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險管理對急診護理管理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果
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照組患者中滿意51.0%,較滿意35.9%;不滿意13.1%,滿意度為86.9%。研究組滿意63.4%,較滿意31.7%,不滿意4.9%,滿意度為95.1%。研究組和對照組比較,其滿意度增加較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在對照組所選取的70例護理人員中,無菌物品滅菌合格人數有60例(85.7%);護理文書書寫合格人數有62例(88.6%);護理人員三基考試合格人數有56例(80%);護理人員操作合格人數58例(82.9%)。研究組所選取的70例護理人員中,無菌物品滅菌合格人數68例(97.1%);護理文書書寫合格人數66例(94.3%);護理人員三基考試合格人數68例(97.1%);護理人員操作合格人數64例(91.4%)。兩組對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討論
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制度,認真確立核心制度,參照具體情況,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及防范措施,而且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持續完善。增強急診護理緊急預案制訂和管理,將所制定策略形成圖表或書冊方便查閱;建立健全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并使之能夠持續性改進。對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實進行嚴格檢查,若有違反規章制度及操作程序行為需立即予以指正、分析,并使其整改,確保制度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在風險管理過程總,需加強護理人員監控制度。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工作時間,確保夜班有充足的護理人員并得到較充分休息,護理安全各項工作,使服務質量達到有效提高。
采取一帶一方案,管理好新畢業、實習護士及試用期護士,并使其能夠完善崗前培訓,使其行為規范化,確保各項護理技術操作的準確性和熟練性,并經常檢查護理文件,避免書寫錯誤。對患者予以有效監控,患者需在護士的視線范圍內開展合理性活動。新入院、危重患者和具有特殊心理狀態的患者,具備醫療糾紛潛在危險的患者均需對其增加巡視,重點檢查及監控。
在工作較為繁忙,容易出現疲勞的時間段,在交接班過程中需提高監督管理力度,每天夜班需不定時進行一次查夜,節假日進行抽查,出現問題時需參照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因為急診科患者通常均為病情緊急、不可預見性大、病譜廣、年齡不均衡、社會需求不同等特點,所以護理風險在整個過程中均得到體現,在搶救時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方面均存在一定風險性,即便看起來較簡單或微不足道的環節都有可能帶來較大風險性。所以,提高護理人員風險管理,對其進行有效的風險教育及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實施合理教育培訓,能夠使得護理人員增加風險認識,使其能夠自覺學習,并對風險處理方案采取主動性,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抗風險意識和處理能力,避免護理風險出現。
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技術、藥物、環境、設備、醫療護理制度與程序等風險因素進行的管理活動。經本文研究發現,對急診搶救室護理管理實施風險管理,有效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并增加了護士無菌物品滅菌、護理文書書寫、護理人員三基考試和護理操作合格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作者:盛素巧單位: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