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究春季仔豬寄生蟲病的防控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18年第1期
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我們從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現象,冬春交際,乍暖還寒,也是寄生蟲病的高發期。豬寄生蟲病也是導致養豬場飼料報酬和生產經濟效益低的一項主要因素。仔豬寄生蟲病多發生在管理粗放和飼養環境不好的養殖場(戶)。由于仔豬寄生蟲病發病緩慢,表現不明顯,一般不能第一時間引起技術人員和場主的重視,而沒有采取及時的處理措施,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養殖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需要給豬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進行科學養殖,做好種豬的驅蟲工作,做好仔豬寄生蟲病的針對性預防治療工作。
1.1豬球蟲病
豬球蟲病主要是通過豬等孢球蟲與一些艾美耳屬球蟲,寄生在仔豬小腸上皮細胞,關鍵臨床癥狀為腹瀉的一種原蟲病。一般8到50天左右的仔豬最容易發病,而在這之中,10天左右與斷奶之后的幾天則是引發豬球蟲病的高峰時期。患病仔豬會產生腹瀉現象,最初排出黃色或者灰色稀便,之后便會排出黑色惡臭且帶有氣泡呈液體狀的糞便,部分糞便會呈現出暗紅色膠胨樣,而少部分還會有血液混于其中。患病仔豬不僅會日漸消瘦,皮膚蒼白,而且還會停止生長,僅是使用抗菌素對腹瀉進行治療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
1.2豬蛔蟲病
蛔蟲病是豬經常見到的一種內寄生蟲病,關鍵寄生在小腸,對于3到6個月齡的仔豬會產生較大危害。病豬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漸進性消瘦、貧血,而且背毛粗亂沒有光澤,皮膚比較蒼白,還會出現磨牙現象。蛔蟲幼蟲移行會導致肝臟與肺臟發生病變,形成蛔蟲性肺炎,出現咳嗽與呼吸困難的癥狀,同時肝臟受損還會引發結締組織增生,進而產生“乳斑肝”。而蛔蟲成蟲移行進入膽管,則會讓仔豬出現黃疸與腹痛情況,感染蛔蟲病的仔豬生長速度較為緩慢,飼料轉化率呈現出下滑趨勢,容易引發細菌性或者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從而導致仔豬的發病概率增加,使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2春季仔豬寄生蟲病的防控對策
2.1強化飼養管理
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保證給仔豬提供充足的飼料營養與飲水,適當的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與礦物質,根據品種與生長階段供應全價日糧,進而使仔豬的免疫力與抵抗疾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給豬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需將衛生消毒管理做好,飼喂的飼料應當保持清潔與新鮮,不可飼喂出現霉變與污染的飼料。如果飼喂水生植物,必須先將其清洗干凈,不允許飼喂生魚蝦、貝類與沒有經過煮沸的泔水。此外,還需對豬場飲用水源進行保護,保證水質始終處于清潔狀態。糞便必須及時清掃干凈,可將其堆集發酵或者用作沼氣原料,實行無害化處理,從而將寄生蟲卵徹底消滅。定期實行驅蚊與滅蟑等一系列相關工作,豬場內不允許飼養犬貓等任何其它動物,同時還需預防家貓與野貓到豬舍內活動,這樣才能夠消滅中間宿主,將傳播渠道真正切斷。
2.2科學選用驅蟲藥
在選用驅蟲藥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仔豬年齡、類別與感染寄生蟲的種屬等各個方面,進而選擇高效、低毒且相對較為安全的藥物,同時需注意使用劑量不能過多、適口性好、使用過程比較方便等。當前,市銷驅蟲藥物通常有大環內酯類,包含伊維菌素與多拉菌素等,主要針對體內的線蟲與皮膚寄生的節肢寄生蟲,不過這對于吸蟲與絳蟲沒有較好的效果。而阿苯噠唑與左旋咪唑等則能夠有效驅除體內吸蟲與絳蟲,不過其對于皮膚內寄生的節肢類寄生蟲卻沒有任何效果。因為仔豬群的寄生蟲病大多數都是混合感染,所以為了降低驅蟲次數,提升一次性驅蟲效果,應當盡量選擇驅蟲效果好、毒性比較低的復方驅蟲制劑,比如,騰駿“肯維高”與金大康“蟲凈”等。使用此類驅蟲藥物一次,便可以同時將仔豬體內外的寄生蟲有效驅除。總之,寄生蟲病對于仔豬會產生很大危害,因為冬季氣候比較寒冷,寄生蟲發生的完整循環鏈難以真正形成,因此冬季寄生蟲病的發生率相對比較低。不過,隨著春季溫度的逐漸上升,各類寄生蟲則會開始發育,從而會對仔豬的健康生長造成嚴重威脅。所以,有關人員一定要通過科學方式對此進行有效防控,采取科學的飼養技術,給豬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這樣才能夠讓仔豬一直處于正常的生長狀態。
作者:皮景民1;王君峰2 單位:1.274700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局武安動物衛生監督所;2.274700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