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短腸癥病人的護理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護理
1.1腸外營養支持早期給予腸外營養,使患者營養得到部分的解決并應該注意補充血清,鐵,鈣,鎂等離子防止水電解質紊亂,在使用腸外營養時,要嚴格無菌操作。靜脈輸入的時間盡量控制在白天,保證病人晚上的休息,必要時可以給予鎮靜藥物。雖然腸外營養在早期保證了病人的基本需要但由于長期腸外營養可造成導管感染,肝功能受損等并發癥,所以當腸道功能恢復安全時就應該盡早向腸內營養過渡。
1.2腸內營養當腸道功能恢復安全時,腸內營養實施越早,越能促進腸功能的代償。
(1)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液,一般選擇百普力,在輸注營養液的時候必須在24小時輸注完畢,氣溫高時放置在4℃的冰箱中暫時保存,取出要放在38℃溫水中腹溫,輸注過程中嚴格控制速度,最好用輸液泵控制,并觀察病人有無腹痛,腹瀉癥狀。腹痛,腹瀉是短腸綜合癥的常見并發癥,注意觀察其發生的頻率,腹瀉的量及性質,必要時通知醫生適當減少腸內營養。
(2)腸液回輸由于消化液的大量丟失,消化吸收障礙,感染等導致患者處于高分解狀態,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腸液回輸作為一種即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得到大力推廣,可以有效的調節電解質紊亂,減少腸液的丟失,有助于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收集并回輸>50%的腸液,即能大大減少營養不良及電解質紊亂發生的機率,減少腸道菌群移位造成的腸道感染,并能在回納后減少病人腹瀉次數,還將減少靜脈的負荷,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3)方法及要求①腸液回輸原則上必須是腸道功能已經開始恢復。②用物造口帶、無菌鹽水瓶、輸液器、紗布。③方法用造口袋收集消化液,過濾后放入無菌生理鹽水瓶中,接輸液器連接小腸造口輸入,收集的腸液必須在2小時內輸入,以免引起病人腹瀉及腸道感染。④短腸綜合癥的病人在不同的時期要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及時聽取病人主訴,每周體重的測定,都是作為調整方案的依據。
1.3心理支持短腸綜合癥病程長,病人不能進食,且帶有小腸造口,雖然能行造口回納,但是在手術前還需要病人自己面對造口及配合相關治療,多數病人會出現害怕失落等消極的心理狀態,甚至有的病人會出現拒絕治療等極端的態度,所以心理護理是術后康復治療的重要環節,手術后應早期對病人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讓病人知道疾病最終結果能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會支持,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為下一次手術康復作好準備。
2討論
短腸綜合是復雜且病程長的疾病,但是如果能保留1/3以上的小腸即能保證病人的腸道正常生理功能,切除1/2以上者患者的預后差,治療過程中死亡率高。患者主要表現為腹瀉,營養障礙,手足抽搐,嚴重時可發生水電解質紊亂,長期的消耗而衰竭。所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是保證病人生存的基礎。隨著對殘存腸道功能代償機制的進一步了解,為病人提高生存質量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加強對短腸綜合癥病人的護理,減輕病人身體和心理的負擔,促使病人早期重返社會。
作者:張玲單位:南京江北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