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白芍總苷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年第六期
1資料與方法
1.1生化指標2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均需晨起空腹采靜脈全血,用HITACHI7170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TC、LDL-C、TG和HDL-C。ESR采用魏氏法,美國BDSedi-15儀器測定;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在美國BeckmanCoulterImmage全自動免疫分析儀上測定。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7],脂質異常定義為:TC≥5.18mmol/L,LDL-C≥3.37mmol/L,HDL-C≤1.04mmol/L,TG≥1.7mmol/L。
1.2臨床觀察指標記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發病年齡。觀察2組RA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TC、LDL-C、TG、HDL-C、關節腫脹指數、關節壓痛指數、晨僵時間、CRP和ESR。疾病活動性評分采用DAS28活動性評分(范圍2~10)=0.56XT+0.28X+0.70XLn(ESR)+0.014xVAS.T28,SW28:肩、肘、腕、膝、掌指關節MCP1-5、近端指間關節PIP1-5,共28處關節壓痛、腫脹關節數,Ln:自然對數,ESR:紅細胞沉降率(mm/h)。DAS28>2.4為RA疾病活動。安全性指標: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治療前及治療后每月監測。
1.3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珋±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卡方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比較表2顯示,治療3個月后,2組RA患者DAS28、關節壓痛數、關節腫脹數和晨僵時間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治療后比較,B組DAS28、晨僵時間改善優于A組(P<0.05)。關節壓痛數和關節腫脹數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生化指標比較表3顯示,經3個月治療后,2組RA患者TC、LDL-C及TG值均低于治療前,而HDL-C值高于治療前,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后2組患者RA患者ESR、CRP與治療前比較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B組的改善優于A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2.3不良反應比較治療3個月后,2組RA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胃腸不適、皮膚瘙癢、皮疹等,程度均不重,不影響連續治療。其中A組11例(32.4%)有出現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惡心和輕度腹瀉等。B組6例(17.6%)有不良反應出現,表現為乏力、惡心,2組出現不良反應情況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升高。荷蘭的CARRE研究顯示,RA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13%,而一般人群為5%;在校正年齡及性別后,心血管疾病比值比為3.1,這表明RA本身就是獨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7]。隨著RA疾病的進展,伴隨著體內炎病因子的分泌增加,從而對體內的物質代謝產生影響,比如蛋白質和脂肪,蛋白和脂肪代謝的紊亂,使得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驟然升高。同時患者因關節疼痛導致生活方式的改變,如少動、缺乏鍛煉等亦會增加CAD的風險。研究表明,RA患者有血脂譜的改變,主要表現為TC、HDL-C、水平變化及LDL-C與HDL-C比例升高。中醫認為RA屬于痹病范疇。《雜病源流犀燭•諸痹源流》注曰:“痹者,閉也,三氣雜至,壅閉經絡,血氣不行,不能隨時祛散,故久而為痹。”邱伙新等[8]根據血液流變學理論,研究了風濕痹證寒、風、濕病因的本質,提出寒是低溫應激的致病因素,風是紅細胞剛性增高的體質致病因素,濕是使血漿黏度升高的體液致病因素。寒、風、濕引發痹證,主要與其介導血液黏度與血管阻力異常有關。這正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9],因此瘀血與RA的病理改變、生化檢查及炎癥指標密切相關。聯合治療RA已成為風濕病臨床公認的治療RA的有效聯合方案。自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達成共識:甲氨蝶呤是RA聯合治療的基石,強調應早期聯合治療以控制病情進展,防止不可逆的骨破壞。
但是隨著患者年齡增長,腎肌酐清除率下降,MTX排泄延遲,可能導致毒性增加,單用MTX較慢,與其他細胞毒類藥物合用則有增大不良反應的缺點。研究發現,白芍總苷具有多途徑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以及炎癥過程,可以減輕自身免疫以及炎癥過程,并具有鎮痛作用,對于RA有確切治療作用且不良反應小,對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白芍總苷是從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芍藥苷、芍藥新苷、芍藥內酯苷、苯甲酰芍藥苷等成分。現代藥理證明,白芍總苷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提示,白芍總苷對RA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0],抑制趨化因子分泌可能是白芍總苷有效治療RA的機制之一[11]。同時白芍總苷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經典降脂藥,可有效降低血漿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濃度[12]。本研究顯示,經3個月治療后,加用白芍總苷組RA患者TC、TG、LDL、HDL改善明顯優于A組,治療3個月后,2組RA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胃腸不適、皮膚瘙癢、皮疹等,程度均不重,不影響連續治療,且B組不良反應少于A組。結果顯示,RA常合并血脂異常,治療時應用慢性抗風濕藥物加上白芍總苷對早期RA合并血脂異常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較好的作用,與慢作用藥聯合應用是一種合理選擇。但本研究樣本量小,沒有分層研究,結果仍需大規模的前瞻性研究證實。
作者:鄭紅梅雋紅燕楊永紅單位: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云南省曲靖市第五人民醫院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