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護理干預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進行640層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隨機將102例接受640層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的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由2名從事CT診斷10年以上的診斷醫生雙盲法觀察2組患者的圖像質量。結果觀察組患者中檢查成功49例,明顯高于對照組(42例)(P<0.05),觀察組患者成像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護理干預能有效穩定患者情緒,促進患者的積極配合,從而大大提高檢查成功率及圖像質量,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干預;640層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
冠狀動脈CT檢查成像是檢查冠狀動脈疾病的金標準[1]。目前,640層寬體探測器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因其無創、安全、掃描速度快、痛苦小等特點,能實現單次全器官容積掃描得到廣泛應用[2]。本文選取102例接受東芝AquilionONE640層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的患者,隨機將他們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及護理干預,觀察他們對于患者成像質量及檢查成功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廊坊市人民醫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640層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的患者10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7.5±18.1)歲;觀察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5.5±17.2)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有進行冠狀動脈血管成像適應證;(2)靜息狀態下,40次/min<心率<100次/min。排除標準:(1)對碘對比劑過敏者;(2)甲亢患者;(3)肝、腎、心等功能不全者;(4)心率嚴重不齊者;(5)哮喘患者;(6)嚴重感染伴高熱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給予患者口服25mg倍他樂克1~4片,囑咐患者多喝水,注意觀察患者狀態。1.2.2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步驟:檢查前,醫護人員需與患者進行檢查有關方面的溝通,充分了解其病情及心理變化,向患者講解掃描相關知識包括檢查過程、檢查注意事項及檢查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等,使其對檢查的相關內容、過程有大致了解,提前做好思想準備。檢查時耐心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心理上對檢查準備的情況,穩定患者情緒,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疑慮,必要時吸入氧氣,給患者服用適量舒樂消除患者焦慮;檢測患者心率,對于心率過快的患者,可給予服用降低心率和穩定心律藥物處理;協助患者擺好體位,注意電極片、導線及雙臂均應置于心臟掃描區之外,保證呼吸和床板移動等不對心電圖波形造成影響;注意對患者檢查部位以外重要器官的防護。指導患者將雙手上舉放在頭的兩側,訓練患者學習吸氣、屏氣,屏氣時間>10s;向患者強調要做到平靜呼吸情況下吸氣末屏氣,每次吸氣幅度盡量保持一致,根據模擬機器的語音提示進行訓練[3]。不可以隨意或提前屏氣,盡量避免打噴嚏、咳嗽及吞咽等。檢查中,盡量讓患者放松,避免外界干擾。連接好注射管路,“一看二摸三感覺四詢問”,確保管路暢通,使用留置針建立靜脈通路。選用合適造影劑溫箱加溫至37℃,再次叮囑患者注意事項,注射時有全身發熱的身體感受屬正常感覺。注射過程中,嚴密觀察圖像,明確造影劑是否進入及其濃度,密切關注患者情況;若患者反應異常,立即停止注射;掃描完成后,注意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囑咐患者多飲水。30min后,無反應者拔針,反應嚴重者,保留靜脈通路,對癥處理。
1.3評價指標
(1)檢查成功: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檢查,檢查時情緒穩定,無藥物滲漏出現,圖像檢查結果良好。(2)檢查失敗:有藥物滲漏,影響檢查[4]。由2名從事CT診斷10年以上的診斷醫生雙盲法觀察2組患者圖像質量。圖像質量評價標準[5]:Ⅰ級:冠脈無偽影,血管輪廓清晰,走行連續;Ⅱ級:冠脈走行連續,局部有輕微偽影或局部血管輪廓模糊;Ⅲ級:冠脈大部分或全部出現偽影,血管輪廓模糊,血管走形出現不連續甚至顯示中斷。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檢查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檢查成功49例,對照組檢查成功42例,觀察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2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成像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典型病例
A患者為冠脈支架術后1年,無任何不適癥狀。B、C患者為冠脈支架術后2~3年,近1~2個月出現間斷胸悶,心前區不適。見圖1。
3討論
