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閉孔動脈盆內段測量及臨床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長治醫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通過對閉孔動脈盆內段的測量和定位,為臨床普外科、骨科及婦產外科提供必要的解剖學數據支撐。方法:取福爾馬林溶液固定的成人尸體20具,進行盆腔解剖,顯露閉孔動脈盆內段的全貌及閉孔。結果:閉孔動脈盆內段長度(65.08±1.88)mm,入閉膜管處外徑(19.81±0.39)mm;閉孔長徑(44.76±0.62)mm、短徑(27.13±0.80)mm。結論:閉孔動脈起源類型眾多,但一半以上起自髂內動脈本干,明確閉孔動脈的起源、盆內段的長度、外徑及閉孔長、短徑,為骨盆骨折、盆腔內動脈造影、閉孔動脈創傷修復及重建側支循環提供依據。
關鍵詞:
閉孔動脈;盆內段;閉孔長徑;閉孔短徑;臨床意義
閉孔動脈發自盆腔內,主干沿骨盆側壁向前經閉膜管出盆腔至大腿內側,分布于大腿內側群肌和內側面皮膚。當嚴重外傷所致的骨盆骨折傷及閉孔動脈時會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大量失血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導致凝血障礙。而凝血障礙多伴有代謝性酸中毒和低體溫,即“致死三聯征”,導致嚴重骨盆骨折死亡率居高不下[1]。暴力造成的恥骨支骨折時,髂內動脈前支損傷的幾率高達60%,其中閉孔動脈破裂出血發生率較高。目前急救常用的方法是動脈插管栓塞止血[2,3]。女性在妊娠后子宮會增大、上升,同時水鈉潴留可造成閉孔神經、動脈受壓[4],引起大腿內側群肌失神經血管性、營養不良性萎縮。但目前對于閉孔動脈盆內段本干長度及外徑研究較少,為此我們測量了閉孔動脈盆內段的長度及入閉膜管處的外徑,閉孔的徑線,旨在為骨盆骨折、盆腔動脈造影、閉孔動脈創傷修復及側支循環重建提供解剖學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準備
20具(40側)經福爾馬林液體固定的成人尸體(盆腔部分完整)。全過程采用游標卡尺(精確度0.02mm)和直尺測量。
1.2方法
進行盆腔結構的解剖,充分顯露閉孔動脈盆內段及閉孔全貌,觀察動脈走行及分支類型。測量從閉孔動脈起始處至閉膜管處的動脈干長度(A)、入閉膜管處的直徑(B)及閉孔長徑(a)、短徑(b)。測量數據取三次測量的平均值,結果用x±s記錄。
2結果
2.1閉孔動脈的起源
本組測量結果顯示:22側(55%)起自髂內動脈本干,8側(20%)起自臍動脈,4側(10%)起自臀下陰部動脈干,4側(10%)起自髂腰動脈,2側(5%)起自髂外動脈所發出的腹壁下動脈。
2.2閉孔周圍結構測量結果
閉孔動脈盆內段本干的長度A、閉孔動脈盆內段入閉膜管處的外徑B,閉孔的長徑a和短徑b(見表1,圖1、2)。
3討論
閉孔動脈起源類型多,其中1/2以上起自髂內動脈本干、1/5起自臍動脈、各有1/10起自臀下陰部動脈干和髂腰動脈、起自腹壁下動脈的最少。明確閉孔動脈的起源類型對閉孔疝手術及股疝修復術有解剖學數據支持作用[5]。臨床常用的治療閉孔疝的方法有:經腹、經恥骨后腹膜外、經腹股溝、經腹股溝韌帶下大腿根部切口,以及先進的腹腔鏡下閉孔疝修補術[6]。術者明確閉孔動脈的起源、動脈大小及閉孔周圍結構,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病患痛苦,同時有助于對閉孔神經阻滯進針部位及深度的改良。骨盆骨折傷及閉孔動脈的報道較多,此創傷涉及普通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及骨科等多個學科,是臨床治療的一個難點,出血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7],救治中止血尤為重要,骨盆動脈造影栓塞越來越被廣泛地用于骨盆骨折出血,并逐漸替代手術治療,成功率已高達80%~91%[8]。因此,熟悉與掌握閉孔動脈盆內段的長度、外徑及其周圍結構的關系,進一步提高盆腔手術的精準度及手術的成功率,為盆腔相關手術治療及創新提供解剖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韋功濱,高勁謀,胡平,等.多發傷伴嚴重骨盆骨折的救治[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5):267.
[2]徐云欽,馮水云,楊德興,等.經導管動脈栓塞術與傳統保守方法治療骨盆骨折大出血對比分析[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1,16(1):45-46.
[3]阮默,徐達傳,汪新民,等.閉孔動脈吻合支的解剖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3,21(3):207-208.
[4]趙晶.閉孔神經盆內段的解剖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3.
[5]王懷經主編.局部解剖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58.
[6]劉習紅,肖凌暉,方永平,等.腹腔鏡手術治療閉孔疝3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10):981-982.
[7]阮默.骨盆創傷救治的應用解剖和影像學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2003.
[8]張英澤,潘進社,張奉琪,等.骨盆骨折動脈損傷的影像學研究及臨床治療[J].中華創傷雜志,2006,22(10):749-752.
作者:張孝林 劉楊 袁德智 馬煒 李永東 侯燕紅 單位:長治醫學院臨床一系 長治醫學院臨床二系 長治醫學院影像學系 長治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