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結合高校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分析,不難發現這一問題的出現不是一時而成的,也不是某單一因素引發的結果,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個體因素年輕輔導員剛剛從學校畢業,生活和工作閱歷較淺,經歷與經驗不足,面對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和學生突發事件,心理往往處于高度緊張的應激狀態。當前,高校年輕輔導員多是在校期間素質較優秀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自我要求過高,渴望成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可是這樣的想法與“輔導員工作人人都能做”的現實輿論產生矛盾,這個被看似無關痛癢的邊緣性工作挫傷了他們年輕的心。
(二)學校因素輔導員工作涉及面廣,責任較重,見效周期長,成果無法量化,很難得到學校的及時肯定和支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是一些高校對于輔導員職業價值的現實認識,部分學校領導將年輕輔導員視為行政替補人員,對輔導員的工作重視不夠,認可度低,但要求卻不斷提高。許多高校對待年輕輔導員重使用、輕培養,重崗前培訓、輕在職學習,加之在職稱評定和物質收入等保障機制上,與專業教師相比,年輕輔導員付出多、回報少。
(三)職業因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輔導員工作具有“無邊界性和不可測性”的特征,輔導員不知道什么時候才算“完成了工作”。其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標準與體系。而且輔導員工作事務煩瑣,面對每一件關乎學生的工作,輔導員都要謹小慎微地去完成,避免信息的遺漏、時間的耽誤、利益的爭取。其實,管理與服務的工作本就是費心費力的活兒。大多數的年輕輔導員本想通過工作成果獲得肯定但卻沒有科學的評價制度,反而陷入無休止瑣碎工作的重復中。
(四)社會因素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人才戰略的推進,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進而將關注點轉移到當代大學生身上。而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直接負責人便會無形中形成來自社會期望的壓力,教育質量下降、學風滑坡、學生心理問題和校園危機事件增多以及就業率下降,這些現象都會自主不自主的歸咎于輔導員。事實上,大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將這些問題完全歸因于高校及高校輔導員是不合理的。
二、高校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
高校年輕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高校學生工作的成效以及自身的健康成長,研究解決高校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外部環境支持系統1.完善保障機制,提高待遇。教育部16號文和24號令已正式頒布,各高校要完善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保障機制,并結合地區及學校自身特點,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同時各高校要探索和研究出促進年輕輔導員選拔、培訓、考核、評價、發展等合理規范的組織制度,促進輔導員隊伍穩定和合理流動。年輕輔導員正值成家立業時期,生活壓力較大,適當提高其經濟收入,可以有效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的工作熱情。2.重視并認可輔導員工作。教育主管部門要通過媒體宣傳輔導員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意義,形成對輔導員工作正面、積極的社會輿論,提高輔導員形象和社會地位。學校要提高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視,在其他部門教職工及學生中間宣傳輔導員做出的努力以及其工作價值,同時可以創新輔導員評優體系和形式,如十佳輔導員評選、骨干輔導員評選、學生最滿意的輔導員評選等,適當增加年輕輔導員獲獎比例。3.加強培訓,建立系統培養體系高校要加強對年輕輔導員的業務培訓,努力做到崗前職后培訓,分層次、多形式培訓,使培訓內容涉及面全、科學性強。建立系統的年輕輔導員培養體系,要努力搭建學習交流平臺,讓年輕輔導員多向有經驗的輔導員尋求指導,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并支持年輕輔導員外出進修和調研,要有意識地將一批優秀的年輕輔導員培養成專家型輔導員,要爭取更多關于學生工作的科研項目供年輕輔導員思考和研究。
(二)自身支持系統1.學習必要的心理學知識。作為年輕的輔導員,學習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注重個人心理衛生保健,對自身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必要。在學習心理學知識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掌握處理心理問題的方法,正確看待工作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2.運用積極的自我防御機制。運用積極的防御機制進行自我心理保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輔導員在工作中也不例外。職業認同是教師實現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年輕輔導員應增強對職業價值的肯定,這樣可以降低職業倦怠感和工作壓力;年輕輔導員要培養幽默情趣,敢于自嘲,不但能很好化解困境,也能減輕挫折感對自身內心的困擾;年輕輔導員可以恰當利用積極補償的作用,把對自身的疑惑和對工作的迷茫,通過提升自身競爭力和創造性的方式來補償。3.掌握一定的心理調適技巧。年輕輔導員在面對壓力的時候,生理上會出現應激反應,通過呼吸調節法、肌肉放松法、冥想、自我暗示法和睡眠等方法,可以達到緩解壓力,身體放松的目的。情緒是壓力作用最直接的反應,年輕輔導員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表達與宣泄、轉移與升華、休閑與心理放松等策略,將情緒合理釋放,避免“情緒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作者:高軍生任國榮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