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流行特征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是一大類主要引起腎臟損傷疾病的統稱,其中包含高麗出血熱(KHF)、流行性腎病(NE)、流行性出血熱(EHF),以前HFRS還被叫做鼠病毒腎病。我國一直習慣于使用“流行性出血熱”這個名稱。這類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出血、發熱、休克、惡心等[1]。HFRS是由漢坦病毒(HV)引起,HV主要以鼠類為宿主攜帶并傳播[2]。最早的HFRS病例報道在1913年的海參崴,隨后傳播至世界各地,截至目前,全世界五大洲累計70多個國家都有關于HFRS的報道[3]。此病在亞洲和歐洲多發,并且起病急,病死率高,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危害[4-5]。俄羅斯曾報道HFRS發病數在其人畜共患疾病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國是HFRS累計病例最多的國家,報道了全世界90%以上的病例,且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病例報道。本文對近年來國內外關于HFRS的各方面研究進行綜述。
1流行病學
1.1流行概況
1.1.1HFRS地理分布
關于HFRS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HFRS的發病與地理條件有著很大關系,屬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特別是由野鼠攜帶病毒引起的HFRS更是存在明顯的地區性。能夠為野鼠提供良好棲息地的區域(比如森林、荒草地等)是HFRS的潛在疫區,由家鼠引起的HFRS往往發生在鼠害嚴重的地區。HFRS病例雖然在全世界多個地區都有報道,但是主要集中在我國以及與我國毗鄰的韓國和俄羅斯,這3個國家報道病例占了全世界報道病例的絕大多數[6]。受HFRS影響最嚴重的是我國,1955年,我國內蒙古地區的鐵路工人中出現HFRS的暴發流行,隨后加強了對HFRS的研究,在之后的一段時間證實東北地區、南方地區、中部地區以及西北地區都存在HFRS的流行。近年來,有HFRS病例報道的地區已經遍及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近年來報道病例數最多的省份是黑龍江省[7]。
1.1.2HFRS流行的季節性
大量的研究發現,不同地區HFRS的流行都有著明顯的季節特點[8]。王芹等[9]在HFRS的相關研究中指出了此病發病每年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每年5月和11月,并且11月的發病高峰要高于5月的發病高峰。
1.1.3HFRS發病人群特點
人群對于HV是普遍易感的,但HFRS病例主要是青壯年,并且男性發病數遠多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2~5倍)。此外,國內的相關研究指出此病發病有明顯的職業特點,以農民為主[10],國外也有報道指出此病的發病人群主要為農村居民[11],這是由于本病是由鼠類宿主攜帶病原傳播,接觸到鼠類的機會是此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1.2疫情分布
HFRS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我國,其他國家報道HFRS疫情主要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比較典型的是英國報道的由實驗室動物引起的HFRS疫情[12]。近年來國外關于HFRS疫情的報道較少,筆者查到報道病例人數較多的國家是2002年的克羅地亞,報道發病人數200例[13];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和盧森堡在2005年的報道,自1990年以來,共有1114例確診病例[14],2011年阿爾巴尼亞的東南部地區也有相關報道。作為HFRS的重災區,我國的疫情形勢在上世紀80年代最為嚴重,發病人數最多的年份(1986年)達到11.5萬,這之后發病人數開始下降,發病人數由90年代初的6萬降到1999年4萬左右,2000年后發病人數平穩下降,2010年至今發病率一直穩定在1/10萬以下。在病死率方面,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的HFRS的病死率一直維持在8%~10%,隨后由于治療水平的提高,病死率迅速降低,直至近些年HFRS的病死率為0.69%[9]。
2病原學特征
2.1病原的發現
早在20世紀40年代,國外研究人員就證實HFRS是由病毒引起,但一直沒有成功分離到病毒。1978年,韓國學者李鎬汪等,才首次分離到引起HFRS的病毒(HV);1981年,我國以及俄羅斯、日本的研究人員也分離到該病毒。布尼亞病毒科的HV,除了引起HFRS外,還會引起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但我國尚無HPS疫情報道[15]。
