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兒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現代儀器與醫療雜志》2015年第六期
慢性咳嗽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兒童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階段,其咳嗽反射、呼吸道免疫等多種功能均與成年人存在較大差距,其原發病情臨床差異較大,嚴重者會出現聲嘶、尿失禁等并發癥,甚至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因此,明確小兒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關影響因素,對臨床診斷、治療及預防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就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診治的180例慢性咳嗽患兒進行回顧分析,分析咳嗽病因及影響因素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診治的180例慢性咳嗽患兒,納入患兒組。選取標準:1)年齡≤14歲;2)咳嗽是主要癥狀或唯一癥狀,持續或反復發作≥4周,無咯血、喘息;3)肺部聽診未見啰音,結核菌素試驗陰性,X線胸片未見異常[3]。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肺部癥狀或體征;2)合并慢性基礎疾病;3)既往已診斷為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纖毛不動綜合征、肺結核等病因導致的特異性咳嗽;4)病例資料不完整。選取同期180例健康體檢兒童,均經病史檢查、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明確身體狀況良好,納入正常組。患兒組年齡(6.13±1.58)歲,男104例,女76例,體質量指數(BMI)(21.60±3.37)kg/m2;正常組(6.6±1.37)歲,男99例,女81例,BMI(21.58±3.64)kg/m2。
2研究方法
分析患兒組病因分布、發病率,并比較兩組兒童過敏史、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等指標,總結小兒慢性咳嗽的影響因素。按照患兒組年齡分為<3歲、3~7歲、>7歲三個年齡段,觀察其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后咳嗽、結核感染、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氣管支氣管異物、胃食管反流等病因構成比,并比較各年齡段患兒發病率。對兩組受試兒童過敏史、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動吸煙、人均住房面積、室內花草寵物、粉塵材料接觸、家族史等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將存在統計學差異的因素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總結相關影響因素。
3統計學分析
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檢驗,對影響小兒慢性咳嗽的危險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以P<0.01為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4結果
4.1不同年齡段慢性咳嗽患兒病因分布及發病率不同年齡段慢性咳嗽患兒病因分布及發病率比較如表1所示。≤7歲患兒共138例,占76.7%。咳嗽變異性哮喘是≥3歲年齡段患兒慢性咳嗽主要病因,占48.8%(63/129),感染后咳嗽是<3歲年齡段患兒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占72.5%。該結果表明,7歲及以下患兒慢性咳嗽發病率較高,患兒慢性咳嗽病因以咳嗽變異性哮喘、感染后咳嗽為主,其次為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氣管支氣管異物、胃食管反流等。
4.2兩組兒童住房面積、過敏史等其他資料比較兩組兒童人均住房面積、過敏史等其他資料比較如表2所示。患兒組人均住房面積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其過敏史、被動吸煙、室內花草寵物、粉塵材料接觸、家族史構成比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該結果表明,上述因素對小兒慢性咳嗽的發生發展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4.3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影響小兒慢性咳嗽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以患兒組(y=1)和正常組(y=0)為因變量,以住房面積、過敏史、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動吸煙、室內花草寵物、粉塵材料接觸、家族過敏及哮喘史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示,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動吸煙、粉塵材料接觸是咳嗽的獨立影響因素,其中以被動吸煙影響更為明顯,被動吸煙暴露的兒童是未暴露兒童慢性咳嗽發病危險度的2.678倍。
5討論
咳嗽感受器主要分布于喉、氣管、一二級支氣管及鼻竇、胸膜、心包膜等多個部位,對機械、理化刺激均十分敏感,可引發機體保護性神經反射,促進咽喉部、下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與此同時,慢性、頻繁咳嗽往往引發機體損害的出現。兒童處于動態發育過程,是慢性咳嗽的高發群體,其病因的多樣性為診治帶來了較大困難。部分患兒常被診斷為支氣管炎或肺炎,大量抗菌藥物和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會造成疾病遷延不愈,導致各類并發癥發生。本研究對180例慢性咳嗽患兒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發現7歲及以下患兒慢性咳嗽發病率較高,占76.7%。患兒慢性咳嗽病因以咳嗽變異性哮喘(38.3%)、感染后咳嗽(32.8%)為主,其次為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氣管支氣管異物、胃食管反流等。
羅澤民等發現,成人慢性咳嗽常見的病因多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與上氣道咳嗽綜合征,與小兒病因構成存在差異,主要原因為兒童咳嗽反射尚未成熟,且呼吸道免疫功能不及成人。同時,Borrelli、王屹等指出,因咳嗽變異性哮喘引發慢性咳嗽的患兒,由于持續的氣道高反應性與氣道炎性反應,50%以上在較短時間內即可進展為哮喘。因此,可將咳嗽變異性哮喘歸為特殊類型的支氣管哮喘,實施抗喘藥、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有望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3歲以下慢性咳嗽患兒的常見病因為感染,病原微生物對氣道上皮完整性的破壞和暫時性氣道高反應出現是導致其臨床癥狀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因感染所致慢性咳嗽多具有自限性,存在明確的呼吸道感染史,且常為干咳或少量白色粘液性痰,據此實施診斷及抗菌治療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的重要依據。針對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氣管支氣管異物、胃食管反流等少見病因,可借助詳細病史詢問、鼻部癥狀檢查、支氣管鏡檢等方法予以早期診斷和治療。
在其他指標比較中,我們發現,兩組兒童在人均住房面積、過敏史、被動吸煙、室內花草寵物、粉塵材料接觸、家族史等方面存在差異。多因素回歸分析則明確了呼吸道疾病住院史、被動吸煙、粉塵材料接觸對小兒慢性咳嗽的重要影響,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可通過詳盡的病史詢問,明確患兒慢性咳嗽的影響因素,對于已出現慢性咳嗽癥狀的患兒,可采取脫離被動吸煙環境、避免粉塵材料接觸、做好呼吸道保護(如戴口罩等)等非藥物措施改善其臨床癥狀。而對于未出現慢性咳嗽癥狀但存在危險因素的兒童,則應予以早期干預,必要時行預防性藥物治療,有望降低慢性咳嗽發病率,提高兒童生長發育質量。本次研究明確了近兩年我院慢性咳嗽患兒的病因分布及相關影響因素。但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不同民族兒童慢性咳嗽病因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廣泛開展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激發試驗、支氣管鏡檢等技術,并參考當地常見病因分布、實施完善相關檢查,是明確診斷、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前提。
作者:唐林芬 單位:江蘇省江陰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