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職教中心建設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充分認識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
縣級職教中心是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農村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重要載體,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平臺。近年來,我市職業教育取得穩步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所增強。但是,職業教育的基礎仍然較弱,職業教育辦學投入、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效益還不能適應縣域經濟建設的需要。加快推進縣級職教中心建設,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縣域職教資源的使用效益;有利于擴大職業教育和培訓規模,增強實用人才的培養,培育新型農民,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和農民脫貧致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職教中心建設目標與任務
期間,市政府統籌規劃,發揮各部門職能作用,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建設較高辦學水平的職教中心,使之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擴大學歷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規模。
1、實施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為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圍繞新興產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實行定向培訓,開設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加快建立全市職業實訓基地,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到年,穩定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努力完成市下達的招生任務,確保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2000人以上,力爭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穩步增長。
2、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進一步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體系,以鄉(鎮)文技校為依托,普遍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前的引導性培訓,以實習實訓中心和實習實訓基地為平臺,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前的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和穩定就業的能力。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培訓企業急需人才、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在職和下崗失業人員。
3、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以鄉(鎮)文技校為基礎,旅游職業中專學校為骨干,充分發揮其它辦學成員單位的專業優勢,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平臺,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供師資、場地和設施,大范圍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大面積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大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根據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配合當地農業現代化項目的實施,積極引進和開發農村致富示范項目,促進農村脫貧致富;建立為“三農”服務的信息采集網絡,引導農民走市場化、產業化經營的路子,有針對性地向非農產業轉移。積極組織實施“陽光工程”和“溫暖工程”培訓工作,完成培訓任務。
4、實施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職教中心應成為本市范圍內中小企業的職工培訓基地,面向在職職工開展普遍的、持續的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開展職業資格證書認證,開發一批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培訓;職教中心應成為社區教育基地,面向城鄉各類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受訓人員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創業能力。
三、職教中心建設要求
1、實行政府負責制。加強對各部門、各行業的協調,以旅游職業中專學校為主體,聯合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市中等技術學校、中華職業學校等各類職業教育資源,組成綜合性、多功能、有較高辦學水平與辦學效益的縣級職教中心。
2、制定并實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勞動保障、教育、科協、農辦、統戰等部門要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報職業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職教中心負責制訂并實施職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
3、職教中心實行“多校一體”的管理體制。通過校校聯辦、城鄉聯合等形式,強化農村“三教”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
4、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縣級職教中心要結合我縣經濟類型結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領域的實際,合理調整和設置專業與培訓項目,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創新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培養模式。擴大“訂單式”培養規模,實施“上掛、橫聯、下輻射”的靈活多樣辦學形式。加強對辦學組成單位的辦學指導思想、教學計劃、教學過程、教學條件、教學質量的檢查和指導,確保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職業教育規律,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師生的合法權益。
5、加強培訓管理。職教中心制訂并實施包括各部門主導的各級各類職業培訓在內的年度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單位、培訓對象,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培訓經費;根據培訓的需要確定培訓內容,制定培訓標準,遴選培訓教材,聘請培訓教師;對培訓項目全程跟蹤,監督培訓過程,確保培訓質量。同時為普通中小學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為鄉(鎮)文技校提供師資、實訓和技術服務。
6、提高教師素質。職教中心負責辦學組成單位教師培訓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規劃,指導轄區內辦學組成單位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制定并實施本市范圍內職業學校專業帶頭人培養培訓計劃,組織教師參加上級部門安排的教師培訓工作。
7、建設實習實訓中心。以旅游職業中專學校實習實訓中心建設為主體,建立轄區資源共享的學生實習實訓中心,把勞動保障、教育、統戰、農辦、科協等有培訓任務的部門歸并統一管理,形成綜合職業培訓基地,做到“一個大門開放統一培訓,一個漏斗朝下集中管理”,充分利用旅游職業中專學校省級重點中職校和該校茶藝專業省級重點實訓基地的優勢,把旅游職業中專學校作為全市綜合培訓基地,承擔全市就業培訓工作,實行資源共享,確保學生的技能得到有效培養。
8、指導招生工作。職教中心根據年度招生計劃,按照以條件定規模的原則確定年度招生規模,指導辦學單位做好招生工作,規范職業教育招生秩序。
9、加強就業指導。職教中心成立專門的就業工作指導服務機構,與相關用人單位建立穩定的聯系,形成畢業生穩定、有序、靈活的就業網絡,及時跟蹤反饋畢業生就業信息,為畢業生再就業提供服務,密切與行業、企業和人才市場的合作,提高辦學成員單位和農村勞動力“訂單”轉移的比例。
四、多方籌資,保障投入
建立多渠道投入經費保障機制,是建設好職教中心的根本保證。縣級職教中心由政府財政投入、向上爭取、學校自籌以及社會力量資助等多渠道籌資建設。按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財政廳關于我省公辦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意見的通知》要求,按標準足額撥付職教中心生均公用經費;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20-30%用于職業教育;職業學校收取的學費全部用于教育教學,不得沖抵財政撥款,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計其功”的原則,統籌安排教育、勞動保障、農業、科技等部門的項目資金,用于職教中心開展農村職業教育與培訓。同時,要積極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加強行業、企業的合作辦學和共建,以獲得社會廣泛支持,進一步拓寬經費籌措渠道。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要切實加強對職教中心建設的領導。職業教育中心辦學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職業教育相關工作,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市里統一部署,進一步明確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把職業教育納入目標管理,作為對鄉(鎮)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干部進行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要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營造發展職業教育良好的社會環境,積極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各類轉移培訓工作。市教育局要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協調、服務職業學校工作,組織協調好職業學校各類培訓工作,加強對職業教育執法檢查和督導評估工作,逐步提高生產服務一線技能人才,實行優秀技能型人才特殊獎勵政策和激勵辦法,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職業學校要潛心研究我市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狠抓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和技能水平,努力營造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