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旅游發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健康旅游是旅游業發展的全新探索,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文運用產業融合理論,在分析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及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對舟山健康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和基礎條件進行探討,全面剖析了舟山健康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并初步設計了舟山健康旅游產品體系,同時提出提升舟山醫療水平、構建健康旅游全域服務設施體系、構建健康旅游示范區對策。
關鍵詞:健康旅游;產業融合;舟山;旅游發展
一、引言
健康旅游是指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及優質的醫學治療條件,為旅游者提供的觀光游覽、康體健身、醫療護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等有利于恢復、改善和保持旅游者身心健康的產品、服務和綜合環境,促使旅游者達到身體康健、精神放松、心靈滋養的目的。健康旅游是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現了可持續的旅游發展觀,不僅強調滿足旅游者健康需求,而且注重維護和改善旅游地生態環境,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旅游環境,從而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舟山作為群島型海洋城市,地處亞熱帶南緣季風海洋型氣候區,常年溫度16攝氏度左右,空氣質量居全國前列,氣候宜人,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眾多的人文景觀。同時,浙江省和舟山市先后制定了《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舟山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健康服務業成為浙江和舟山服務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優越的氣候、豐富的海洋旅游資源以及優化的政策環境為舟山發展健康旅游提供了先天優勢和良好機遇。發展健康旅游產業對于提升舟山海島旅游品牌,延長游客逗留時間,增加旅游經濟效益,促進舟山旅游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運用產業融合理論對舟山健康服務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以期為健康旅游相關研究及實踐提供借鑒。
二、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及基本模式
(一)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機制
作為健康旅游,要求健康服務業和旅游業原有的各類資源與服務元素在統一開放的產業系統內進行互動,促使技術、產品、市場等要素在兩大產業中進行擴散。
1.現代旅游與健康的伴生性是融合的內在要求。從旅游業的發展進程來看,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大眾旅游就開始受到質疑并走向衰退,旅游需求發生轉變,放松身心、修身養性、陶冶情趣、珍視健康開始成為旅游需求的主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全面,涉及物質和精神的方方面面。而旅游成為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追尋健康生活的一種必選方式。人們投身于休閑旅游、文化旅游、探險旅游等各類旅游活動,最終的追求還是身心的健康以及由此帶來的心靈愉悅。因而,健康也隨之成為現代旅游發展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可以說,現代旅游與健康有著最基本的天然聯系,是互為表里的關系,更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現代旅游業與健康服務業的融合是順應了人們旅游觀念的改變和對健康的追求,還體現了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2.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是融合的根本動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的加劇,人們的工作、生活及精神的壓力越來越大,健康水平呈逐漸下降的趨勢。據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主流城市中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其中接近6成處于過勞狀態,真正健康的人的占比不到3%。亞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也使得人們對健康保障愈發重視,2017年人均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總支出的比例達到7.92%,較2016年相比提升了0.3%。