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視域下整合醫學的哲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醫學是一門生命之學,整合醫學就是讓生命充滿智慧,使智慧煥發生命。在闡釋整合醫學理念的基礎上,詳細分析整合醫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醫生越來越忙而患者卻越來越多、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而患者卻越來越看不起病、醫學快速發展的同時而醫學人文精神卻越來越缺失;整合醫學體現了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整合醫學模式有助于健康中國建設。
【關鍵詞】整合醫學;哲學;健康
中國據統計,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在我國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在一切以治病為中心的前提下,出現了醫生越來越忙而患者越治越多的現象,這說明現代醫學發展進入了誤區。健康中國建設要求人們樹立大健康理念,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到“以健康為中心”。整合醫學模式的產生順應了疾病譜的變化和時代健康需求,是中華民族為促進人類健康、改善全球衛生治理貢獻的中國智慧和提供的中國方案。
1整合醫學的提出
整合醫學是我國著名消化疾病專家、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首先提出來的[1]。樊院士認為,整合醫學既要考慮現在已知各生物因素,也要考慮心理因素、社會因素和環境因素,既要以呈線性表現的自然科學的單元思維考慮問題,也要以呈非線性表現的哲學的多元思維來分析問題,從而構建更全面、更系統、更科學、更符合自然規律、更適合人體健康維護和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新的醫學知識體系[2]。整合醫學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為邏輯起點,具有整合性、系統性、開放性等特征[3],能夠給我們提供關于醫學目的、醫學價值、醫學模式及生命、健康、疾病的基本觀點和總體看法,能夠引領醫學未來發展、提高醫生的哲學素養、鑄造醫學人文精神、培養醫生的反思和批判思維能力等。我們知道,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醫學是一門生命之學,整合醫學的使命就是讓生命充滿智慧,使智慧煥發生命。英國自然科學史家丹皮爾在《科學史》中曾指出:“要想關照生命,看到生命的整體,我們不但需要科學,而且需要倫理學、藝術和哲學。[4]”如適宜醫療和過度醫療都是當前醫療中的現實,但其背后隱藏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前者是以患者為本,后者是以增加經濟收入為本,兩者的價值觀不同,這就涉及到哲學問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5]”醫學研究的對象是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這種研究對象的特殊性要求醫務工作者不僅應該掌握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應當具備必要的哲學素養。哲學家不一定是醫學家,而優秀的醫學家一定是哲學家。因此,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整合醫學知識的學習。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更要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的整合醫學研究,從而引領醫學的未來發展。
2整合醫學產生的時代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了空前發展的新時期,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居民健康狀況不斷改善,衛生資源持續增長,醫療衛生服務明顯增加,城鄉衛生發展差距明顯縮小。人均預期壽命得到提高,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也有明顯下降。當下醫學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醫生越來越忙而患者卻越來越多,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而患者卻越來越看不起病,醫學快速發展的同時而醫學人文精神卻越來越缺失。
2.1致病因素與疾病結構發生變化當下,由于生態環境惡化、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導致致病因素與疾病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據統計,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增長,醫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忙得滿頭大汗,結果就出現“醫生越來越忙而患者卻越來越多”的現象,這說明當下醫學發展已進入“只治不防,越治越忙[6]”的誤區。這是醫生的無奈,更是現代醫學發展模式的悲哀。
2.2患者的醫療經濟負擔加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進步,CT掃描、內窺鏡、核共振成像等技術取得了明顯進步。這些醫療技術的進步本應當是造福人民健康的福音,使人民獲得可及的、廉價的醫療服務。正如NuffieldCouncil指出:“將新技術用于減輕人類的痛苦是一種道德責任。[7]”但當下醫療技術的進步不但沒有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出現了“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感嘆。在現代醫學面前,出現了以前醫學不曾有的現象:現代醫學被牢牢地綁在資本的列車上,出現醫療市場化。醫療市場化使資本滲透進現代醫學的每一個環節,導致現代醫學出現異化現象:治病救人的醫學目的被異化為治病賺錢,救死扶傷的醫學基本價值被醫學的經濟價值所取代,結果就表現為在醫療服務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個別醫院越來越像一個以賺取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的企業,院長越來越像唯利是圖的商人,醫院的商業味太濃,為了賺錢,個別醫生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患者的權益遭到嚴重損失,康德曾說“人是目的,永遠不可把人用作手段”[8]。如果把患者當作謀取錢財的手段的話,其結果就會導致人民群眾越來越看不起病。
