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藥服藥護理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民間療法雜志》2015年第三期
一、服藥時間
如補陽、升散方藥,常用的補中益氣湯、桂枝湯、催吐藥、行氣利濕藥等,一般應于陽旺氣升時服用;如補陰、沉降類方藥,常用的當歸六黃湯、酸棗仁湯、瀉下藥等應于陰旺氣降時服用。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傳統(tǒng)的辨時給藥按日周期劃分為兩個時區(qū),即清晨至午前,陽旺氣升時區(qū);午后至子前,陰旺氣降時區(qū)。另外,根據(jù)中藥的特性,以滋補腎陽為主的方藥,宣清晨和黃昏前服用,清晨乃是陽分正當向上之時,而黃昏時則為少陰腎經(jīng)氣血旺盛之時,故可進一步發(fā)揮補腎作用。若更有陰邪盛、陽氣虛的證候,還可以在臨睡前再服用一次,以協(xié)助人體抵擋陰邪。定時發(fā)作性的疾病宜發(fā)病前服藥,如止咳平喘藥宜在發(fā)病前2h服用;調(diào)經(jīng)藥如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宜在經(jīng)前3~7d服用;對于急性病、病情嚴重者,不必拘泥于規(guī)定時間,應隨病情斟酌定之;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或健胃消食藥宜飯后服用;補益、制酸藥及部分治療胃腸道疾病的藥物可在飯前服;安神、澀精止遺藥、緩下藥宜在睡前服用。應注意的是,無論飯前或飯后服藥,均應有間隔。另外,有中西藥合用的患者,也應告知服藥間隔時間,以免影響藥效。一般間隔30~60min。
二、服藥溫度
1.溫服:《傷寒論》方多采用溫服。湯劑如桂枝湯,“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麻黃湯“溫服八合”;大青龍湯“溫服一升”;大承氣湯“分溫再服”等。即使丸、散亦主張溫服,如理中丸“以沸湯數(shù)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瓜蒂散“取汁合散,溫,頓服之”等[5]。中醫(yī)認為涼(冷)屬陰,陰盛損陽,脾胃之氣屬陽,患者脾胃之氣虛弱時進冷湯,勢必更傷陽氣,有悖于合理用藥原則,對病情轉(zhuǎn)歸不利。
2.熱服:將煎好的中藥趁熱服下。解表藥必須熱服以助藥力發(fā)汗。寒證用熱藥應熱服,屬“寒者熱之”。真熱假寒用寒藥,應熱服,屬“寒藥熱服”、“治熱以寒,溫而行之”之法,以減少患者服藥格拒。理氣、活血、化瘀、補益藥均應熱服。
3.涼服:將煎好的中藥放涼后服用。熱證用寒藥應涼服,屬“熱者寒之”。真寒假熱用熱藥,應涼服,屬“熱藥涼服”、“治寒以熱藥,涼而行之”之法。一般止血、收斂、清熱、解毒、祛暑藥均應涼服。服藥嘔吐者,應先口服少許姜汁或嚼少許陳皮后再涼服,以減輕癥狀。
三、服藥后護理
1.藥后起居:囑患者稍許休息,以利藥物吸收。解表藥服藥后宜臥床加蓋衣被,勿當風。服散寒藥注意保暖。
2.病情觀察及護理:服藥后觀察用藥反應,必要時做好記錄。如服用解表藥患者應觀察汗出情況,以遍身微微汗出,邪隨汗解為宜,及時用干毛巾擦干汗液,汗止后及時更換衣被,避風寒。若汗出不徹,病邪不解,宜繼續(xù)服藥。若汗出過多,易致津傷氣耗,引發(fā)變證,應立即處理;服涌吐藥后要觀察嘔吐物的性質(zhì)、量和嘔吐次數(shù);凡服用瀉下、利水滲濕之類方藥,應密切觀察二便次數(shù)、色、質(zhì)、量及伴隨癥狀,如腹痛的性質(zhì)、程度等;服排石湯還要注意有無結(jié)石排出;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要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脈象是觀察疾病變化的重要體征,藥后脈轉(zhuǎn)平和,表示病邪已祛,正氣漸復,疾病向愈。
3.飲食護理: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主張熱證患者用寒藥治療的同時,食物應選用寒涼之品。同樣,寒證患者使用熱藥治療時也應給予溫熱性食物。因藥物和食物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若食藥性味相投則食物能協(xié)助或增強藥效,反之食物便會降低藥效?!秱摗纷⒅赜檬澄镙o助藥物,以增強療效。如服桂枝湯后啜熱粥,取其助藥力以外散;服理中湯后飲熱粥,取其助藥力以內(nèi)溫。四逆散、五苓散、半夏散皆以“白飲和服”,白飲即米湯,功能養(yǎng)胃和中,可以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另外,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生冷之品。催吐藥服藥期間應暫禁食,待胃腸功能恢復后再給少量流食或易消化食物以養(yǎng)胃氣;寒下藥適用于里熱證,忌同時服用辛辣、滋補藥,待燥屎瀉下后再給予米湯等養(yǎng)胃之品;服用含人參類方藥時應忌食蘿卜,避免破壞人參藥效;服清熱藥可鼓勵患者食蔬菜水果等生津解渴之品;服消食導滯劑期間飲食勿過飽,如有山楂味酸,忌與碳酸氫鈉等堿性藥食同服,以免降低療效;補益類藥在飲食調(diào)護方面應對證進食,期間忌食蘿卜、濃茶、咖啡及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以減緩排泄,促進吸收。
綜上分析,合理的中藥服藥指導具有與組方同等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藥效的發(fā)揮和治療效果。正如清代徐靈胎曾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币虼耍P者認為,在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前提下,正確實施中藥服藥護理是合理用藥的具體體現(xiàn),能夠使藥物發(fā)揮最大療效,關乎疾病的轉(zhuǎn)歸,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作者:李洛麗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