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老年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的診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臨床新醫學雜志》2014年第十一期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符合衛生部1990年頒發的《肺部感染診斷標準》[4](試行)的診斷依據。存在肺部感染的相關體征及臨床表現,X線與胸部CT表現有病變存在,細菌學培養屬同一致病菌。
1.2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呼吸內科常規治療,包括吸氧、輸液、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電解質平衡、去除導致支氣管哮喘的因素、靜脈注射甲基強的松龍、氫化可的松、潑尼松等藥物,疾病不同時期所應用的藥物劑量不同,根據病情需要選擇藥物劑量。用布地奈德混合懸液進行霧化吸入,2次/d,1~2mg/次,早期開始實施治療,縮短哮喘的發作持續時間;根據感染菌群鑒定及痰培養結果選擇有針對性的抗感染藥物,同時補充血漿、白蛋白等物質,給予營養支持,配合平喘、化痰止咳藥物治療。
1.3療效評價治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X線檢查病灶均消散,連續3次進行痰培養陰性,半年內無復發。好轉: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未進行痰培養及胸片復查,1個月未見復發征象。未愈:臨床癥狀體征均未見明顯改善,痰培養表明存在真菌感染,嚴重時甚至死亡。
2結果
112例患者中,86例為革蘭陽性菌感染,其中芽胞桿菌屬30例,李斯特菌屬21例,棒狀桿菌屬24例和丹毒絲菌屬11例。抗生素首選青霉素,并加氨
基糖甙類聯合抗炎,療程2~3周。青霉素過敏可用四環素和氯霉素。經過治療后71例治愈,37例好轉,4例未愈,治愈好轉率為96.43%[5]。
3討論
3.1支氣管哮喘有兩類高發人群,分別為青少年和老年人,促使老年支氣管哮喘發病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為長期吸煙;由于大部分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及心臟疾病,當長時間應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時,會引起氣管平滑肌痙攣,進而出現哮喘[6]。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由于呼吸道內皮細胞受到損傷,使得氣管處于高反應性,導致哮喘發作。還有刺激性氣體、冷空氣、不穩定情緒等均為導致支氣管哮喘的誘發因素。支氣管哮喘和感染的關系始終受到醫學界的關注,一方面,哮喘尤其是慢性哮喘患者對有清除黏液痰功能的氣道纖毛能力下降,容易引起病原微生物定植;另一方面,感染導致氣道處于高反應性,這也是導致哮喘急性發病的主要因素[7]。
3.2支氣管哮喘屬于慢性炎癥,多反復發作,病情遷延不愈,導致氣道出現不可逆的狹窄,上皮細胞下纖維化,氣道平滑肌肥厚,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或者肺源性心臟病。肺部感染會加重哮喘的發作,如不有效控制感染,哮喘治療效果多不理想,如果在對哮喘進行常規治療后,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臨床癥狀,則要考慮有無感染存在。當存在感染時,除了患者本身的支氣管哮喘癥狀外,同時還會出現咳痰癥狀改變,咳嗽加重。一些患者,特別是院外感染的患者可能有發熱、寒戰、咳膿痰及白細胞升高等特征。最近幾年,臨床上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感染多為雙重感染或者混合感染,多為革蘭陽性菌。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確的應用抗菌藥物治療也是導致難治性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致病菌譜不斷發生改變,使得很多細菌對相應的抗菌藥物出現耐藥性。楊忠慧等對14例死亡的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分析,其中8例同時存在肺部感染現象,2例未治愈的患者死于真菌感染。通過正規、積極的平喘治療后,如患者的氣道阻塞癥狀仍然未見明顯緩解,則要考慮存在肺部感染現象。除了常規控制哮喘癥狀外,實施感染的治療方法與普通的肺部感染治療基本類似,但應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正確選擇藥物,由于培養病原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時間,臨床醫師首先應進行經驗性用藥,并采集標本進行細菌學檢查,之后根據所得結果選擇有效的藥物。有研究發現,約25%的患者為混合感染,因而當痰培養未得出結果前,應選擇對桿菌和球菌都有效的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在痰液中氨基糖苷類藥物濃度僅為血液中的5%~40%,再者痰液中的鈣、鎂等離子和厭氧環境、酸性環境等也會對抗菌活性造成影響,因而支氣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不適合應用這類藥物。
綜上所述,老年支氣管哮喘合并肺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由于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藥物,再加上老年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降低和同時伴有消耗性疾病等,都可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肺部感染。所以,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應限制其它疾病治療藥物的攝入量,若為真菌感染應立即應用抗感染藥物。在抗感染治療的過程中,每個患者有其自身的特點,病原菌也有不同,即便為同一種病原菌也存在一定差異,這就需要臨床醫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了解,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實施正確的治療。
作者:蒙建鳳李超乾單位: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