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討神經內科留置導尿管的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老女患者由于肌肉結締組織萎縮而使尿道暴露困難。因此需要在無菌操作下講陰道前壁向外翻使尿道口暴露,插入尿管。
1.護理方法
①尿管以及引尿袋的護理: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大多需要臥床休息,在這期間,應做到保管引流管的工作。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嚴重,意識模糊或神志不清,可能會拉扯引流管或自行拔管,導致引流受阻或損傷尿道組織。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定期檢查導尿管和患者的情況。盡早進行膀胱功能訓練,注意引流管和引尿袋的位置,放置患者腿下面,腿下放一墊,切忌高于膀胱,將引流袋吊掛于床上指定位置,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2]。引尿袋應該每3天更換1次,導尿管應1周更換1次,更換時用碘伏棉簽消毒尿管的末端。
②尿路感染的護理:
尿道口和肛門的距離接近,容易被肛門排泄物污染,同時未及時清理沾到大便后的貼身衣褲、被褥等,導尿管及尿道口周圍的黏膜隨時受到污染。另外,飲尿袋與導尿管連接處的封閉性不夠好,亦會在導尿管腔內發生感染。同時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間的抵抗力下降、插管導致的黏膜損傷以及光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都為細菌感染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做好衛生潔凈工作,定期換床鋪,保持皮膚和會陰的潔凈。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定時放尿,加強膀胱的儲尿功能訓練。盡可能縮短留置導管的時間,達到早日拔管,沖洗膀胱。配合使用抗生素及營養補充,但注意不要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時間太長,避免菌群失調導致二重感染。
③漏尿的護理:
由于急性細菌性感染導致的漏尿,應該更換管徑更大的尿管,并配合使用抗生素。對于體弱、長年臥床的女性老年患者,由于尿道的括約肌較松弛,導尿時同樣需要選擇管徑比較大的尿管,防止漏尿。
④心理護理:
醫生和護士態度要親切耐心,做好心理防護,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向患者解釋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以及發生尿路感染或漏尿的風險和原因,安撫患者的情緒,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發展。盡可能根據患者的需要悉心照料患者,一切做到防患于未然。
⑤拔管的護理:
為防止尿路感染,應盡量縮短導尿時間,并根據患者有無排尿意識使用限流器,意識清楚的患者夾管3H至膀胱充盈。過程中應詢問患者有無排尿意識、鼓勵患者排尿,同時放出尿液,若患者有3次上述反應,拔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拔管后常出現第1次排尿困難和尿潴留,采用誘導方法排尿,如擰開水龍頭、下腹部用毛巾熱濕敷、洗外陰等。
2.討論
護理人員不僅需要正確使用氣囊導尿管,還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管徑的導尿管及確定插入的深度,動作要熟練輕柔。本次研究采取“持續夾閉、定時排放、關開有序”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保證導尿管和引尿袋之間的良好封閉性,還能預防無力性膀胱的出現。另外縮短導尿管的留置時間是預防尿路感染的另外一大重點。需要接受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往往在心理方面都會顯示焦慮和緊張,可能會拉扯引流管或自行拔管。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向患者和親屬解釋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以及出現發生尿路感染或漏尿的風險和原因,排解患者的困惑和焦慮,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本次研究中神經內科患者接受留置導尿管護理后,療效顯著,尿路感染以及漏尿情況大大得到控制。綜上所述,作為護理人員,不僅要有高超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術,而且要做好心理溝通工作,做好必要的心理咨詢,讓患者對護理人員樹立信賴感,使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作者:董云英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人民醫院