企業授權的專利中,新興產業專利量比例達到20%以上。新增省以上企業創新平臺(研發中心、技術中心、工程中心)30家。
4.人才隊伍建設目標。到2015年,引進培養國家和省市級新興產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150名,高技能人才總量達7.3萬人。
三、主要任務
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壯大企業規模實力,建設創新平臺和特色載體,加快新興產業發展。
1.明確產業發展重點。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光伏發電系統集成裝備、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裝備、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利用裝備、生物質發電、新型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產業,其中光伏發電系統集成裝備重點發展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透明導電鍍膜玻璃、集成系統與設備、電站控制系統等。新材料產業,發展新型薄膜包裝材料、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綠色化工材料、納米材料、新型金屬材料和新型建材等。軟件和服務外包重點發展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電子商務、動漫設計、呼叫中心、電子備份、文化創意等產品和服務。生物技術及新醫藥產業,發展生物能源、生物農業、生物肥料和生物技術藥、化學新藥等產品。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環保裝備及材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等三類產業。電子信息重點發展計算機外部設備、新型電子元器件、現代科學儀器設備、通信設備制造。物聯網重點發展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等示范工程。
2.加大項目推進力度。瞄準世界、國內、行業先進企業,全力招引新興產業大項目。圍繞要素互補、生產營銷環節互補、上下游產業配套,實現引來一個、帶來一串,輻射一片。加快推進在建、擬建的中國風電集團洪澤湖風力發電、光大國際太陽能屋頂并網發電、可成科技()公司鎂鋁合金電子產品組件二期、泗陽明宇電器風電電機、九州車業新能源汽車、金能源動力電池、泗洪嘉豪生物質發電、彩塑集團高性能雙向拉伸薄膜、沭陽賜富工業園歐亞薄膜和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以及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沭陽軟件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3.培育骨干優勢企業。促進各類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對年銷售收入超過1億元、年增長40%以上、建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具有爆發成長力的重點企業浙江天能電池()公司、電子材料公司、非織造公司、秀強公司、橡塑公司、彩塑集團、集團公司、塑業公司等,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盡快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的龍頭骨干企業。支持江南能源科技、區山億新能源、薩納科技、環保植被、城區特種玻璃纖維材料、維生素、經濟開發區中科君達、市新城制藥等一大批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擴大市場占有率,促其迅速成長壯大,發展成超億元企業。
4.建設特色基地載體。按照有主導產品、有發展空間、能輻射帶動的要求,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新興產業特色基地建設。加大對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及綠色照明生產基地、區聚酯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光伏發電新材料產業園和再生橡膠循環經濟產業園、城區光大靜脈環保產業園以及軟件園、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勵以上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爭取成為國家、省重點新興產業特色基地。
四、政策措施
1.強化組織推進。成立市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協調解決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目標考核。根據國家產業指導目錄和統計標準,對我市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實行認定制度,每年由市新興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審認定,在此基礎上,動態編制全市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名錄,作為享受扶持政策和開展目標考核的依據。各縣區、開發區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推進機制,按照本地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有針對性地找準新興產業培育方向,明確定位,科學布局。
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省扶持新興產業發展相關專項資金。同時,加大地方政府投資力度,設立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從年起,市區首期規模為2500萬元,以后四年內每年增加2500萬元,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和獎勵等方式,用于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各縣也要設立相應的引導資金。建立引導資金評審機制,具體資金管理辦法由市財政局和市發展改革委制訂。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將建立新興產業、新型工業化、軟件和服務外包三項專項資金的會審制度,對資金使用計劃和投向及管理進行有機整合,合理統籌安排。
3.創新投融資方式。通過信息,引導金融機構對新興產業提供貸款支持,各商業銀行年度投向新興產業的比例占貸款額度不少于25%,作為對商業銀行的考核任務。各縣區、開發區成立科技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服務新興產業企業。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機制。把面向新興產業的擔保公司優先列入省再擔保公司分公司的主辦擔保機構。依托國有控股公司或者引進外來資本成立創投公司,開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吸引海外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新興產業領域,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
4.實行要素配置政策傾斜。土地、節能減排指標、稅收優惠等政策首先面向新興產業。對新建新興產業項目用地,優先使用用地指標。對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新設立的成長型企業,使用標準廠房的,在認定期內,三年內免收租金,三年后租金優惠50%。對新興產業實行特殊的節能減排政策,為其留足較大的發展空間和余地。除享受市政府招商引資稅收優惠政策外,對市外高新技術企業轉移來落戶的,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效期內繼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5.提供優質幫辦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一個企業,一個領導掛帥,成立一個幫辦小組,幫助企業解決建設運營中的困難問題。幫助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聯盟”等多種合作載體。積極幫助企業組織申報專利技術成果,向上申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爭取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落戶。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產業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并對自主創新產品招標予以加分。組織新興產業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展銷會,攤位費用政府補貼50%。組織實施光伏屋頂并網發電示范、太陽能照明應用示范、LED節能產品應用示范、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新型建材應用示范等綠色發展、惠民服務應用示范工程。
6.積極引進緊缺人才。優先引進重大創新項目急需人才,除享受市“百名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集聚計劃”的有關優惠政策外,對全職引進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具有碩士學位(副高職稱)的,分五年給予最高6萬元的工作生活補貼;具有博士學位(正高職稱)的,分五年給予最高8萬元工作生活補貼;對企業全職引進的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職稱、技師以上技能等級的各類優秀人才,分五年給予最高3萬元工作生活補貼;鼓勵柔性引進企業外協專家,對企業引進的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有明確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的外協專家,給予2萬元工作生活補貼。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在集區域白領公寓內集中建設或配建科技專家樓,對在工作服務期限五年以上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免費提供10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五年后無償過戶住房產權。鼓勵高等院校開設有關新興產業專業,設立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基地,通過訂單培養、合作培訓等方式,加快培養新興產業專門人才。
7.建立目標考核管理機制。將新興產業發展列入各縣區、開發區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由市發展改革委對各地新興產業發展規模、重點項目、特色基地和創新平臺等重點內容進行考核認定。組建新興產業專業招商機構,加大對新興產業招商力度。對引進屬于新興產業的項目,其引資額按照1.5系數計算。對新興產業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個人和團隊予以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