同時,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在全國總人口的構成比將在2040年達到28%。人們對于健康養生的消費需求旺盛,社會中的大部分人群都迫切需要在合適的生態環境中,調整緊張的生活節奏,培養新的休閑健康生活方式,進而改善自身健康狀況。健康與旅游相結合的模式逐漸興起,滿足了人們對健康與旅游的雙重需求,成為提高我國大眾健康水平的一種途徑,市場前景廣闊。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推動了健康服務業和旅游業的轉型創新,引導了兩者的融合。因此,消費需求的發展變化是促進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融合的根本動力。
3.各相關企業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融合的根本原因。各相關企業是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的主體,沒有企業之間的互動發展以及轉型升級,新的消費需求是無法實現的。而企業主動促使產業融合的根本原因在于對經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追求利潤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是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健康服務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形成協作關系,各企業的資本、技術等獲得了精細的分工,能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實現競爭成本的節約,從而具有更高的利潤空間,且產品也越能符合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4.制度環境的優化是融合的外部助推力。健康旅游是在國家加快健康服務業、旅游業發展等背景下應時而生的旅游新業態。2001年,國家旅游局將旅游主題確定為“中國體育健身游”,健康旅游概念被國家正式提出。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綠色旅游”,使健康旅游登上新的高度。國家政策的支持為產業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使健康服務業和旅游業能夠在穩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總之,基于健康與旅游的緊密聯系,健康旅游業在良好的制度環境影響下,在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各相關企業對利益最大化追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產業融合發展動力(如圖1所示)。
(二)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模式
1.醫療康復旅行模式。醫療康復旅行模式依托優良的醫療資源,為一些特種疑難雜癥治療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技術設施以及醫療護理、疾病治療、保健、體檢,康復服務。依托中醫藥資源,提供中醫藥醫療養生。結合優良的旅游資源與環境,提供醫療康復,慢性病修養等服務。這一模式以醫療、康復、修養、度假為主要活動內容。
2.養心減壓旅游模式。養心減壓旅游模式依托目的地良好的旅游環境、現有的旅游資源,是以放松身心、緩解工作生活壓力、養生保健為目的的旅游模式。這一模式以觀光、度假、體驗為主要活動內容。
3.養老度假模式。養老度假模式依托目的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如海島、溫泉、森林、湖泊等,建設養老公寓、直接出售和分時度假出租相結合,并配備健身設施、保健設施、養生服務等。這一模式以居住養老度假康養為主要活動內容。
4.禪修度假模式。禪修度假模式是依托目的地佛教文化、佛教資源,如寺廟、佛學院、佛教名山、高僧等,建設禪修度假酒店,豐富禪修產品體系,以禪修為主要活動的養生度假模式。這一模式以參禪禮佛、抄經念經、聽高僧講座、吃素、冥想、瑜伽等佛教修行為主要活動內容。
5.康體休閑模式。康體休閑模式依托優良的山體、森林、海濱等自然旅游資源和運動設施、開展登山、水上運動、徒步、海濱運動等健身康體運動項目,通過運動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這一模式以運動為主要活動內容。6.文化陶冶養生模式。文化陶冶養生模式依托目的地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開展文化觀光、宗教朝覲、研學教育等旅游項目,通過文化陶冶來舒緩壓力,陶冶情操。這一模式以文化觀光為主要的活動內容。
三、基于產業融合理論的舟山健康旅游發展必要性分析
(一)滿足市場迫切需要的基本保障
長三角區域經濟高度發達,是我國旅游消費能力較高的旅游客源區。2016年,長三角城市群的GDP為14.9萬億元,占全國總GDP的20%,人均GDP為9.0萬元,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為10.3萬億元。到訪舟山的旅游者類型則以中青年人群為主體,這個群體的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巨大,旅游養生需求量大。該區的老年人對健康養生的需求也十分強烈。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舟山應抓住這個機遇,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促進旅游業與健康服務業整合發展,為市場提供綜合性高品質的健康旅游產品。這是滿足變化升級的市場需求的基本保障,更是舟山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