2.2HV病原學
2.2.1HV基因組
HV的基因組為單股負鏈分節段RNA,包含有3個不同片段,分別是S、M、L片段。其中S片段編碼核衣殼蛋白(NP),NP大約含有430個氨基酸,在感染細胞中表達過量、含量最多,且具有較高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有相關研究認為HV的人體細胞免疫應答與NP蛋白密切相關[16]。M片段可編碼糖蛋白前體(GPC),GPC含有約1150個氨基酸,GPC分別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完成兩次糖基化,被切割然后裂解成G1和G2糖蛋白,HV的生物活性主要決定于G1和G2,HV的生物活性又決定其致病特點。L片段編碼RNA多聚酶,RNA多聚酶含有2100多個氨基酸,具有核酸內切酶、復制酶、轉錄酶的活性,關系著HV的復制和轉錄。
2.2.2HV的理化性質
HV對有機溶劑高度敏感,能被丙酮、苯、氯仿等快速滅活,相對穩定于4~20℃環境中,56℃1h或者100℃1min可很快被滅活,對紫外線敏感,以上方法滅活HV后,其抗原性保留。
2.2.3HV的分型
由于近些年各國對于HV進行大量研究,越來越多HV亞型被發現,現已知的HV至少可以分為42個基因型/血清型。其中已證實22個型別可對人類致病,可以引起HFRS的有7個型別,可引起HPS的有15個型別,其他10個型別的HV是否引起人類疾病尚不清楚[17]。HV按照宿主動物劃分,可以分為4個類群:棉鼠亞科相關病毒、食蟲目相關病毒、鼠亞科相關病毒和田鼠亞科相關病毒。我國發現引起HFRS的HV主要是田鼠亞科和鼠亞科相關病毒。與鼠亞科相關的HTN和SEO兩種型別的HV是我國HFRS的主要流行型,在我國廣泛分布,其中HTN型的HV有9個亞型,SEO型HV可以分為4~6個亞型。HTN型引起的病例病情嚴重,SEO型引起的病例病情較輕[18]。此外,我國近年來還發現HV的其他型別,均是從鼠類宿主體內分離得到,目前還未發現人感染這些型別的HV。
3宿主動物及傳播途徑
3.1宿主動物
能夠攜帶HV的宿主動物種類繁多。目前已發現173種不同的陸棲脊椎動物可以攜帶HV,眾多的動物宿主中,小型嚙齒類動物是引起HFRS的主要宿主動物[19]。在我國,能夠攜帶HV引起HFRS的嚙齒類動物主要有分為3大類,分別是野鼠類(黑線姬鼠、大林姬鼠、黑線倉鼠、普通田鼠、大足鼠、黃胸鼠)、家鼠類(褐家鼠、小家鼠、黑家鼠)及實驗室動物(大白鼠、小白鼠)。其中野鼠類以黑線姬鼠為主,家屬類以褐家鼠為主,實驗動物以大白鼠為主。近年來有人從家畜的多個內臟器官中檢測到HV抗體,并分離得到病毒。這些研究說明家畜對HV易感,可以作為HFRS的播散宿主,而家畜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應引起重視。
3.2傳播途徑
HFRS的傳播途徑可以分為3類,即動物源性傳播(主要是鼠類傳播)、垂直傳播和螨媒傳播。HV在鼠類宿主體內可長時間存在,不引起鼠類宿主癥狀,這期間HV可以在鼠類宿主體內大量增殖并通過宿主排泄物排向外界環境中,這是動物源性傳播成為HFRS的主要傳播途徑的主要原因。此外,人與人之間傳播HV的實例罕見,阿根廷南部曾經有過1例相關報道。
3.2.1動物源性傳播
動物源性傳播的HFRS按照其傳播的具體方式又可分為接觸傳播、消化道傳播和呼吸道傳播3種傳播方式。(1)接觸傳播。經傷口最容易進行HV傳播,有實驗表明,HV接種黑線姬鼠,一段時間后,可以在其血液、尿液、糞便中檢出不同滴度的HV。上述各種標本中HV可以通過破損表皮繼續感染其他實驗動物。在實際報道病例的相關研究中,鼠類接觸史已經證實成為HFRS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0]。(2)呼吸道傳播。HV在鼠類動物宿主體內感染可以持續數周甚至幾個月,這期間HV經過大量的繁殖后可以達到極高水平,這種高水平的HV隨宿主的排泄物排到外界環境中,可形成含高濃度HV的氣溶膠,高濃度的氣溶膠又可以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類及鼠類宿主動物。已有通過呼吸道引起的HFRS暴發的相關報道[21]。同時國內外都有研究人員從飼養動物(用于HV實驗的動物)的實驗室空氣中分離到HV。(3)消化道傳播。早期韓國學者的相關研究顯示,HV接種黑線姬鼠后,其唾液和腮腺可以檢測到HV的特異抗原,后續的一些研究也證明HV經口或者灌胃感染實驗鼠后,處死實驗鼠,可從其肺部組織及腦組織中分離到HV。此外,嚙齒動物喜食同類尸體,這也成為HV在宿主間傳播的重要因素。
3.2.2蟲媒傳播
和布尼亞病毒科的其他4個屬的病毒一樣,HV具有蟲媒傳播特征,國內外研究已證實螨媒能夠傳播HV[22]。3.2.3垂直傳播孕婦感染HV后,可經胎盤感染胎兒,造成胎兒死亡,可從胎兒臟器分離到HV。人工感染實驗室懷孕的小鼠,在胎鼠體內,也能分離到HV。
4HFRS的防治
關于疾病的各方面研究都是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據,以便于更好地制訂防治措施。縱觀國內外對于HFRS的各項研究工作,關于HFRS的防治,包括HFRS的疫情監測、宿主動物防控、免疫防護3大類措施。
