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知識產權謀略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我縣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推進創新型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綱要的通知》以及《邵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邵陽市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意義
知識產權制度是開發和利用知識資源的基本制度。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地區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縣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迅速,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市場主體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逐步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產權擁有量少,社會公眾知識產權意識薄弱,知識產權管理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后等,仍是制約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開發和利用知識產權力度,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縣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以提高政府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為基礎,以增強企事業單位運用知識產權制度能力為重點,以促進智力成果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為方向,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優勢企業。
(二)發展目標
根據我縣“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到2015年的具體發展目標為:
——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斷優化。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顯著提高,知識產權監管體系初步建成。知識產權相關職能部門職責更加明確,協調能力進一步提高。
——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管理明顯加強。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創新和運用知識產權能力進一步提高。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試點企業工作,全縣共扶持、培育3家左右知識產權優勢(試點)企業。
——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全縣專利申請年增長率保持15%左右,其中發明專利占20%左右,到2015年,全縣專利年申請量超過130件,注冊商標總量達到253件,國家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22件;文化、版權及相關產業獲得長足發展;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地理標志保護工作順利推進,原產地、傳統文化、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資源實現新的突破;農林業授權的植物新品種數量達到3個,獲得地理標志的農產品達到2個;專利實施轉化率和知識產權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三、重點工作
(一)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用。引導企業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企業技術研發、技術改造、技術貿易、生產經營、人才流動及資本運營的全過程。鼓勵和支持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應急機制。把握知識產權國際規則,適時重點領域和行業的知識產權動態信息,對可能發生的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知識產權糾紛、突發事件,及時警示,制定預案,妥善應對。實施知識產權產業化推進工程,加強知識產權資源開發利用,完善有利于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投資入股、融資等方面的政策,鼓勵企業設立知識產權風險投資基金,推進知識產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專利孵化器建設,支持重大專利技術后續開發。實施政府優先采購制度,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支持力度。實施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工程,指導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和實施,開展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和認定工作,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優勢企業。實施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培植工程,按照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的要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運用自主知識產權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培育一批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有機結合的骨干企業。加快載體建設,鼓勵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和研發機構,集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形成多個以知識產權為支撐的優勢企業和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支撐產業基地化、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化。
(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知識產權司法和行政保護協作機制,建立知識產權舉報投訴和維權援助服務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投訴、維權服務。將企業和個人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嚴厲查處和打擊各種侵權、假冒等不法行為,切實保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行政執法隊伍,改善執法條件,提高執法能力。
(三)加快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把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業納入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加快知識產權咨詢、評估、交易等中介機構建設,支持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的市場化、規模化。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工作,加強政府對行業協會的監督指導。加快建設政府知識產權公共信息平臺,培育和發展市場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實現知識產權資源共享。圍繞支撐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建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建立縣級知識產權申報、展示、交易、信息數據庫等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眾提供知識產權信息跟蹤、查詢和咨詢服務。鼓勵社會資金投資知識產權信息化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參與增值性知識產權信息的開發利用。
四、優先主體
(一)戰略支撐產業和新興先導產業。在視窗玻璃、生物制藥、機械制造、化工建材、采礦及加工、食品工業、新型能源等重點領域,推進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提高知識產權產出質量和數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設一批有影響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開發利用帶動性強、關聯度高、作用突出的關鍵技術,實現產業水平整體提升。培育知名品牌,提高產品國內、國際市場知名度,創建優質產品、省著名商標、名牌、中國名牌及中國馳名商標,以知識產權為紐帶,引導、支持各類創新主體開發應用節能減排和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集聚區。發揮知識產權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節約集約發展等方面的基礎和關鍵作用,培育產業集聚區內知名企業品牌,發揮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優產品的集聚效應,鼓勵企業以品牌為紐帶實行聯合、兼并和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鼓勵集體商標注冊,實施標準化戰略,打造優勢產業園區。搭建產業集聚區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立企業知識產權聯盟,實施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實施知識產權優勢區域培育工程,將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引導力強、帶動性高、輻射面廣、影響較大并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產業園區,實現區域內支撐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牌化,促進全縣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三)高新技術產業。在新材料、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推進專利、版權、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的創造與應用。加大自主專利技術研發,重點申報發明專利,推動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專利技術形成標準,提高標準中的自主知識產權含量。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及再創新,對再創新成果積極申請知識產權保護。
(四)現代農業。以植物新品種權和專利權為重點,促進優質植物種質資源、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重要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創新與利用,發展現代高產、高效、生態型農業。發揮農業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的知識產權示范帶動作用,引導種植方法、養殖方法、加工技術等申請專利。鼓勵和支持農產品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推動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化建設,實施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培育工程。
(五)文化旅游產業。提升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藝術品制造等文化產品的知識產權含量,推動文化產業升級,實現文化要素的產權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正確處理傳統知識、民間文藝、遺傳資源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豐富旅游產業文化內涵。依托“一塔雙洲”,打造溪國家森林公園、宗祠文化等旅游品牌,培育旅游服務著名商標,提高旅游創新含量,促進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推進傳統工藝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和版權登記。
(六)現代服務業。綜合運用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引進國內外知名服務企業,帶動全市物流、會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培育一批新的現代服務業著名商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各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知識產權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協調推進我縣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統一、協作、高效的知識產權工作格局。
(二)完善政策體系。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完善知識產權政策,解決制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有關問題。政府設立的有關基金,要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水平高的專利技術的實施,特別是自主研發的專利產業化項目,應當優先扶持。積極構建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投入為引導,銀行貸款和其他社會資金參與的多渠道、多層次知識產權投融資體系。鼓勵和引導外資、民間資本參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的資本運營。優先推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三)大力鼓勵創新。政府在設立專項專利申請補助和專利成果轉化獎勵基金的同時,各企事業單位也要切實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和報酬。獎勵或者報酬給付的數量、時間和方式由當事人約定。事先沒有約定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和報酬:在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所發獎金不得低于法律、法規規定的最低標準;專利實施取得經濟效益后,應當在專利權有效期內每年從實施該項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稅后利潤中提取不低于5%或者從實施該外觀設計專利的稅后利潤中提取不低于1%,作為報酬支付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專利技術轉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的,應在獲得轉讓、許可收益后從稅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作為報酬付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四)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制度和推進機制,支持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并形成新的專利;鼓勵企業通過購買、聯合重組、特許經營、補償貿易、許可、專利聯盟等方式獲得知識產權。完善知識產權創造激勵機制,增加知識產權在科研業績中的比重,將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質量作為企事業單位創新能力評價、科技型企業認定、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作為科技項目立項、科技進步獎評審的重要條件。落實“一獎兩酬”規定,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收入分配、激勵機制。鼓勵群眾性發明創造和藝術創作,激發社會公眾的創新積極性。
(五)加快人才培養。加強企業專利工程師的培養,把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納入全縣人才引進計劃,制定吸引、使用和管理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相關制度,逐步形成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相適應的專兼職人才隊伍,將科技人員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納入職稱評定重要依據。對技術進步能夠產生重大作用或者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專利,可以作為發明人、設計人破格申報專業技術職稱的依據。獲得中國專利金獎、優秀獎以及市專利金獎、優秀獎的主要發明人、設計人,可以破格申報相關專業技術職稱。
(六)加大宣傳力度。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加強知識產權基本知識、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的宣傳。把知識產權同科普活動、科技行動有機結合,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制定并實施中小學知識產權啟蒙和基礎知識教育計劃,開展發明創造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知識產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