(二)促進舟山旅游與健康產業優化升級的需要
產業的優化升級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創新調整,而產業融合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依據目前舟山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旅游業和健康服務業的升級優化需要兩者相結合,聯動發展,并積極探索融合發展的有效方式,不斷創新產品,不斷拓展健康旅游發展空間,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可以說,在產業融合背景下,舟山健康旅游業的發展不僅是實施“健康浙江”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舟山市健康服務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舟山旅游競爭力的需要
舟山旅游產品目前以海濱觀光游、佛教朝覲游為主,缺乏延長旅游時間、增加旅游消費的產品,健康旅游利用舟山優良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引入優質健康資源,可以打造舟山新的拳頭旅游產品和定位健康旅游基地。健康旅游業融合了旅游業和健康產業,產業鏈較長,它的形成有助于提升舟山旅游業整體競爭力。
四、舟山發展健康旅游的基礎條件分析
(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舟山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類型多樣的健康養生自然資源。例如,海泥資源頗具代表性,海泥屬于礦物泥,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膠體成分、海洋特有的微生物及維生素、氨基酸、抗生素等成分,具有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增強皮膚營養、保持皮膚彈性、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經國內權威機構研究結果顯示,舟山海泥重金屬含量最低,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無機鹽,酶活力遠高于韓國海泥。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發現舟山秀山海泥浸液具有殺滅兩種人體蠕形螨的作用。海洋生物資源也是舟山健康旅游資源的一大特色,舟山海域內盛產魚、蝦、貝、藻類等海水產品500多種,漁業年產量在120萬噸左右,是全國最大的漁場,素以“鮮活味美、品種繁多”而著稱,富有優質高蛋白,普遍含量在15%以上,能使人身體苗條、皮膚白皙、細膩,具有美容保健功效。這些豐富資源使舟山形成潛力巨大的客源市場。舟山背靠中國最具經濟活力、旅游客源市場龐大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發達,交通便捷,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為舟山健康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獨具魅力的海洋文化
舟山海洋人文資源豐富,歷史古跡眾多,為舟山復合型健康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了獨特的優勢條件。例如,目前的“佛島”普陀山、“俠島”桃花島、“釣島”白沙、“泥島”秀山、“沙島”朱家尖等一批文化主題島充分體現舟山意蘊悠長的海洋文化特色。特別是觀音文化作為舟山海洋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了清凈祥和的美學景觀場,其平和安詳、淡遠寧靜的養心理念恰到好處地貼近了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也契合了現代人逃避都市喧囂生活,在禪修養生中實現養心與健康休閑旅游統一的愿望。
(三)品質優秀的生態環境
舟山作為一個海島旅游城市,優越的生態環境是發展健康旅游關鍵要素之一。舟山是浙江省內空氣質量最好、PM2.5值最低的城市,在全國也排名前列。同時,舟山還擁有保存最完好、最原生態的海洋、海島自然風光,森林覆蓋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7%。藍天、白云,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舟山健康旅游發展的必備條件。
五、舟山發展健康旅游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健康旅游產品和品牌缺乏,產業融合度不高
舟山健康旅游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旅游產品仍以海濱觀光旅游、宗教朝覲旅游為主。以運動健康、海島民宿、禪修養生、特色美食等休閑度假為主的旅游產品目前對客源市場較具吸引力。但由于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度有限,目前的產品還屬于旅游產品屬性,健康的內容融入較少。整體而言,目前舟山缺乏成熟的健康旅游產品,知名度低,市場吸引力弱,還沒有形成健康旅游產品體系。舟山的健康旅游業目前處于自發發展階段,缺少政府的引導,急需出臺全面的健康旅游業規劃。舟山健康旅游業目前還無特色可言,急需在發展之初就明確特色和重點方向,打造屬于舟山的健康旅游品牌。
