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磁共振成像對癲癇病測定診斷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癲癇是由于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致使大腦功能出現短暫的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病變[1]。其中顳葉癲癇(TLE)約占癲癇總人數的60%~70%,為較常見的難治性癲癇,與患者海馬硬化(hippocampalsclerosis,HS)有關[2]。目前,臨床上藥物治療大多效果不甚理想,手術切除則成為了治療TLE的有效治療方法[3]。所以,術前對TLE致病灶的準確定側、定位成為手術的關鍵所在。本文通過對100例TLE患者及50名健康對照人員行磁共振(MRI)及氫質子磁共振波譜(1H-MRS)掃描,探討該方式在TLE患者定側、定位評估的正確性。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根據臨床癥狀體征、既往病史、影像學檢查、術后病理確診的100例TLE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7~44歲,平均年齡(28.1±2.2)歲。納入標準:①通過病史采集已明確有癲癇癥狀;②腦電圖檢查提示患者顳葉處異常放電;③經術后病理確認為海馬硬化。排除標準:①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電子耳等磁鐵類物質者;②氫質子磁共振波譜(1H-MRS)基線不穩者;③腦部腫瘤、腦血管病變以及先天發育異常者。另納入健康志愿者50名為對照組,男36名,女14名,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27.1±2.2)歲。本研究中所有受試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MRI、1H-MRS及兩者聯合檢查,常規MRI:采用磁共振掃描儀(GE公司,GE1.5T)行橫斷面T1WI、T2WI、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AIR)序列。掃描參數:TR/TE對應為450ms/10ms為T1WI;TR/TE對應為2000ms/108ms為T2WI;TR/TE對應為8000ms/81ms為FLAIR(T1=2000ms),視野(fieldOfview,FOV)設置為23cm×23cm,層厚為6mm,間隔為2mm,矩陣為256×256。FLAIR序列掃描垂直海馬長軸的斜冠狀面的海馬區,設置層厚為3mm,1mm間隔。1H-MRS:檢查儀器不變,先行3D矢狀位T1WI序列掃描,重建橫軸位及斜冠狀位,確定三平面將感興趣區(ROI)定位于包括海馬及海馬以外的部分顳葉白質及灰質的雙側內側顳葉區域,FOV=160mm×160mm,設置10mm×10mm×10mm為體素大小,施加各個方向的預飽和帶,手動勻場完成發射、水抑制掃描和增益接受調節勻場。在≤5Hz的半高全寬度水峰和≥95%的水抑制率雙重條件下,完成化學位移成像中的點糞便自旋回波序列,TR/TE對應為4300ms/105ms,生成ROI代謝物譜線后完成掃描。
1.3圖像分析:常規MRI:由2名具有神經系統影像診斷豐富經驗的醫師進行圖像評價與分析。內容包括:形態對稱情況、兩側海馬大小、雙側海馬信號一致與否,顳葉是否萎縮,雙側顳角對稱與否。1H-MRS:根據肌酸(creatine,Cr)、膽堿(Cho)、N-乙酰天門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的代謝物峰為觀察指標,通過化合物峰值下面積數據計算NAA/(Cr+Cho)比值。
1.4統計學方法: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和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組間對比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2組NAA/(Cr+Cho)比值:觀察組患側NAA/(Cr+Cho)比值低于健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左側與右側NAA/(Cr+Cho)比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兩側NAA/(Cr+Cho)比值高于觀察組患側或健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3種檢查方法對TLE致病灶定位檢出率:1H-MRS檢查檢出率為59%(59/100)高于MRI的33%(33/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07,P<0.05);二者聯合的檢出率為73%(73/100)高于MRI的33%(33/100)和1H-MRS的59%(59/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116,χ2=4.37,P<0.05)。
3討論
TLE通常以神經元興奮或抑制失衡導致反復發作異常放電為主要特征的中樞神經性疾?。?]。常規MRI作為TLE患者術前定位最常用的檢查方法,通過對海馬形態的觀察、信號改變的辨別和海馬體積的測量能夠對部分的TLE患者作出定位診斷[5,6]。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只有海馬區神經元丟失達50%機體形態才會表現異常改變[7]。所以本研究中常規MRI掃描對致病灶定位診斷的檢出率(33%)較低。所以,常規MRI檢查對TLE致病灶的檢出率不甚理想,而在患者病變早期或者病變程度輕微者檢出率更低,單純MRI檢查對TLE患者致病灶的定側、定位無顯著意義。1H-MRS通過對腦組織內代謝產物含量的無創檢測,能夠準確地反映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和敏感測量TLE患者Cr、Cho、NAA代謝變化,Cho、NAA代謝表現為Cho增高和NAA減低,提示神經元功能異常和神經膠質細胞增生可能,與之相關的病理學改變也得到了印證。本研究中對照組兩側NAA/(Cr+Cho)比值高于觀察組患側或健側,1H-MRS較常規MRI多26例致病灶定位檢出率,較常規MRI提高26%的定位診斷率,表明常規MRI陰性的TLE患者海馬區NAA含量較正常者降低,1H-MRS能發現常規MRI陰性的TLE患者海馬代謝異常改變[8]。觀察組患側NAA/(Cr+Cho)比值低于健側,而對照組左側與右側NAA/(Cr+Cho)比值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TLE患者患側NAA/(Cr+Cho)比值較健側降低,TLE患者NAA/(Cr+Cho)比值明顯低于健康者。可能與TLE患側致病灶經海馬連合和前聯合至對側海馬異常放電,導致對側腦組織神經遞質傳遞受阻,細胞代謝失衡,引發相應化學改變[9,10]。本研究中兩者聯合后對TLE致病灶定位檢出率為73%,高于常規MRI的33%和1H-MRS的59%,表明二者聯合應用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TLE患者致病側定位的檢出率。綜上所述,MRI能夠明確TLE致病灶的形態學改變,1H-MRS能夠在常規MRI之前檢測神經元的破壞和代謝產物的變化。通過MRI及1H-MRS計算NAA/(Cr+Cho)比值明確LTE患病側,利用形態學改變、神經元的破壞和代謝產物的變化定位致病灶,二者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LTE患者致病灶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楊帆,陳亞南,張,等.丙戊酸對癲癇患者拉莫三嗪血藥濃度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0):883-886.
[2]趙春雷,陳自謙,錢根年,等.18F-FDGPET與MRI在難治性顳葉癲癇定側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6,27(5):305-308.
[3]朱戰鵬,崔瑜,孫立超,等.顳葉癲癇術前評估對手術效果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6,33(6):545-548.
[4]王群,胡文杰,林衛紅.顳葉癲癇病人臨床特征及腦組織病理變化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8):919-921.
[5]曹惠霞,林笑豐,譚偉杰,等.難治性顳葉癲癇海馬和同側前顳葉MRI特征及其與臨床相關性[J].放射學實踐,2014,48(11):1274-1277.
[6]楊宏宇,陳楠,李坤成.伴認知功能障礙的顳葉癲癇MRI研究進展[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7,33(9):1421-1424.
[9]張海琴,李坤成,張人玲,等.難治性顳葉癲癇定位診斷的SPECT與質子MR波譜對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6):785-788.
作者:韓靜 劉亞洲 單位: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核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