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遠海訓練中衛勤演練存在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遠海訓練中衛勤保障訓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09/2018-08月作者醫院抽派醫療隊進行海上衛勤演練的詳細資料,對遠海衛勤演練中暴露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結果針對海上前沿救治能力、聯演聯訓指揮機制、衛勤人員編配、海上分級救治體系、新型衛勤物資、海戰特殊傷情救治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思想認識、更新戰傷救治觀念、融入作戰指揮系統、理清海上救治鏈、加強衛勤訓練等改進方案。結論積極開展海上衛勤演練、探索海上衛勤訓練新模式,需要各級海上醫療力量不斷實踐和探索。
【關鍵詞】艦艇編隊;遠海訓練;衛勤演練;應對策略
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近年來人民海軍大力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多次進行遠海編隊訓練,不斷提高威懾和實戰能力,提高軍事應對能力和應急突擊能力[1]。如何做好遠海訓練中醫療保障和衛勤演練工作,需要各級海上醫療力量不斷實踐和探索[2-3]。2016-09/2018-08月,作者醫院先后多次派出衛勤分隊參加多樣化遠洋編隊訓練,積極開展海上衛勤演練、探索海上衛勤訓練新模式。通過復盤總結演訓情況,發現了一些衛勤演訓的主要問題。現報道如下。
1遠海衛勤演練的特點和內容
遠海訓練通常續航時間長、海域跨度大、海上風浪急,訓練強度高。艦艇官兵晝夜輪班作業,體能消耗快,精神壓力大,且容易受到感染性、心理性、功能性疾病困擾,對醫療保障有更高的要求[3]。另一方面,遠海編隊訓練具有參訓兵力多、帶動兵力廣、科目覆蓋全等特點,為開展海上戰創傷救治演練提供難得的訓練平臺。作者醫院抽派衛勤人員搭乘綜合補給艦、船塢登陸艦開設編隊救護所,與陸戰隊、航空兵和艦艇部隊等官兵在海上聯合開展臨戰前戰傷救治訓練、血型統計和應急采血配血、編隊救護所快速展開、搶灘登陸作戰批量傷員救治、直升機傷員轉運等科目演練,并面向官兵開展戰術戰傷救治(tacticalcombatcasualtycare,TCCC)理論授課和戰斗應激心理輔導,對演訓中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和醫療后送,同時全程提供衛生防病服務和飲食安全指導。
2遠海衛勤演練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海上前沿救治能力亟待增強目前,海上編隊醫療救護所需要具備完成傷員戰傷急救、重傷復蘇和損傷控制性手術能力[4-5]。但通過演訓發現,搭載編隊救護所的艦艇醫療區布局設置不盡合理,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條件非常有限,難以滿足高效通過批量傷員的實戰要求。從衛勤人員能力來看,一專多能素質不夠過硬,缺乏有效處置海戰常見的爆震傷、燒傷、海水浸泡傷等傷情經驗,官兵戰傷自救互救技術掌握不夠扎實[6]。此外,遠海血液保障[7]、海上傷員后送等重難點問題依然是瓶頸。
2.2聯演聯訓指揮機制尚需完善雖然衛勤分隊在海上與各參訓要素開展了一系列融合訓練,但對于聯合衛勤訓練怎樣啟動實施、由誰組織指揮、如何考核評價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8]。對多兵種力量、各集成要素衛勤保障需求、戰傷救治流程研究不夠深透,無法分析研究戰傷類型和開展衛生減員分析,無法提供衛勤配屬建議,尚未達到針對性、個體化的精準衛勤支援層次[9]。由于多種條件限制,聯合訓練衛勤臨機導調不夠真實,導調組下達救治命令僅列出輕、重傷員數量,衛勤分隊還需要自己找傷員,自己設置傷情,自己進行救治,衛勤演訓存在“自導自演”的窘境。
2.3戰時衛勤人員編配仍需改進海上編隊救護所的人員編制、專業要求、醫護比例等關鍵要素尚無明確指導意見。作者醫院參考美軍艦隊外科手術隊(fleetsurgicalteam)和海軍陸戰隊前沿復蘇手術系統(forwardresuscitationsurgicalsystem,FRSS)戰術指標[10],提出建立兩種類型的海上衛勤分隊。但通過演練發現,海上編隊救護所編配的軍醫比例較大,護理人員數量偏少。批量傷員演練時僅通過10余名傷員護理人員就顯捉襟見肘,戰時如發生大批量傷員時,護理人員數量需求將會更大,因此建議編隊救護所調整醫護比例,適當增加護理人員配備。
2.4海上分級救治體系不夠明確海上分級救治鏈是海上各級救治機構完成好“時效救治”的關鍵因素。衛勤分隊開設的海軍作戰編隊救護所一般作為海上兩級救治階梯的加強型力量,主要承擔早期救治任務,同時發揮“加強單艦、醫療后送轉運”的綜合功能。演習過程中,常有多支醫療隊在不同艦艇開設救護所,各支醫療隊在海上分級救治鏈的關系不清,衛勤力量、救治能力和任務互不知曉,三級或后方救治機構不明確,造成衛勤演訓和實際救治中出現分級救治流程不清、醫療后送計劃不妥的現象。