(二)健康旅游發展所需的醫療衛生設施及服務水平亟須提升
截至目前,舟山現有醫療機構697家,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家,三級乙等醫院2家。醫療機構核定床位數7351張,每千人口床位數6.34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98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2.91人。民營醫療機構床位比達到29.76%,每千人口床位數4.69張,位居全省中上水平。舟山市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覆蓋率達95%以上。但是,由于地處海島地區,與周邊的寧波、杭州等城市相比,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存在較大的差距,高質量、高水平、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衛生資源配置也存在著顯著的城鄉差異,尤其漁農村衛生工作仍然比較薄弱,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亟須提升。
(三)健康旅游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首先,交通設施是發展的瓶頸,陸路交通是主力,但發展滯后于旅游業。舟山旅游交通內外銜接不連貫,沒有形成高效的交通體系,這給旅游者帶來許多麻煩。例如旅游者旅途中需要經歷多次換乘;有的公交不能直達碼頭;水路旅游交通是舟山開發海島旅游的瓶頸。其次,養老康復設施缺乏。目前舟山擁有養老服務中心68家,各類機構共有床位5916張,其中社會福利院8家、敬老院34家、社區辦托老機構19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7家。目前舟山每百名老人擁有床位2.83張,養老機構尚不能滿足本市老齡人口的需求,更無法為國內外養老市場提供設施和服務。舟山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公辦養老機構尚不能滿足基本需求,同時民間養老機構發展也較為滯緩,高端化、專業化的機構養老尚處于起步階段。舟山目前專業的康復療養院、養生度假酒店、保健機構等其他健康旅游設施還處于空白階段。再次,海洋運動設施與項目建設落后。目前舟山大島陸地的運動設施發展很快,已建成遍布社區、行政村的各類體育健身設施,惠及全市的全民健身工程體系基本建成,基本能滿足本地市民的需求。但是市場需求潛力大的海洋特色運動設施與項目非常缺乏,游艇、帆船、皮劃艇等水上運動設施與項目,沙灘足球、沙灘排球等沙灘運動設施與項目十分缺乏,海島戶外運動設施與項目、露營地設施與項目等也落后于其他地區。
(四)健康旅游復合人才缺乏
健康旅游業是融合型產業,涉及旅游管理、管理學、醫學、護理學、健康管理、休閑學、生態學、中醫藥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目前舟山的院校培養的主要是旅游、導游、酒店管理、醫學、護理等常規專業人才,而健康旅游業缺乏醫學人才、護理人才以及懂得上述知識的健康管理、養生保健、健康旅游產品創新開發等復合型人才,舟山的高等院校急需加強力度培養復合型人才。
(五)產業融合理論視角下的健康旅游發展對策
大力開發健康旅游產品。根據舟山健康旅游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結合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模式,可以設計開發具有舟山特色的健康旅游產品,加快健康服務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進程。1.醫療康復旅游產品。舟山可以發揮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大力引進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團隊,打造系列醫療康復旅游產品。具體包括:第一,依托普陀山觀音求子傳統,培育舟山婦幼保健醫院相關團隊輔助生殖醫療項目,開展高端產后護理項目,建設高端國際月子度假會所。第二,依托舟山的優質空氣,培育瑞金醫院舟山分院、舟山醫院相關團隊的慢性病康復項目,建設慢性病康復度假中心。第三,挖掘舟山民間的中醫藥養生旅游資源,發揮海洋中醫藥優勢,依托舟山中醫院相關團隊,形成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產品,發展如中醫針灸、中醫按摩、中醫理療、艾灸、海鮮藥膳等健康療養旅游產品,引進一流的健康體檢機構和健康管理機構,建設中醫藥養生會館。2.養心減壓旅游產品。依托觀音養心文化,開展心理疏導型旅游活動,依托朱家尖、普陀山、嵊泗、東極島、枸杞島等舟山著名的優質海島,開展海島觀光休閑,重點發展海島民宿度假養生產品。以“東海人家”為統一品牌,推進定海雙橋、干覽、普陀朱家尖(白沙)、東極、展茅、岱山東沙、秀山、嵊泗泗礁、嵊山-枸杞、花鳥等10個海島特色民宿集聚區建設,通過串點連線,將主要旅游島民宿村聯結成片,形成板塊效應,加速發展成為海島休閑健康旅游成熟業態。3.養老度假產品,依托舟山良好的生態和人文環境,在舟山本島規劃海島養老度假區。