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人手術期的中醫護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方法
1.1術前護理患者前來就醫后主治醫師先對其進行初步診斷,一經入院后,兩組患者都進行一般的止痛、固定骨折處理。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的醫護人員安慰患者,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具體實施步驟,并說明手術醫師的權威性,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配合手術。對照組中采用二級護理的醫護人員則無術前心理干預,只是術前進行簡單提醒。
1.2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觀察組的護理人員時刻陪護在患者身邊,配合麻醉師進行術前麻醉,并時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照組的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無需過多參與。
1.3術后護理在術后麻醉消除后護理人員立即對患者進行護理,對照組進行血壓監測每小時一次,心電監測每小時一次,指脈氧監測每小時一次;觀察組在對于以上檢測監測的同時進行膳食輔助恢復,對于骨折的患者要及時補充鈣質和蛋白質,有利于傷口恢復,骨骼愈合,同時對患者針灸,進行輔助治療。在圍手術期結束出院后觀察組的醫護人員每隔一周對患者進行隨訪一次,隨訪時長為三個月,對其飲食進行指導,進行適當食補;對照組醫護人員只檢查恢復情況。
1.4觀察指標在患者術后7~12天即圍手術期結束后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判定,對于患者傷口的愈合速度以及患者傷口是否出現感染跡象進行比較,以患者在術后三個月內骨折處的恢復情況進行詳細對比。
1.5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圍手術期后患者傷口愈合情況在患者手術后的7~12天即可觀察患者傷口的愈合程度,在觀察組中患者只有1例出現傷口感染現象,且大多數患者傷口在7~12天內即初步愈合;在對照組中患者中12例出現傷口感染現象,且傷口愈合速度較觀察組相對較慢,大多數在9~12天甚至更長時間之后才會愈合。詳細數據見表1。從下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傷口感染比對照組低25.58%,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的患者傷口愈合速度明顯比對照組快,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患者出院三個月后恢復情況在患者出院后的三個月中每隔一周對患者進行一次隨訪,觀察其恢復情況,統計患者痊愈所需的時間,觀察組患者的痊愈時間大多數在4~12周痊愈,而對照組患者多在兩個8~12周甚至更長時間才痊愈,觀察組患者痊愈速度明顯對照察組快,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見表2。近年來老年人出現骨折的人數呈上升趨勢,而大多數老年人出現骨折多是由于摔倒、碰撞以及交通事故等引發的,而且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后的護理也變得尤為重要。
中醫護理是臨床工作中非常實用的護理方法,中醫護理在我國中醫學以及辨證醫學的理論指導下,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于冶”的原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骨折患者在術后可以采用中醫護理的方法來對自己進行護理,中醫護理的護理人員要求熟練掌握中西醫護理以及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對于老年人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要格外注意,老年人年紀較大,醫護人員需要極大的耐心,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在術前一定要耐心勸導患者,解除其內心對于手術的恐懼,采取一些心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疏導。
與患者及時進行溝通,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產生的厭倦及孤獨心理。在術中對于患者的生命體征隨時監控,并配合麻醉師進行麻醉。中醫講究三分治,七分養,更注重“養”,在術后除了正常的止痛用藥之外,護理人員還應對于不同患者定制不同食補療法,補充鈣質和氨基酸,輔助骨折處愈合。在食補的同時進行針灸療法,系統性的對全身各個穴位進行刺激,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助于患者的恢復。
我院通過本次臨床實驗發現對于老年人骨折后圍手術期進行護理選擇中醫護理效果更好,傷口愈合速度快,無感染跡象,骨折處痊愈速度快,患者對于治療效果普遍滿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作者:黃偉單位:河北省灤平縣中醫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