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現狀與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黑龍江醫學》2017年第1期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每個公民,無論其自身條件如何,均能平等地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的公益性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近年來,隨著醫改的進一步實施,我省高度重視公共衛生事業發展,不斷加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力度,公共衛生服務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但是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及不足。
1存在的不足
1.1社會宣傳不夠深入
一是部分領導干部的衛生發展觀念與方式仍停留在“重醫療服務、輕公共衛生”上,與以往一樣,仍將大多數經費投入于醫療服務上,未能將保障公民健康的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擺在并重的位置。特別是在未發生疫情時,公共衛生服務往往被忽視。二是部分群眾衛生保健常識和自我防護意識仍然較差,他們不良衛生習慣還較為普遍,往往只重視疫情期間的防控,忽視了經常性的衛生習慣養成。甚至對上門幫助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人員還存在不信任現象,存在抵觸情緒。三是部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敷衍現象依然存在,例如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時弄虛作假,使當地居民無法充分享受到應該享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1.2有效溝通機制欠缺
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疾控機構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任務越來越重,但是作為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網底防控工作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及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等單位,分別隸屬于社區、基層衛生等相關業務處(科)室,與疾控中心不隸屬同一系統,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有時候存在號令慢、政令不通等現象。
1.3公共衛生人才缺乏
目前,我省各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專業人員不足,現有工作只能由非專業人員代管,嚴重制約了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特別是一些偏遠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更是存在年齡普遍老化的現象。部分縣級疾控機構缺乏專業人才,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更是奇缺,遠遠不能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直接影響到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水平的開展。自2014年起,我省面向省內、外高等醫學院校及社會,每年公開招聘統招本(專)科及以上學歷應(往)屆醫學院校畢業生1000人,連續3年累計招聘3000人。這項活動的開展,為全面深化我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城鄉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改善鄉鎮衛生院人才隊伍結構,提高基層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有效解決農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
2進一步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建議
公共衛生服務關系到社會穩定以及百姓民生的重大民生問題,為穩步推進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服務工作,提出如下一些建議。
2.1加強宣傳,轉變思想觀念
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結合醫改的相關政策文件及衛生法律法規,積極開發領導層,重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大對基本公共衛生方面的政策支持及經費投入。同時要結合衛生主題宣傳日等,采取集中宣傳和日常宣傳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各種新聞媒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增強其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意識,做到無病預防,有病早醫。要樹立大衛生觀念,要樹立大醫治未病的理念,做好疾病一級預防的相應控制措施?;鶎俞t療衛生機構要搞好入戶宣傳,同時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要著力強化全體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大力開展健康科普教育,積極倡導健康文明、安全衛生的生活方式。
2.2探討有效的溝通和激勵機制
落實我省衛生計生委要求,落實完善疾控機構等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技術指導、業務考核等工作職能,細化考核內容,合理設定考核指標,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人員管理和資金分配掛鉤。與相應部門、委處室等溝通,明確、細化工作中的具體措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新模式。同時,疾控機構等作為防治工作的主力軍,面臨著工作任務量大、工作難度大、心理壓力大、職業風險大、收入水平低、人員流失嚴重等情況,要與人事、財政、編委等部門積極溝通,落實人員編制,配齊防治專業人員,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防治水平。同時提高人員待遇,使真正得到政策保障,充分調動傳染病防治人員工作積極性。
2.3提高人員素質能力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地培養、選拔、引進、使用人才,并不惜一切代價為其提供廣泛的發展空間。制定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的硬指標,定期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崗位聘用掛鉤。例如,將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作為高級、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指標;將承擔科研課題情況作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指標。同時,對職工崗位能力進行考核和評估,實現技術性工作專人專攻,專項專攻,專事專攻,確定階段性目標和時限,明確責任,責任到人,確保每位專業技術人員都有一技之長。
作者:閆世春 單位: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保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