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降鈣素原在菌血癥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年第十二期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血常規檢測儀器為XE5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PCT測定采用酶聯熒光法,檢測下限0.05ng/mL,檢測儀器為法國梅里埃VIDAS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當患者PCT<0.05ng/mL,統計時轉換為0.05ng/mL);樣本的采集與檢測程序均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血培養檢測采用美國BD9120全自動血培養系統,細菌鑒定采用傳統手工生化微量管或美國BD公司Phoenix細菌鑒定藥敏儀。
1.2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及MedCalc12.7.0統計分析軟件處理數據,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或Mann-WhitneyU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運用受試者工作特性曲線(ROC)評價各炎癥指標對菌血癥的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對象基線特征在本次研究中,共納入120例臨床各科室首次初診菌血癥成人患者,其中菌血癥組有47例,非菌血癥組73例。年齡、性別、用藥史、主要基礎疾病(除糖尿病外)在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菌血癥組病原體革蘭陽性菌占25.5%,革蘭陰性菌占74.5%,主要病原體依次為大腸埃希菌(42.5%)、金黃色葡萄球菌(14.9%)、肺炎克雷伯菌(12.8%),見表1。
2.2各指標預測菌血癥價值的比較菌血癥組WBC、NEU、PCT水平顯著高于非菌血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PCT預測菌血癥曲線下面積最大為0.836(95%CI:0.767~0.904),顯著高于WBC(0.676,95%CI:0.600~0.792)、NEU(0.696,95%CI:0.617~0.79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WBC與NEU曲線下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1。
2.3PCT預測菌血癥診斷價值PCT取不同臨界值時,診斷菌血癥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見表2.當PCT臨界值為0.43ng/mL時,基本排除菌血癥(陰性預測值為94.7%);當PCT最佳臨界值為2.27ng/mL時,其診斷菌血癥靈敏度為74.47%,特異度為90.00%,陽性預測值為83.3%,陰性預測值為84.0%。
3討論
本研究回顧性納入初次血培養采集時,同時檢測WBC、NEU、PCT臨床初診菌血癥成人患者,研究結果顯示,菌血癥患者體內WBC、NEU、PCT水平顯著高于非菌血癥患者,而且PCT預測菌血癥價值最高(ROC曲線下面積為0.836)。當PCT臨界值為0.43ng/mL時,基本排除菌血癥(陰性預測值為94.7%);當PCT最佳臨界值為2.27ng/mL時,其診斷菌血癥靈敏度為74.47%,特異度為90.00%,陽性預測值為83.3%,陰性預測值為84.0%。傳統的炎癥指標WBC、NEU、C反應蛋白(CRP)常用于菌血癥的輔助診斷,然而由于它們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屬非特異性指標,對臨床診斷感染性疾病價值有限。PCT是區分感染或非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的特異性炎癥標志物,廣泛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7]。有研究表明,PCT在感染和膿毒癥診斷價值要優于傳統的WBC、NEU、CRP等炎癥指標[8]。同樣,在本研究中盡管菌血癥組WBC、NEU、PCT水平顯著高于非菌血癥組,然而PCT診斷菌血癥曲線下面積最大(0.836),顯著高于WBC(0.696)、NEU(0.706),與McMaster等報道一致(PCT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4)。
PCT在不同的研究類型、設計,診斷菌血癥臨界值設定存在差異。據Kasem等報道,選擇急診部門留置中心靜脈管合并發熱兒童患者,當PCT為0.3μg/mL,其診斷菌血癥敏感為93.0%,特異為63.0%。Kim等[11]報道,納入急性發熱(≥38℃)人群,當PCT為0.5μg/mL,其診斷菌血癥敏感度為74.2%,特異度為70.1%。因而有學者建議,對于急診普通就診人群(非危重患者)PCT臨界值范圍0.2~0.5μg/mL比較合理。然而與先前的研究不同,本研究選擇臨床首次初診菌血癥成人住院患者,而且部分研究對象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盡管主要基礎疾病(除糖尿病外)在菌血癥組與非菌血癥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當PCT最佳臨界值為2.27ng/mL時,其診斷菌血癥靈敏度為74.47%,特異度為90.00%,陽性預測值為83.3%,陰性預測值為84.0%,高于上述研究。這可能與研究對象類型、用藥史、基礎疾病嚴重程度有關;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革蘭陰性菌菌血癥占74.5%,Charlest等報道革蘭陰性菌引起的菌血癥PCT水平更高。此外,當PCT臨界值為0.43ng/mL時,基本排除菌血癥(陰性預測值為94.7%),可以減少血培養數量,這與Chirouze等報道基本一致,提示PCT低水平可以作為排除菌血癥的特異性指標。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其一,作為一項回顧性研究,沒有區分菌血癥類型(社區或院內感染),因為是單中心研究,菌血癥病例數有限,而且醫院內血培養檢出率較低(5%~10%);其二,沒有將PCT與其他炎癥指標相比較,如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但先前有文獻報道[16],PCT在菌血癥的診斷上比它們更有價值;其三,盡管本研究采用臨床癥狀結合病原學依據診斷菌血癥,然而由于患者用藥情況不同、采血量不足等可能影響細菌檢出,也可能會導致菌血癥分類錯誤,因為本研究有1例高度懷疑菌血癥患者,其PCT>200ng/mL,但多次血培養結果陰性,可能與此有關。綜上所述,相比WBC、NEU,PCT在預測菌血癥方面顯示出更好的價值,而且PCT檢測時間短(<1h),可以為臨床提供快速診斷,指導早期經驗用藥。
作者:區云枝劉春林邱銓陳藝瑩李健芳單位: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海醫院檢驗科廣東醫學院檢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