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吸引全國知名養老機構入駐,積極發展養老公寓、養老會所等高端養老服務業。引入專業護理團隊,打造品牌養老度假基地。4.禪修度假產品。依托普陀山、朱家尖佛學院等佛教資源,以禪修為紐帶,開發佛教禪宗文化,策劃設計誦經、參禪、靜坐、素齋、國學、禪茶、香道等禪文化養生旅游產品,建設高端禪修度假設施,突出仁心善性的培養與修煉,開展佛教休閑養生旅游,推進禪修養生項目建設,打造以佛教文化為特色,集禪修、養生、國學于一體的禪修養生旅游基地。5.康體休閑產品。依托朱家尖、秀山島等島嶼,開發利用海島、海洋、海風、海浪、海鮮等海洋旅游資源要素。開展如海島溫泉養生、海泥SPA、海島森林浴、沙灘日光浴、海鮮養生餐、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毽球等各種海上體育康體運動活動產品等,打造海洋康體養生旅游目的地。6.文化陶冶養生旅游產品。依托舟山的觀音文化、佛教文化、省級海島歷史文化、舟山海島漁業文化、舟山海島民俗文化、舟山海島美食文化,開發普陀山佛教養生之旅、舟山海島歷史文化研修之旅、舟山海島漁家樂體驗之旅、舟山海島民俗文化體驗之旅、舟山美食饕餮之旅,打造東海海島文化研修旅游基地。
六、對策
(一)培引結合,提升舟山醫療水平
舟山發展健康旅游需要提升一些疾病的醫療水平,包括提升不孕不育、一些慢性病、產后護理、特種病等中醫與西醫科室的醫療水平。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激勵培訓機制提升現有舟山醫院、婦幼保健醫院、舟山中醫院的相關科室的醫療水平。二是引進國內外高水平的醫療護理團隊和專家,打造舟山某些疾病的醫療品牌。
(二)統籌規劃,構建健康旅游示范區
構建健康旅游全域服務設施體系。舟山發展健康旅游首先要做科學的規劃,突出優先發展區域。在規劃的指導下,建設健康旅游服務設施體系。同時應大力建設完善旅游交通系統,突出特色。舟山發展健康旅游必須突出自己的特色,現階段,舟山發展健康旅游應該突出三個特色。一是依托舟山海洋、海島、海鮮、宗教、佛學、禪修、養生、養老等健康旅游資源,發揮空氣質量全國領先的優勢,充分依托普陀山、朱家尖等片區的優勢康養旅游資源,以禪修為紐帶,開發佛教禪宗文化,策劃設計誦經、參禪、靜坐、素齋、國學、禪茶、香道等禪文化養生旅游產品,突出仁心善性的培養與修煉,開展佛教休閑養生旅游。二是依托海洋和海島資源,開發利用海島、海洋、海風、海浪、海鮮等海洋旅游資源要素,開展如海島溫泉養生、海泥SPA、海島森林浴、沙灘日光浴、海鮮養生餐、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毽球等各種海上體育康體運動活動產品等,打造海洋康體養生旅游目的地。三是突出特需健康服務,針對輔助生殖、慢性病康復、中醫藥療養,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力和吸引力。健康與旅游融合的優先發展區域是健康旅游發展示范區。舟山的健康旅游示范區應包括一區一帶:一區是朱家尖健康旅游示范區,區內主要布局觀音禪意小鎮”禪修中心、禪修康養特色街區、東海健康醫療旅游度假中心、國際養老康復中心。一帶是沿著舟山主干道昌州大道-定沈線-海天大道-興普大道健康旅游發展帶,依托普陀醫院、舟山醫院、瑞金醫院舟山分院、舟山中醫院、舟山婦幼保健醫院,設置東港、新城、定海幾個發展區塊,新建健康旅游設施。重點布局特需醫療、慢性病康復、高端健康體檢、輔助生殖、產后護理、中醫醫療、干細胞治療、健康商場、健康保險等項目。示范區內要建設好配套設施,給予政策上支持、稅收等方面的優惠,積極引進相關企業,鼓勵現有醫院、旅游企業發展延伸健康旅游產業鏈。
(三)大力培養健康旅游
復合型人才發展健康旅游業,培養人才是關鍵。舟山在發展健康旅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可以大力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出臺人才鼓勵政策,把健康旅游人才納入舟山市緊缺人才,予以安家、科研、創業、創新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加大內部培養力度,主要依托舟山的高等院校,融合醫學、護理、旅游管理專業,加大專業建設力度和投入,創新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還應鼓勵高校面向社會進行培訓,提高在職人員復合知識和能力;鼓勵企業支持員工轉型進修,到國內外先進地區和機構學習提高。總之,應通過多種措施培養復合型健康旅游人才,為舟山健康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克里斯•庫帕,約翰•佛萊徹等.旅游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4.
[2]羅明義,羅冬暉.關于發展“大健康旅游”之我見[J].旅游研究,2017,(3).
[3]鄭明高.產業融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趨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4]陳祎翀.舟山海島景觀美感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5]胡燁,楊濤等.秀山海泥浸液對人體蠕形螨的殺滅作用[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1,(8).
[6]薛群慧,鄧永進等.健康旅游開發的若干思考———以浙江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1,(10)
作者:朱曉輝 單位:浙江海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