2.5新型衛勤訓練物資急需補充近年來各科研單位加大研究力度,立足實戰背景,結合兵種傷情特點開發設計多種新型衛勤裝備,如落水人員衛星搜救定位系統、艦艇艙室人員定位系統、新型戰救背心、落水人員撈救裝備、通風復溫系統、新型海軍艦艇用擔架以及一體化傷員后送擔架等裝備。然而這些新型實用裝備均未列裝部隊。作者醫院購置了一些新型傷情模擬套件、高級訓練模擬人、新式軍醫及衛生員背囊,并通過組織衛生專業比武、軍醫和衛生員衛勤集訓、海上練兵比武活動等方式推廣使用,但總體數量偏少,不能滿足日常衛勤演訓需要,新型衛勤訓練物資裝備急需補充。
2.6海戰特殊傷情救治尚無規范作者參加了第五屆長城國際軍事醫學論壇,發現論壇65場會議報告中,關于海上救治技術和裝備的報告僅有3場(約占4.6%),表明目前我軍關于海上救治的研究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新型作戰武器和作戰方式的出現,使得海戰衛勤保障具有受環境影響大、傷情復雜、重傷多、落水傷員救治難、轉運后送難等特點[11]。艦艇遭受攻擊常出現的沖擊傷、擠壓傷、燒傷、海水浸泡傷、海洋動物蟄咬傷及復合傷尚無成熟的救治經驗,國內外亦無相關救治規范,給海戰特殊傷情的救治帶來諸多困難。
3.1提升真打實備思想接令快速響應沉著應戰遠海演訓是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背景下開展的重要軍事行動,是堅決落實備戰打仗訓令的實際行動,是探索“近海防御”向“遠海防衛”轉型期間遠海醫療保障新模式的具體實踐[12]。衛勤分隊應高度重視,以真打實備要求統籌部署,周密研究制定衛勤保障方案,有針對性地組織人員開展適應性訓練[13]。衛勤人員要以能夠遂行任務為光榮,全程刻苦開展訓練,精心搞好服務保障,做到思想認識到位、方案預案到位、物資籌措到位,才能在面對上級導調命令或真實危重傷員時臨危不亂,在第一時間迅速開展相關救治工作。
3.2更新戰傷救治觀念加大海戰創傷研究力度積極引進災害救援高級課程,系統學習國內外先進救援理論和技術。加強與院校、科研單位協作,著眼使命任務,立足工作實踐,把研究重心放在海上戰創傷救治上。在院內課題的資助下,圍繞海上戰創傷的基礎研究、病情特點、急救藥材、救護對策、模塊化團隊建設等問題[14],重點關注出血控制、氣道管理、損傷控制、復蘇策略、血液制品、監測設備等領域,帶動燒傷、普外科、胸外科、顱腦外科、骨科、口腔頜面外科、護理等學科開展軍事課題研究,切實提升海上戰創傷的救治水平。
3.3融入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建立聯合訓練機制加強協調對接,有機融入作戰部署,主動匯報衛勤訓練計劃和演練設想,積極參與軍事組各類作戰方案推演和作戰問題研究,掌握不同類型作戰任務特征和轉換階段,分析研究戰傷類型,開展衛生減員分析,探討海上傷員后送途徑,提出衛勤力量配屬建議。將衛勤分隊作為一支力量有機嵌入整個作戰演訓部署,實現衛勤保障與作戰樣式匹配、力量融合、時間銜接,與作戰兵力的深度協同,為戰時高效發揮傷員分級救治功能創造條件[15]。
3.4理清海上戰傷救治鏈量化衛勤分隊技戰指標隨著我國國防建設的不斷加強,航空母艦入役、遠程醫療手段完善、遠海島礁建設完善、遠程空中運輸能力加強,這些新興因素都將對我軍海上醫療救治后送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建立完善且靈活的海上作戰救治鏈,對海戰傷員的時效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各級救治機構的展開時間、救治能力、收治范圍、手術臺數量、治療床位、最大持續工作時間等戰術指標進一步量化,利于衛勤分隊的專攻精煉和模塊化管理[16]。
3.5組建戰傷救治團隊細化衛勤訓練模式標準充分發揮醫院衛勤骨干作用,組織到軍內外訓練基地參觀學習,系統學習高級創傷生命支持、戰術戰傷救治、世界軍事委員會醫學救援等培訓課程,擇優建立戰傷救治教官隊伍,明確衛勤訓練科目、組訓方法、考核標準等內容[17]。帶動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突出實戰背景下戰創傷的快速評估和救治策略,緊抓戰傷救治技術訓練,強化基礎技能全員普及,重視衛勤指揮能力培養。
3.6購置新型訓練儀器裝備貼近實戰組訓施訓通過提前申請和主動購置等方式,引進新型戰救器材和裝備,全員培訓掌握使用方法,形成堅強保障能力。引進高仿真模擬人和可穿戴式訓練模具,提高模擬傷員的化妝技術,積極改善醫學模擬訓練環境,重視營造實戰背景,檢驗救護人員心理應激能力。科學合理設置傷情,熟練傷情評估和救治流程,探索救治模式更新。按照“前沿外科手術隊”要求[18],明確手術類型和技術標準,進行外科系統軍醫專攻精練,強化前沿一線手術救治能力。
3.7提升衛勤訓練層次鍛造海上衛勤保障方舟按照打造海上衛勤訓練基地的設想,完善教官團隊及訓練場地、儀器設備等準備工作[19]。舉辦基層衛生骨干專項培訓班,提高業務水平,調動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平戰時衛勤保障作用。組織體系部隊成建制衛勤演訓,將戰術戰場救治列入訓練大綱及考核科目。探索建立聯演聯訓常態化機制,對各類方案預案、戰法訓法進行演練檢驗,緊貼實戰進行改進完善。
作者:季茹 勉聞光 李民 李萍 王艷威 黃志勇 薛旺 單位:廣東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