2.3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我們知道,醫學本質上是一門人學,人是什么,醫學就是什么,對人的全面關懷為醫學應有之意。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院士認為,醫學是人類研究自己的科學,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希波克拉底認為,了解病的人比了解人的病更重要。但伴隨著醫學技術化、醫療市場化的發展,臨床上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醫學技術化主張主客二分、身心二元,往往關注“身”,而忽視了“心”,他們實際上把患者看作是沒有情感的機器,儀器診斷取代經驗診斷,化學合成藥物代替自然藥物。他們將患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社會關系和行為方式等排除于治療疾病之外,其結果必然導致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醫療市場化使拜金主義思潮幾乎影響著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一切領域,無論是診斷中的各種檢查,還是治療方法的采用,無不滲透著拜金主義的影響,而醫療市場化與醫療技術化的結合,導致醫學人文精神在臨床實踐中更難落地生根。一方面,醫療市場化以醫療技術化為支撐,以技術萬能論為旗幟,醫療市場化更是橫行無阻;另一方面,醫療技術化在醫療市場化的支持下,醫療技術萬能的思想因獲得助力而日益鞏固。其結果就是人文精神離醫學越來越遠了。以上諸問題的凸顯充分說明當下醫學已經“生病”了,而且還“病”的不輕,這種生“病”的醫學依靠醫學本身很難自愈,需要從哲學層面對原來的生物醫學模式進行“把脈、診斷和治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經過長期的探索和臨床實踐,樊代明院士提出了整合醫學思想,即“醫學缺整體觀醫將不醫”“醫學缺發展觀醫將不準”“醫學缺醫學觀醫將不順”“醫學缺整合觀醫將不靈”。主張整合中醫與西醫、醫學與自然、醫學與社會、醫學與工程、醫學與語言、醫學與藥學、基礎與臨床、專業與專科、醫學與營養、醫學與養生等[9]。樊院士認為,未來醫學將會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10]。整合醫學模式的提出,既順應了疾病譜的變化和時代健康需求及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又有利于健康中國戰略的有效實施,更是為未來醫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3整合醫學的哲學思考
自近代以來,在醫學模式領域中國人一直向西方學習,包括生物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循證醫學、精準醫學及身體觀、健康觀、疾病觀和死亡觀等內容。但伴隨著現代醫學局限性的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開始反思西方醫學的發展之道,思考未來醫學的發展之路,開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模式話語體系和學術體系。整合醫學模式繼承中國傳統醫學智慧、借鑒現代醫學發展模式,把握當代醫學發展現實,關懷人類健康、面向未來醫學發展,體現了繼承性和民族性、原創性和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
3.1整合醫學體現了繼承性、民族性整合醫學強調整合中醫與西醫,提出預防和治療并重,醫學與人文并重等思想,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和繼承性。如傳統中醫中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理念、“因人因時因地”的個體化治療思想、大醫精誠的人文情懷、“君臣佐使”的復方治療及觀物取象的認識論、整體綜合的方法論、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辨證論治與治病求本的思維方式等。深入研究和系統總結中醫哲學智慧對豐富整合醫學內容,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整合醫學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代西方科學哲學家四巨頭之一的費耶阿本德通過親身治療后也指出:“當我讀了為針灸提供哲學基礎的《黃帝內經》時,我發現在中國這是有意識的:必須尊重地對待人體,這意味著必須發現一些不損害它的尊嚴的診斷方法。[11]”整合醫學理念繼承了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觀、預防觀和養生觀及醫學人文等思想,汲取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事實上,醫學發展堅持只有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堅持只有善于繼承,才能有所創新。