4.1HFRS的疫情監測
包括人間疫情和鼠間疫情監測4.1.1HFRS的人間疫情監測對HFRS人間疫情的監測有助于對疫情及時掌握、及時分析處理和預判其發展趨勢。全球90%以上的HFRS病例都在我國,我國的人間疫情監測意義重大。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先后建立了48個HFRS監測點,通過大量的人間疫情監測工作,弄清了HFRS發病和死亡特點、人群特征、分布特征、季節性以及流行趨勢[7,23]。多年的持續監測工作顯示,目前我國HFRS疫情形勢已相對穩定,由于治療條件的改善,病死率已經控制在1%以下[9,24]。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技術的飛速發展,HFRS的疫情監測有了新的檢測手段,可以從基因水平分析和解釋HFRS疫情,同時也為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依據[25-26]。
4.1.2鼠間疫情監測
HFRS鼠間疫情的監測主要是對鼠類宿主進行監測,包括鼠類宿主的種類、數量以及其HV感染情況,常使用鼠密度和帶毒率來描述監測結果。相關研究表明,HV可以以隱性感染長期存在于鼠類宿主體內,鼠密度或者帶毒率的增加都可能成為HFRS暴發的原因,鼠類的活動有明顯的區域特點,對于那些適宜鼠類棲息繁殖的地區,盡管沒有HFRS暴發疫情,也應加強鼠間疫情的監測,防患于未然。此外,國外曾有報道實驗室鼠類引起的HFRS疫情[12],因此對于實驗室鼠類宿主也應該進行監測。
4.2宿主動物防控
對HV動物宿主鼠和蜱的防控是預防HFRS的有效措施。在鼠類活動頻繁的季節進行滅鼠和滅螨工作以達到消滅HFRS傳染源的目的,通過整理環境、改善生活和工作場所環境,減少與HV宿主接觸的機會進而切斷傳播途徑。
4.3免疫防護
人體感染HV后可以獲得穩定且持久的免疫力,很少發現有二次感染的病例,這一特點決定了免疫防護成為防治HFRS的重要手段。針對這個特點,國內外成功研制并上市了用于防治HFRS的疫苗(如鼠腦滅活疫苗、細胞純化疫苗),這些疫苗接種人體后可產生保護性抗體持久免疫HV,在HFRS的防治工作中已經起到了重要作用[27]。但是,以上滅活疫苗存在的共性問題是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較弱,且誘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滴度較低。因此,國內外做了大量關于HFRS新型疫苗的研究,包括HV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HV載體疫苗、HV核酸疫苗[28]。相關研究表明,HV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可很好地刺激和誘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產生高水平的特異性抗體[29]。HV載體疫苗在誘導機體免疫應答的作用上優于早期的滅活疫苗,但其嚴重缺點是由于載體的使用而降低了疫苗本身的效力。HV核酸疫苗誘導的免疫應答不僅能有效保護同型HV感染,還能對其他型別的HV感染產生交叉保護[30]。近年來,有人研制出HV的氣溶膠疫苗,這種疫苗可以通過鼻黏膜給藥,這種新型疫苗便于實現規模化的生產,簡化了接種過程,有利于人群免疫工作的開展。
5HFRS研究工作的展望
從歷史上首次報道HFRS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期間人類對HFRS的認知從陌生到恐懼,從恐懼到了解,再到對HFRS的深入研究。目前人類對HFRS的研究極具深度和廣度,從最初的單一病例研究到人群監測,從血清學水平研究到目前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的廣泛應用。我國由于受HFRS影響最為嚴重,對HFRS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這些大量的研究,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系統的、完善的、科學的方法來對HFRS進行監測及防控,穩定控制了我國的HFRS疫情。人類史上每次與某種疾病的斗爭都是持續且相對長期的,但最終人類都迎來了全面的勝利,比如天花和鼠疫,都是經過激烈斗爭后最終被消滅或是有效控制。隨著人類社會飛速進步和發展,民眾素質不斷提高,對疾病的研究不斷深入,對疾病的防治手段和措施不斷完善,HFRS及其他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將會被人類有效地控制直至消除。
作者:彭靖堯1,2;蔡同建2;凌華1;張敏1;趙華1;毛德強1綜述;黃為1,審校 單位:1.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陸軍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院軍隊流行病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