高端螺旋CT具有檢查方便、安全無創和經濟等特點,更容易被患者和臨床接受[6-8]。其中320排640層寬體探測器冠狀動脈CT檢查提供的影像圖片清晰度較高,具有掃描速度快、造影劑使用量少、輻射強度低、安全性高且價格比較合理等優點成為冠狀動脈檢查的首選[9]。但是其檢查結果往往受到掃描技術、重建技術、環境、心率、呼吸配合、對比劑總量、注射流率以及患者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0]?;颊咝穆蔬^快和心率變化幅度過大,冠狀動脈的CT成像質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11]。另外,由呼吸產生的運動偽影是影響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質量的另一重要因素[12],因此,對患者呼吸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冠狀動脈成像質量具有影響的重要因素就是心率波動與心率的絕對數值[13]。所以在開展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過程中,適當的控制心率有利于改善圖像質量,消除運動偽影。心率波動是冠狀動脈成像質量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心率波動或心律失常者使每次波動的舒張程度不同,導致冠脈在CT數據采集時位置不一致,或某一段采集數據丟失,引起冠狀動脈中斷、錯位或出現階梯狀偽影,從而影響診斷和分析。影響心率的因素有基礎心率、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素質、心臟疾病。檢查中的心率控制:患者心率的快慢除了與其原有的基礎心率和疾病有關外,還與其情緒變化有關。如何減少這種影響,從而提高成像質量和檢查成功率至關重要。護理干預主要是心理干預,對于患者的心態、檢查的順利進行、成功率及圖像質量十分重要。盡可能減少干擾因素影響,才能確保檢查成功率和圖像質量清晰率[14]?;颊邫z查時處于多種應激狀態,其中的外部環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引起的應激反應,會導致患者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導致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致使其心率加快[15]?;颊叩膽し磻ㄟ^溝通交流、安慰疏導等護理干預可降低機體受影響的程度。事前告知檢查過程的有關事項,讓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使其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態[16]。指導患者檢查前4h禁食,檢查前12h不要飲用含有咖啡因類飲品。檢查前應將患者先安置在待診室靜坐休息并監測心率,若心率>80次/min,可口服短效酒石酸美托洛爾25~100mg以降低患者的心率。檢查中呼吸與情緒、心理素質的調整:患者的心率變化有時受情緒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掃描前,護士要做好心理護理,調整患者的情緒,安慰患者使其情緒保持穩定。首先,要詳細告知患者在檢查時注意事項和靜脈團注碘對比劑時,身體會出現的發熱等一些反應,使其有心理準備,以消除患者在注射碘對比劑時會出現的心率波動。對于比較緊張的患者,我們一般采用調整呼吸來平緩緊張的情緒,使心率下降并保持穩定。使患者能在平靜呼吸時屏住氣,并觀察患者胸部及腹部是否保持靜止不動,堅持8~10s。總之,通過檢查前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消除患者對檢查的緊張、恐懼心理。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檢查成功率96.08%,遠高于對照組,而且圖像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護理干預在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控制呼吸、降低心率波動情況的出現幾率,最終在提高圖像質量方面具有顯著意義,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婉紅.護理干預在320排冠狀動脈CT檢查中的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800-801.
3李華玲,陳亮,肖明,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的護理.護理學雜志,2011,26:49-50.
5王凱,侯陽.多層螺旋CT冠脈造影掃描方法研究.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1239-1240.
8張竹花,金征字,張抒揚,等.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的初步研究.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973-976.
9林義秋,焦水平.冠狀動脈CTA質量控制中的護理干預(附726例病例分析).川北醫學院學報,2013,28:159-161.
10陳玉娟.影響320排動態容積CT冠脈成像質量的因素及護理干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2:2723-2724.
11劉斌,趙紅,吳興旺,等.心率對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圖像質量的影響.放射學實踐,2007,22:444.
12張靜,李東梅,孫磊,等.心理干預對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患者的影響.齊魯醫學雜志,2011,26:129-130.
13靳霞,史紅梅,姚丹.提高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成功率的對策.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682-2683.
14旭霞.優質護理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13,27:2143-2144.
15曾秀麗,護理干預在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5-66.
16陳琴,周紅,鄧慧儀,等.64層螺旋CT主動脈瓣成像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039-1040.
作者:榮梅 李彩輝 閆建華 趙啟利 李兆祥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放射診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