3.2整合醫學體現了原創性、時代性我們知道,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對人的理解不同,便會有不同的醫學。人是動物,便有了生物醫學;人是機器,便有了機械論醫學;人是社會關系的產物,便有了社會醫學;人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便有了生態醫學;人是有情感、有慧根、會思想的萬物之靈,便有了人文的醫學。在醫學模式方面,先后出現過神靈醫學、自然哲學醫學、機械論醫學、生物醫學和生物-社會-心理醫學等模式。這些醫學模式既有其合理性,又都有其局限性。整合醫學模式是在借鑒中西傳統醫學哲學的智慧,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因為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而人是萬物之靈長,是世界上最復雜的生物。人不僅是自然的產物,而且是社會關系和文化的產物,又是社會關系和文化創造者的存在。以往的醫學模式僅注重人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特性。而整合醫學模式既考慮到人的病,又考慮到病的人,是見病又見人的醫學模式。該模式既考慮到人的生物、社會、心理特性,也考慮到人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特性;既考慮到人體的空間屬性,也考慮到人生命的時間變化;既能解釋醫學的自然科學屬性,也能解釋醫學的人文精神屬性等。整合醫學模式還適度擴大醫學哲學研究的疆界,向前延伸至生活哲學,向后延伸至死亡哲學。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整合醫學理念的提出,體現時代醫學的要求。當下,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所帶來的人們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致病因素與疾病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慢性病、非感染性疾病和老年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危險。整合醫學有利于適應疾病譜的新變化,有利于實施的《“健康中國2016—2030”發展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講,整合醫學就是樊代明院士在深刻反思現代醫學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中西醫學的優劣,并對世界發達國家和我國當下醫改實踐進行系統總結,深入探索的結果。
3.3整合醫學體現了系統性、專業性近代以來,伴隨著西學東漸,在我國形成了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種醫學體系并存的局面,這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范式提供了實踐基礎。與此同時,由于西方醫學自身面臨的發展困境,需要我們從更高的層次去審視未來醫學發展之道,這為構建中國特色的醫學理論提供了可能。整合醫學以整合為手段,以促進醫學專科化向整體化發展為主線,以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為目標。在醫學目的、醫學價值及生命觀、生活觀、健康觀、疾病觀等方面集中西醫學智慧之大成,形成醫學模式新理論。整合醫學突出表現在互補和協同兩個方面。互補表現為中醫主觀經驗與西醫客觀實驗的互補;中醫整體綜合與西醫分析還原的互補;中醫治未病與西醫治已病的互補;中醫辨證論治與西醫辨病論治的互補;中醫重視人文精神與西醫重視科學精神的互補;中醫個體化治療與西醫群體化治療的互補。協同表現為中醫意象思維和西醫抽象思維的協同;中醫求善與西醫求真的協同;中醫重視生命與西醫重視人體的協同;中醫察同與西醫察異的協同;中醫調理人體內環境平衡和西醫征服消滅人體病菌的協同,中醫“君臣佐使”復方用藥與西醫化學合成單方用藥的協同;中醫身心一元論與西醫身心二元論的協同;中醫情志療法與西醫心理治療的協同、中醫內向型文化與西醫外向型文化的協同等。整合醫學研究涉及哲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養生學等諸多學科[12],并不斷吸收現代科學研究(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形成兼容并蓄的當代醫學新模式,是未來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13]。因此,推進整合醫學研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協同推進整合醫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一方面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視角,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傳統中醫學煥發新的生命力。推進整合醫學,還需要建設好整合醫學研究團隊,形成一支適應整合醫學發展要求,瞄準國際醫學學術前沿的學術共同體。同時需要加強整合醫學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門類齊全的中國特色的整合醫學教材體系。
【參考文獻】
[1]樊代明.整合醫學初探[J].醫學爭鳴,2012,3(2):3-11.
[2]樊代明.HIM,醫學發展新時代的必然方向[J].醫學爭鳴,2017,8(1):5.
[3]樊代明.全科醫生小字典——整合醫學[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5):551.
[4]W.C.丹皮爾.科學史[M].李珩,譯,張令,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21.
[5]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10.
[6]李穎.如何打破“只治不防”單軌制[N].北京:科技日報,2017-12-26.
[7]杜治政.醫學在走向何處[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458.
[8]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9.
[9]樊代明.HIM,醫學發展新時代的必由之路[J].醫學爭鳴,2017,8(3):1-18.
[10]邢遠翔.貴在整合難在整合贏在整合——樊代明院士談整合醫學順勢而為[J].中國醫院院長,2016(20):16-17.
[11][美]保羅•法伊爾費耶阿本德.自由社會中的科學[M].蘭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170.
[12]樊代明.整合醫學的內涵及外延[J].醫學與哲學(A),2017,38(1):7.
[13]樊代明.生命科學與整合醫學[N].江西日報,2016-2-3:A03.
作者:張洪雷 張宗明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與政治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